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瑤:40%給后代10%給兄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6日 18:16 《中國企業家》 | ||||||||
劉建強 由于提前做好了安排,王氏家族的繼承非常平穩 已經不能說話的王均瑤在由別人代筆的遺囑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之后沒幾天,王均瑤辭世。“他不能說話的時間很短。”王均瑤的三弟、均瑤集團現任副董事長王均豪說。
請王均瑤的兄弟們回憶他的最后時日是痛苦的,但他們也相信,這些回憶對于中國企業界會有幫助。 王均瑤生前在企業內推行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在他猝然離世后作用突顯——企業賴此得以平穩過渡。均瑤集團先后涉足航空、乳業和地產,家族管理已經跟不上多元化的步伐。按王均瑤的二弟、均瑤集團現任董事長王均金的說法,“你不可能每一代都培養家族人才管理”。王均瑤臨終前只有38歲,對企業的前景卻想得清清楚楚:他最終的目標是想讓企業實現股權“三三制”——家族、管理層、社會公眾各持股三分之一。他的去世并未打斷這一進程。“平穩過渡不是偶然的,”王均金說,“如果不是早就有了安排,今天我們就不可能坐在這里這么平穩地談話。” 遺囑 中國人還沒有立遺囑的習慣,比普通民眾擁有更多財富的企業家中,很多人對此也并未給予關注。德國《經濟周刊》主編巴龍曾對《中國企業家》說:“所有德國的家族企業,他們第一代長輩,都會定期去寫遺囑。很早就會去寫,說我這個財產會給誰,而不是我不行了才去寫。如果沒有遺囑,財產怎么分配是非常麻煩的。” 2003年海鑫集團董事長李海倉突然遇害,且未留下遺囑,最后企業的繼承由地方政府協助其家族完成,以其子李兆會出任董事長來化解家族內部的信任危機。讓自己未滿22歲的兒子來掌管幾十億資產,不知道是不是符合李海倉的意愿。盡管不是“很早去寫”,王均瑤還是在最后時刻留下了關于自己名下股權分配的遺囑。這值得引起企業家們的注意。 2003年,王均瑤已經知道自己罹患腸癌,但他跟自己的下屬說“只是做了一個闌尾手術”。一位跟他出差的員工有醫學常識,看到他吃的藥才明白董事長得了什么病。2004年7月再度入院后,王均瑤仍然認為自己“挺得過去”。隨著健康狀況的一再惡化,他的信心開始減弱。在8、9月份,他開始跟自己的弟弟們談起身后事。“他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做一些假設是可以的,以防萬一。”王均金說。 臨近的死亡給王均瑤帶來恐懼,有的時候他會流下眼淚。“有一天我們回憶過去,他說以后除了管管企業,要走一走原先創業時走過的那些地方。還想去旅游幾天,包括三亞,桂林,他說他都沒好好去看一下。”王均豪的回憶充滿悲傷。“人到最后如果一點兒不怕那都變成假的了。肯定存在階段性的害怕。”王均金補充說,從整體來講,他的哥哥是很堅強的。 王均瑤談到的身后事主要是集團在他萬一去后的方向,并且主動談到了立遺囑的事。“一個企業創始人,如果不是他親口說起寫遺囑之類的事,別人怎么好說呢?”均瑤集團副總裁許彪說,集團的法律顧問等因此開始為王均瑤的遺囑內容做準備。許進入集團11年,稱王均瑤視之為兄弟。 王均瑤遺囑的內容主要是分配自己名下的股份:40%留給家屬,兩個兄弟各分5%。加上王均金、王均豪原本即擁有的股份,現在二王共同持有均瑤集團60%股份。“他從股權的調整也考慮到我兩兄弟在這個公司就是穩定的因素,為什么我們倆加起來占60%?就是保證公司在大局上穩定,能持續發展。”王均金說。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