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輪回 縱覽中國企業界20年偶像變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7日 15:17 中國企業家 | |||||||||
20年來的偶像變化,實際上是中國企業界尋找一個真實的自我的過程 文/本刊記者 劉建強 “20年前”——這樣開頭兒才能顯出中國企業家們的滄海桑田來。
20年前,“企業家”前面的定語大多為“鄉鎮”或者“農民”,為了配得上這一稱呼,他們還會特意留下西服袖口上的商標。 他們知道企業不應該再像國企一樣吃大鍋飯,不應該人浮于事,但是他們不知道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什么樣子。他們的雙手急切地摸索,抓到了那個叫松下幸之助的日本老頭兒。質量、人才、經營——企業家們大致看到了一個成型的現代企業的形式。他們沿用日本人的稱呼,把松下叫作“經營之神”。 然后另一位神祗降臨了——艾柯卡。他的出現應和了當時中國的經濟形勢:大批國營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急需扭虧,而艾柯卡在美國做的就是同樣的事,而且做得驚人地好。他被尊稱為“扭虧之神”。張瑞敏、倪潤峰、汪海,這些后來名字響遍中國的企業家,最初面對的問題都是如何扭虧為盈。 在經歷了市場的蓬勃向上之后,競爭日趨殘酷,聯想、海爾、長虹等實戰經驗豐富的企業開始轉而向內,根治“大企業病”,掉頭向外,把觸角伸向海外。 在企業多元化和國際化的進程中,他們找到了李嘉誠和杰克.韋爾奇。這時候,人們開始把“中國”二字加在“企業家”前面——他們看上去已經脫胎換骨,實質是他們領導的企業深入了人心。 他們開始成為國內企業家效仿的對象,頻繁出現于各種場合“布道”:關于管理,關于職業經理人,關于企業接班人的選定…… 與此同時,知識經濟的英雄們登場了。比爾.蓋茨、拉里.埃里森、邁克爾.戴爾,這些人改變了財富的增長方式,成為新的一輪企業家偶像。與之相應,國內也出現了張朝陽、王志東以致后來的陳天橋。 在中國企業20年論壇上,王石上來大談自己的光頭與胡子。這看似矯情的開場白意味著中國企業家已經有了自說自話的底氣,已經不需要再大段地引用甚至背誦外國偶像們的格言了。正如韋爾奇最近一次到中國后發出的感嘆:他們(中國企業家)與5年前大不相同了。 就像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的流行音樂、文學等藝術門類一樣,中國企業在短短20年間走過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流派紛呈,偶像頻換。我們的企業家的摸爬滾打結出了果實:他們自信起來,開始精細地研究自己企業面臨的問題,把那些偶像們的變換淡化成了背景。當倪潤峰開始從王熙鳳、李東生從曾國藩那里汲取管理經驗時,說明中國企業家已經能夠針對自己的病癥給自己下藥了。 中國企業界20年來的偶像變化,實際上是尋找一個真實的自我的過程。 松下幸之助 經營的樣板 松下幸之助是中國企業家抓住的第一根稻草。自此,他們開始有了經營企業的觀念。 這位偶像人物之于中國企業界相當于羅大佑之于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雖然他們時刻被更新的潮流追趕,但并不因此而被掩蓋。 話說當年,日本產品長驅直入,其電視廣告有一特點,在一番巧言令色之后,必要唱上一段兒,比如“TOSHIBA TOSHIBA 新時代的東芝”,“日立牌彩色電視機”。這其中,似乎只有更為簡約的“松下電器”如今還時有耳聞。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如今的蘇泊爾炊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蘇顯澤還在浙江大學讀生物工程。多年后,談到自己的讀書生涯,他很甜蜜地回憶起從圖書館借回24本一套的臺灣版《松下幸之助全集》的情景。雖然繁體豎版,但蘇讀來如饑似渴。 張瑞敏的回憶更富有歷史感:“80年代初國內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書,所以一開始在企業質量管理的辦法上,我借鑒的都是松下的東西。” 