中國企業家:柳傳志和王石二線老板的當法(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4日 16:08 《中國企業家》 | |||||||||
習慣“冷板凳” 王石現在很愿意說自己心甘情愿被后繼者“牽著鼻子走”。遙想當年,剛卸任總經理一職時,他曾閑得“抓耳撓腮”。“2001年倪潤峰為什么又會上陣了呢?戰馬聽到軍號聲情不自禁就上戰場了。”卸任之初,王石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公司里沒有人找他了。會議室聚
再有,以前的工作方式是不管屬下明不明白,他只要執行就好了。現在,王石要對那個做決定的人說:你是專家。“這真難出口。”王石說。 王石說,他只所以去登山,是因為需要新的挑戰,重新找到平衡。 如何全身而退 80年代創業的企業家中,存在著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們因為產權不明而在創始人退出的問題上費盡周折。 王石比較幸運,早在1988年就解決了萬科的產權問題。當時深圳市政府很開明,與王石商量明晰萬科的產權。王說五五吧,政府說四六。“給我六?”王石開玩笑。結果是國家六成,王石四成。“我當時心里想,別說是四六,就是二八、一九我都干。”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萬科的資產只有1300萬元。 王石最終把四成股份交給了全體員工。比起曾經和正在被產權困擾的企業家們(比如倪潤峰、張瑞敏、鄭俊懷等),王石說自己是個案。王石認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企業家的退出都不是問題,關鍵是那些當初產權不明、現在規模變得龐大的企業,企業家的創始人價值無從得到體現。在王石看來,褚時健和趙新先代表了此種產權形式下的兩種企業家形態:或者出現“59歲現象”,或者像三九集團一樣瘋狂擴張。 “不管褚時健偷偷從企業拿了多少錢,就是再少也肯定是違法的。這毫無疑問。但是也有像趙新先這樣‘軟著陸’的,你查不出什么問題來,只是企業已經變成了一個空架子——企業不是我的,我就可著量地往大了玩兒。如果你給趙新先40%的股份,他絕對不可能這么經營企業。”王石認為,如果兩害相權取其輕,褚時健式的危害要比趙新先這樣的小得多——紅塔集團現在也還是利稅大戶。“不是所有者經營企業,又沒有一套規范,風險就非常大——不僅限于企業,它還傷害社會。” 類似海爾、春蘭、三九、伊利這樣的企業以后中國不會再有,但它們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忽視。王石認為MBO并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1999年,在將萬科最大股東換掉的時候,萬科可以發動團隊力量籌集資金收購退出的國有股,但是沒有那么做。“你的目的是發展,那么再擴股時你能跟進嗎?中國的金融條件不能給你提供所需的資金。”王石說,如果企業不想做大,MBO是可以的,否則在中國是不可行的。 但對于究竟應如何解決此類企業的創始人退出問題,王石尚無好的答案。 轉換角色 2003年,王石到云南哀牢山看望保外就醫的褚時健。“雖然我認為他確實犯了罪,但這并不妨礙我對他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尊敬。”王石說。 在哀牢山上,王石看到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穿著一件普通的圓領汗衫,臉曬得通紅。這與王石想象中的褚時健的形象迥異。褚時健承包了兩千畝山地種植甜橙,用的是湖南的“冰糖橙”種苗。當王石懷疑這來自遙遠異地的種子能否適應當地的水土時,褚時健給他分析了云南土地的酸堿度以及高海拔地區的濕度、溫差等因素如何利于橙苗的生長。“他簡直變成了一個種橙專家。”更令王石感動的是,這位老人興奮地講述6年后甜橙掛果的美妙圖景。“6年后,他都80歲了。如果我是他的年齡,”王石想,“就算沒受過什么挫折我會干什么?”王石當時迅速想到的是到一個海島上生活:“我想的是人生的享受。而這位受了這么大挫折的企業家,他竟然在深山老林里種果樹,保持旺盛的創業激情。老兩口配有一輛車,連個秘書都沒有。” 王石從褚時健身上看到的是中國第一代企業家超人的承受能力,他將此與豐富的閱歷和敏銳的直覺看作是80年代創業企業家們的優勢。“褚時健當年經營的是壟斷行業,但是他使用的是非壟斷企業的管理方法——他把質量從煙田那里抓起,給農民種子、化肥,指導農民怎么種煙葉。”盡管80年代企業家有很多值得尊敬,王石也發現,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言談沒有什么變化,在不同的場合說著同樣的事情。“要是真理也好,可它們不是。企業發展這么快,還是這樣重復,就老化了。” 但是王石并未完全否定80年代企業家們的價值:“我沒有說他們是耕牛,實現價值之后就要被宰掉。他們不是沒有用了。”王石表示,自己5年之內不會退任董事長,“要利用身份、社會地位和公司的影響力來更多地處理企業和社會的關系。”王石登山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他的此類行為給萬科帶來多大的知名度不難想見。“但是我不能只登山,我的下一個角色就是社會活動家。” 而這是完全可能的。王石指出,中國企業家已經從不被理解接受的狀態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主流,真正有話語權的不是電影、體育明星、政府官員而是企業家。“很多企業家的身份變了,但是心還沒有換,還是非主流心態,還在用在野的口氣說話。” 80年代的企業家走到今天,他們的經驗教訓已經成為一種資源,可以讓全社會來共享。王石說:“如何利用你的影響力和經驗來為社會做一些貢獻,這是80年代企業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上一頁]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