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21世紀經濟報道-21人·世界與視界 > 正文
 

李憲生:武漢不想成為華盛頓紐約也不想成為北京上海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19:1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鄭良中 代 波

  武漢報道

  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形似一只自西向東的蝴蝶,長江與漢水將其分為漢口、漢陽、武昌三部分,古稱“九省通衢”。這里是武漢,一個讓
世人艷羨其地理位置的中部特大型中心城市。

  然而,2003年,武漢在全國百強城市的排名榜上僅列17位。這是一個與其華中地區中心城市的定位極不相稱的經濟表現。

  “武漢在哪里?”2003年兩會期間對溫家寶總理的三聲追問,李憲生第一次引起全國傳媒注意,這時,距他上任武漢市市長僅僅2個月——李憲生是1949年以來的第15任武漢市市長,也是唯一一個生于武漢的武漢市長。

  武漢,一個曾經笑傲長江南北的城市成了沒落貴族——在中國中部,武漢已不做大哥好多年,它不再是周邊小兄弟們的比學對象,而是趕超的目標。

  崛起還是陷落?李憲生是這一轉折時刻的領舵人。武漢作家方方如此評價:“李憲生是一個有見識的實干家,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真正的機會來了!

  12月22日入夜,大雪紛飛,這是江城武漢今冬第一場雪。在“金融一條街”的一家咖啡廳,風塵仆仆的李憲生一進門,就迫不及待說出一句話,“(武漢)真正的機會來了,這是最好的機遇。”

  12月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部崛起醒目地出現在明年經濟工作6項任務中,武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在今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中部崛起的戰略思想。

  中部地區深厚的農業文化形成的特點是穩定而全球化時代城市要獲得發展就必須參與全球對外資源的競爭學會面對變化和應對變化。武漢和整個中部地區因其文化和制度上的缺陷付出了代價。

  對這座城市的區位,著名經濟學大師張培剛有兩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如果把長江比作一條蛇,那么,武漢則是蛇之“七寸”;如果把中國比作兩把攤開的折扇,那么,武漢則是連接這些扇骨子的軸心。因此,武漢也被喻為中國經濟大棋盤上的“天元”。

  李憲生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武漢是中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發展極,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負有重要的歷史使命。”

  在中國的幾次大發展中,無論是珠三角、長三角,還是西部大開發,以及振興東北計劃,武漢與機遇都擦身而過。

  “哪一次機會都沒有光臨武漢,但哪一次都沒落下武漢。”李憲生說,所有的時機,比如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武漢的特殊位置始終沒有丟掉。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漢在協調區域經濟、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進程中,發揮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支點”等方面都在發揮他天然的作用。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這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里,把它當作戰略,納入操作層面。”他加重語氣說,“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武漢被低估已成為一個現實,面對政策上的弱勢,不能怨天尤人,不能無奈地觀望和等待。”

  “兩業并重”,李憲生說話總帶著辯證法。他說,世界經濟呈現服務化的趨勢,我們不能因為中國國情而排除工業化;但也不能因為工業化而忽視世界性的服務化趨勢。“兩句話——堅定不移地發展工業化,不失時機推進服務化,這是武漢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本質所在。”

  “獨一無二是個性的反映。在于人家沒有什么,我有什么。”他說,正因為中國整個產業經濟趨同,所以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也就是經濟發展要有個性。

  在提到武漢在世界上的地位時,李憲生對記者感嘆了“兩個沒想到”——沒想到武漢在國外這么有影響,沒想到武漢市長在國外這么受關注。

  一次在美國,李憲生與幾家國際性大公司對話時,有個學者問:“市長先生,您希望通過政府規劃,把武漢建設得像華盛頓,還是紐約?像上海,還是北京?”李回答說,“武漢就是武漢,我不希望成為華盛頓、紐約,也不希望成為北京、上海。武漢就是武漢,我所追求的就是它的獨一無二。”

  李憲生是個實干家,言行必一。

  去年夏天,一場關于武漢城市建設的高層對話,主題是漢江開發。一方是國際著名城市設計機構的專家,一方是武漢市長李憲生。

  外國專家詢問李市長,漢江會不會變成又一條萊茵河、塞納河?李憲生不假思索答道:“漢江是一條文化底蘊豐厚的河流,漢江建設追求‘獨一無二’,我們不需要模仿歐洲風情。”