這位于1989年去世的日本長壽企業家,還給中國企業界帶來了產業報國、團結一致、奮斗向上等精神,讓我們的企業家懂得做一個企業就是在做人(這話至今尚能經常聽到)。同時,松下所堅持的全面質量管理、服務第一等理念也讓中國企業找到了形式感——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是什么樣子。 想想吧,當時我們所能見到的國企之外的中國企業標本有多簡陋。中國企業家把松下的管理思想簡化成為“質量和人才”——這在當年是多么熱門的說法啊。 松下幸之助把人看作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對職工進行多方面的培訓(這又曾經是一個多么時髦的詞)。松下幸之助讓職工反復誦讀公司的目標、使命,認為這是能讓公司精神永久傳揚的途徑。員工每天晨會背誦公司精神,早已不僅僅是長虹一家企業在效仿。 現在,我們最常看見的保險公司、飯店員工們齊呼企業口號的場面應該與松下有關。 1995年,四川長虹提出“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口號,讓人在購買其產品的同時倍感愛國。想必倪潤峰不會否認,他的老師正是松下幸之助。 2001年,華為總裁在《北國之春》一文中寫道:“在松下電工,不論是辦公室,還是會議室,或是通道的墻上,隨處都能看到一幅張貼畫,畫上是一條即將撞上冰山的巨輪,下面寫著:‘能挽救這條船的,惟有你。’其危機意識可見一斑。在華為公司,我們的冬天意識是否那么強烈?是否傳遞到基層?是否人人行動起來了?” 松下幸之助得到中國企業家的廣泛認同大概還有另一個原因:他9歲被送到一家自行車商店當學徒,之后又到一家電燈公司打工,沒有受過高等教育。 這樣的背景很容易使他被經歷坎坷的第一代中國企業家們引為同道,而且后者也極易因此受到激勵。 1989年,松下幸之助辭世,他的中國學生們好像沒有為他舉行過哀悼儀式:這與他曾諄諄教導的“感恩”思想有所違背。 羅大佑在《戀曲1980》里唱道:親愛的姑娘莫再說你我永遠不分離。但是對于親愛的松下幸之助,他已經融入中國企業家的血液,已達“從來不需要提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境界。 艾柯卡 扭虧的偶像 “扭虧之神”在眾多國企嚴重虧損的時候來到中國,給了草莽英雄們行動指南。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艾柯卡在中國的聲勢不亞于昔日流行樂壇的齊秦,可謂有井水處皆有此君。 這個曾被《時代》周刊稱為“他說一句話,全美國都洗耳恭聽”的人從見習工程師做起,經過20多年的努力,大幅度提升了福特公司的銷售業績,最終成為公司的總經理。 1978年,艾柯卡在位8年后,亨利.福特出于嫉妒將艾開除。時年54歲的艾柯卡受聘于克萊斯勒公司任總經理,用3年時間使其扭虧為盈,再用3年將公司的年贏利提升至24億美元。 初入克萊斯勒,艾柯卡看到的是秩序混亂、紀律松散、無人調度,各自為政,產品毫無競爭力。這與1983年汪海眼里的青島橡膠九廠、1984年張瑞敏看到的青島東風電機廠、1985年倪潤峰置身的長虹機器廠并無二致,以致張瑞敏到任后定的規則中竟有“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一條。1985年,《艾柯卡自傳》出版,不久即被譯成中文。當時的中國企業家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破舊立新、勇于實踐的楷模,艾柯卡肯定給了他們前進的勇氣。在中國,艾柯卡成了“企業管理”的代名詞。不知道艾柯卡,說明你完全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那時候國人還不大知道有個哈佛商學院,企業家們從這些并不多見的書籍里找尋著可以借鑒的案例。 左手松下幸之助,右手艾柯卡,中國的草莽英雄們揭竿而起,武器簡陋卻相當實用。 李嘉誠 為人的楷模 李嘉誠的人格力量像征服大眾一樣征服了中國企業家。 如果非要把李嘉誠比作一位歌星,大概邁克爾.杰克遜還差強人意。 無論這說法會遭到多少人的反對,我都將堅持說完我的理由。 事實上,把李嘉誠放在這里不大合適。他對中國企業家的影響并不限于一時一世。 在很多大陸企業家口中,我們聽不到李嘉誠的全稱,他們沿用了香港的叫法——“李超人”。李嘉誠應該不會討厭這樣的叫法,盡管老人家可能會笑瞇瞇地勸阻:“還是叫我嘉誠比較好。” 柳傳志曾多次表達過自己對李嘉誠的敬意:“李嘉誠做的是家族企業,但他非常重視教育子女,使家族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他確實把股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坦誠,絕對不做侵犯股東利益的事情。想做大事情必須得這樣。” 既被稱為“超人”,想來是難以企及——他曾面對的機遇和對機遇的把握似乎難以復制。因此,李嘉誠給中國企業家的影響更多的是像柳傳志所說的“為人”。 “過去的六十多年,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創立的一定能繼續發揚;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系統地發揮。我們要同心協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散播最好的種子。”在一次演講中,李嘉誠這么說道。 這氣概聽起來有點兒像當年洪七公面對裘千仞時的慷慨陳詞:“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 能夠在暮年說出這樣光明磊落的話來,應該是每個企業家心存的夢想:我用自己的一生為我所從事的事業贏得了尊敬。 萬和集團董事長盧楚其對李嘉誠晚年斥巨資投入3G表達了與市場不同的看法:他相信李的判斷,更佩服他的勇氣。盧表達敬意的方式是不斷地購買和黃不斷下跌的股票。 邁克爾.杰克遜當年以太空舞獨步天下無人能望其項背,李嘉誠則以自己的洞察力與人格力量被塑為“超人”。二人風范大致相當。 施振榮 自創品牌的代表 臺灣“IT教父”給欲建立自有品牌者以信心,對企業架構的不斷改變為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經驗。 將于今年底退休的人施振榮再次給企業家們做出榜樣:一個大企業如何做到平穩過渡。 施所創立的宏(其石)自有品牌在臺灣乃至國際上引起的影響不亞于海爾。“作為中國人,我們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緊緊抓住機會,并在重要的科技領域揚眉吐氣,這種渴望現在已經實現。”這個來自臺灣的聲音給了他的同胞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多年來,施不斷地改造企業組織架構,給予集團下屬各公司充分的權力和發展空間。他所鼓吹并著力實現的多元化與專精并存在國內的聯想、TCL等企業得到了回應。 施振榮與李嘉誠一樣,因為同根同種,所以作為榜樣,力量更大。 比爾.蓋茨 新經濟的財富神話 這個美國人催生了中國本土的“知識經濟英雄”,使人們相信信息技術不但能帶來技術上的革命,也能使個人財富一夜之間從零變成上億。 如果把比爾.蓋茨在中國引起的震動與周杰倫的旋風相提并論,想必不會引來太大爭議。 正當中國的制造業異軍突起之時,知識經濟出現了。它是那么輕蔑地把諸多異己行業稱為了“夕陽產業”。互聯網加速了新經濟神話的傳播,比爾.蓋茨,拉瑞.埃里森,邁克爾.戴爾,這些如周杰倫的《雙截棍》一般橫空出世的人物讓中國人的眼睛一再睜大:這些年輕人,如此輕易地超過了他們的前輩,并且似乎并無再被趕上的可能。就像UC的創始人王偉所說:“我很為張瑞敏、柳傳志這樣的前輩遺憾,他們非常優秀,但是比起互聯網產業來,他們的財富真的增長太慢了。” 中國也不缺乏年輕人,也不缺乏有理想的年輕人。 王志東喜歡的一本書是《硅谷熱》,那里面的傳奇故事讓他至今熱血澎湃。身在海外的留學生們捷足先登,對新經濟的套路了然于胸,他們迫不及待地東奔西走去兜售自己編好的故事。 張朝陽后來一再提到當年融資的艱苦:“在國內去跟別人講互聯網,沒人知道。我只能去美國。最早期的融資經歷是最痛苦的:我一個人在紐約街頭,到高樓大廈里面去找人融資,那個過程是沒有人知道的。”盡管過程艱難,但是以張朝陽為代表的從事中國“朝陽產業”的企業家們仍然前仆后繼——比爾.蓋茨就在那里,而且看起來距離好像并不太遠。 