  營商成本優勢

  “20年前的投資機會在深圳,10年前在上海,今天就看武漢了。值得高興的是,今天是投資者在說這句話了。”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勇說,以前,我們派出小分隊到各地去招商;現在,國內外企業紛紛上門來投資,我們有選擇的余地了。

  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于2003年10月,撰文預言,5年后,武漢將是另一個上海。

  2004年6月,李憲生率武漢高層會晤香港新世界、恒基兆業等七財團高層。在與“華人首富”李嘉誠晤談時,李憲生說,“香港媒體問,武漢與幾大財團是不是只在房地產上合作,我說不盡然。”“沒錯”,李嘉誠接過這個話題:從“長和系”擁有全球數十個碼頭,到石油加工,零售業擴展,運輸業的繁忙,細數家珍。

  李嘉誠說,“長和系”一直關注武漢,近期在武漢正布局藥品和化妝品超市。“哪里麻煩少,我們就愿意到哪里投資。”李憲生微笑“接招”:“有麻煩我們來減。”

  李憲生豪氣十足地說,“如果說,20年前的投資發展機會在深圳,10年前在上海,那么今天,最好的投資機會在武漢。”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立即回應說,“中部崛起,大武漢是中心點。武漢遲早是中國發展的熱點。”

  李憲生對記者強調,武漢具有不可替代的‘節點傳導效應’,經濟由東往西的推進,繞不開中部,實際上也就是跳過不了武漢。國內外資本紛紛聚集武漢,因為武漢腹地廣闊,有發展空間,商務成本低。

  武漢市政府研究室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前不久曾有個法國采訪團耗時兩月,研究武漢,帶回系列數據——“這里是距離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樞紐三峽大壩最近的中國大城市,能源成本是上海的1/3。這里是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交通成本是上海的1/4。這里是中國最大的淡水中心,工業成本是北京的1/8。”

  武漢市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金華據此還分析說,營商成本將是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的焦點。武漢市的營商成本在生活、投資和行政以及城市的綜合成本等方面,特別是在水、電、氣、土地和勞動力價格方面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在資源全球配置的大背景下,武漢要通過重振現代制造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發揮出比較優勢,更好地發揮大城市的聚散功能。”李憲生說。

  1+8:一個“現代九頭鳥”的故事

  而在城市經濟圈的建設上,“1+8的武漢城市圈”的提出,無巧不成書,剛好再次打造了一個“現代九頭鳥”的故事。

  以武漢為圓心,以100公里為半徑,黃石、鄂州、黃岡、咸寧、孝感、仙桃、潛江、天門圍成的“1+8”城市圈引人注目。也就是說,武漢在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同時,也將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輻射到周邊8城市。

  確保穩定特別是解決就業問題,是每一個政府在發展經濟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武漢是一個老工業基地,但這些年來發展緩慢,國有大中型企業問題很多,所以下崗工人多,再加上周邊城市每年有150萬左右人口涌入武漢,流動人口多,沒有工作的人多。武漢要發展,在解決就業的問題上必須走出一個新路。

  李憲生說,政府必須考慮到他們的問題,我們今年通過新增7個就業渠道,同時大力拓展社區崗位,圍繞老工業基地改造和市場上檔升級,去年打出“漢正街牌”,建都市工業園,成為民營資本的孵化器,極大盤活存量,拓展增量,擴大了總量。

  實際上,這只是“三輪并驅”中的一個輪子——發展都市工業園。而這些都市工業園曾經就是一些老國企的廠房。

  在發展都市工業園上,武漢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政府先花錢解決原來在這個地區國企職工的安置問題,然后盤活存量,將這些已然名存實亡的國企設備和廠房的活力重新釋放出來,通過改造和引進新的產業,老樹開新花,5元每平方米租給這些人創業、再就業。如今,曾經凋敝的廠區已經成為民營經濟的熱土。

  去年,李憲生提出振興武漢老工業基地的“三輪并驅”方略:加速推進大型國企的改制;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發展都市工業園,推進中小企業改革改制;利用科教和人才優勢,做大做強一批高科技民營企業。

  一年后,武漢“三輪驅動”釋放出了成效:——去年37戶大中型企業完成職工身份轉換、國企整體改制,另有57家完成部分改制,一批大型國有企業改組成為多元投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通過“靚女先嫁”破解國企頑疾,涌現出馬應龍等改制成功企業。

  充分發揮科教優勢,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改造、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有機結合,成為帶動武漢經濟騰飛的新鮮血液。

  李憲生強調,1+8武漢城市圈不是行政區劃概念,而是經濟聯系范疇。這里邊的含義,可解讀為在行政力量的推動下,以利益為紐帶,充分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

  但武漢的志向并不僅僅是一個“1+8的武漢城市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大年認為,武漢是湖北的武漢,是中國的武漢,有條件也有必要建設成一個僅次于上海、北京的超大城市。他運用經濟地理學的對稱理論,判斷未來以武漢為中心,800-1000公里半徑將形成中國的特大城市圈。

  李憲生對此也是深以為然。“1+8的武漢城市圈的經濟總量還是偏小,這只是一個過渡,先在100公里范圍內做文章,再走出去,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這些經濟發達地區,無不聚集著幾個經濟總量比較大的城市。”

  的確,珠三角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珠海。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蘇錫常這樣一個都市帶,環渤海,是以京津唐為主。武漢要爭做第四極,必須聯合周邊一些業已成型的大城市共同促進中部崛起。

  “落后就是我們的優勢”

  “落后就是我們的優勢。”李憲生經常講這句話,這是他在湖北十堰市委書記任上提出的口號。

  他給記者解釋說,因為落后,就能激起大家的自尊心;因為落后,所以要鬧革命;而鬧革命,就要破釜沉舟。這句話不僅適用于發展經濟,也利于發展文化。

  在很多場合,李憲生都大力宣傳武漢正打造的“四個力”:親和力、競爭力、個性魅力和綜合實力。他說,城市的綜合實力包括城市自身功能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文化層面的個性魅力和親和力,而文化的影響力是最長遠的。“對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要素的物化,而是文化的物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武漢最大的優勢也就在于落后。”李憲生說,因為落后,許多東西都還沒來得及破壞,源遠流長的楚文化在武漢依然傳承不息。現在的問題是怎樣一方面繼承3500年的文脈,一方面創造我們自己的文化。

  李憲生主政的兩年,武漢市民慢慢發現了差異。

  在《武漢晚報》報館的旁邊,一座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主政武漢時建的碉堡,市政府沒有經過市民討論,就把它保留了下來,建成了一個主題公園。這件事令《武漢晚報》的一位記者感到了武漢現在治市與往不同:他覺得武漢現在對休閑文化比較看重,并漸漸優雅起來了——“按照以往的武漢城市改造邏輯,這樣的路邊舊碉堡肯定要被炸掉,如同被炸掉的中蘇友好展覽館一樣。”

  “一些建筑說炸就炸,比如說很輝煌的中蘇友好展覽館,賣了,轉了好幾次手,然后又被炸了。你都不知道應該尊重什么不應該尊重什么,那你還怎么建設呢?”

  在李憲生看來,“真正的城市靈魂在文化。”建設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也就是要有獨特魅力的個性的城市。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是落后,很多城市文化還沒來得及破壞,一定意義上的保護也就是把城市的根保住了。比如盤龍城,沿江租界等。

  李憲生說,武漢的文化,說到底是“兼容”。比如飲食,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特點,是兼收并蓄。武漢地處華中,就是南腔北調、酸甜苦辣、就是文化交融。

  李憲生無法洞察所有官員的品行和作為,他只能用一些方式來證明:在我施政期間,整個官僚系統不要有安逸的想法。武漢市政府一個官員笑著說:“辦公室找不到人,一天12個小時,他就知道武漢滿地跑!”

  他還無意中說起,李市長白天基本上在外面跑,晚上才到辦公室批閱文件,看看報紙。到了深夜,他喜歡和司機兩個人一起,到這個城市到處看看。

  李憲生在路上,武漢在路上,中部崛起在路上。

  (本報記者聶春林對此文亦有貢獻)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 <cite id="gggeg"><option id="gggeg"></option></cite>
  • <noscript id="gggeg"><pre id="gggeg"></pre></noscript>
    <small id="gggeg"><center id="gggeg"></center></small>
  • <blockquote id="gggeg"></blockquote>
    <dd id="gggeg"><noframes id="gggeg">
    <dd id="gggeg"></dd>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