張朝陽及其同道一度被稱為“互聯網英雄”,他們在追逐偶像的同時,自己也成了后來者的榜樣。 “是誰在練太極風生水起?”周杰倫在《雙截棍》中是這么唱的。風生水起,蓋茨和他的追隨者們給了這個世界上多少年輕人以夢想和動力? 杰克.韋爾奇 多元化的導師 從狂熱地追隨到有選擇地否定,韋爾奇成為中國企業家驗證自己的試紙。 在互聯網的冬天,中文版《杰克.韋爾奇自傳》風行中國。這位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CEO之一”的美國人,執掌GE 19年,完成993次兼并,使公司銷售額從250億美元攀升到1110億美元。 “我仔細研究了韋爾奇,確實學不了。”中國企業20年論壇上,柳傳志在闡述聯想的多元化戰略時說道。韋爾奇大展身手時的GE與今天的聯想所處的環境、家底都不可同日而語,但韋爾奇走過的道路或許堅定了柳傳志多元化的戰略:“對于多元化,我們的要求是,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們能在這個行業里面做到第一。如果不行,我們就出售這個業務。”關于第一,張瑞敏的說法是:“如果不在行業里成為第一,即使今天賺到錢明天也可能賠進去。”而孫宏斌領導的順馳在地產業掀起的波瀾更是出于這種考慮:“不是我們要爭第一,而是你不是第一就沒法生存。”這是韋爾奇“數一數二”戰略在中國企業中的回響。 韋爾奇的產業和金融結合的實踐是中國企業家們想效仿的又一法寶。2002年,在一次頒獎典禮上,張瑞敏說:“我們今年開始要進入金融產業,進入風險非常大的一個行業。在這方面GE是全世界大企業里頭做得最好的,我需要向他(韋爾奇)討教。”話音未落,率先實踐的德隆應聲落馬,當然,我們并不能因此說韋爾奇害了唐氏兄弟。 爵士樂有一位先驅叫阿姆斯特朗,杰克.韋爾奇與之相似的地方是:看似隨意,實則內蘊綿長,非有深厚功底不能為之。 柳傳志 本土英雄 以柳傳志為代表的企業家在20年后成為本土企業家的楷模。在中國這么復雜的商業環境中也能成就偉大的企業,柳傳志們以更切身的經驗為后來者鑒。 崔健以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確立了自己在中國搖滾樂壇的教主地位,柳傳志用的是聯想矗立20年的大旗。當然,在這個名字后面,還有你愿意加上的張瑞敏、倪潤峰、陶建幸、劉永行、王石、李東生等等。 2004年,韋爾奇來到中國,之前人們比較希望看到的是聲稱要向韋爾奇“討教”的張瑞敏出現在那次論壇上。但是張始終沒有出現。事后,張瑞敏說:“我之所以沒有去,是因為我認為企業管理絕非一蹴而就,這就像你把貝克漢姆請來給中國足球隊講上三天三夜,中國足球的水平也不會迅速提高到哪兒去。最重要的是必須自立自強!沒有這種精神,想通過聽聽課就解決問題,那是天方夜譚!”當然,張并沒有否認類似的交流能夠“開闊眼界”。 在中國企業20年論壇上,王石談到企業和企業家的“個性”:“剛才在休息室里有人問我的胡子是怎么回事:胡子不長,給人沒刮干凈的感覺。我說這就是時尚。他問為什么要這樣?我說實際上很簡單。最近這么多年,我一直在登山,習慣了登山回來剃光頭,現在頭不剃了,我就留胡子。實際上是要表現出個性。”在一個如此重大的場合,企業家們可以“胡說八道”,話語信手拈來,可謂底氣十足。 在許多公開的場合,柳傳志被當眾稱為“柳大師”。這一稱謂表達了人們對于至今屹立不倒的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尊敬。類似的禮遇劉永行、張瑞敏等也已安之若素:在規模不同的各種論壇上,他們的出場伴隨著持續而熱烈的掌聲。以柳傳志為代表的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家們土生土長,在較西方企業所處更為復雜多變的生存環境下,從對舶來的企業管理經驗亦步亦趨到獨樹一幟,其間之艱苦非親歷者不能道。那些正在努力的企業家們知道,來自本土的偶像給了他們多么大的力量。 “我原先有點被偶像化了,”張朝陽說,“而我們的業績并不被廣大媒體所關注。現在,我作為偶像這邊下降,作為企業家這邊開始被關注。”他表示,自己愿意成為像柳傳志一樣的企業家,而不僅僅是偶像。 但愿中國的企業家們能夠保持這樣的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