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稱我國工資整體上漲的幅度不能太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4日 12:19 解放日報 | |||||||||
主持人:本報記者 支玲琳 嘉賓:蔡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先富再老”。但我國不同,人口結構的
訪談背景:“不要鼓吹漲工資,否則會令外資流失、工人失業”,只要誰發表了這樣的觀點,往往會招來一片“奇談怪論”的叫罵聲。 反對者不是沒有道理。經濟發展,工資水平上漲,這自然而然。不過同樣不能否認的是,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對外資有著怎樣的吸引力。面對“民工荒”后的工資上漲和已經出現的一些跨國公司的投資轉移跡象,出現上述憂慮已不是杞人憂天。 要么漲工資,要么外資流失,對我們這樣一個引資大國而言,難道只能是這樣一個非此即彼的抉擇? 主持人:都在說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但現實感受似乎沒那么強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在用工量最大的珠三角地區,農民工工資12年來只漲了68元。難道是這樣的工資增長速度引起了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的擔憂? 蔡窻: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是一個被分割了的市場。長期以來,以城市勞動者為對象的正規就業部門工資水平增長很快。相形之下,以農民工為主的非正規就業人群就沒這么幸運了,不僅工資低而且增長緩慢。當然這種工資增長得不那么快是做出了貢獻的,它使得大量的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農民找到了工作。整個“十五”期間,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每年以14%的增速在擴大。試想,一個國家如果整體工資水平增長很快,那么勞動力就業機會怎么可能擴大得那么快? 但從前年開始的“民工荒”使情況發生了變化,農民工工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整體上工資水平上漲太快,甚至持續超過經濟增長的速度,我就有些擔憂了。站在個人的立場,如果我已經有了工作,當然希望每年工資上升10個百分點,這樣很快我的收入就能增加。但如果放眼全體就業者,你就會發現,我的工資上升越快,別人找工作也就會越難。實際上,這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國家人均收入水平無法提高,或者提高得慢,而且收入差距也會拉大。當然,勞動力價格的趨勢肯定是上升的,但如果能把工資水平的上升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幅度和速度范圍內,那么就可以盡可能擴大就業量,未就業者加入就業中來,這也等于是增加了一大塊收入,這樣整個國民收入分配也能比較公平。 主持人:此前很多人批評“不漲工資論”的一個重要的理由是:過去20多年的增長是“血汗式的增長”,是建立在工人低工資、低保護的基礎上的。以前勞動力成本被低估了,現在上升是一種恢復性的增長。聽來頗有道理。 蔡窻: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改革開放以來,吸收了大量農民工的行業市場化程度都很高,沒有受到過什么行政干預,因此可以說這樣的勞動力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如果說低廉,那也只是因為沒能把農村剩余勞動力全部消化掉。一個國家不可能把全國的勞動力價格給系統壓低,所以沒有道理說“低估”。 在此必須指出的是,我們不能把工資水平和勞動保護、工作條件、社會保障混為一談。有些外資企業,盡管員工收入很高,但社會保障、福利卻十分薄弱;過去,盡管工人收入很低,但在福利方面卻十分完善。我想所謂“血汗式的增長”一說,恐怕更多地是對勞動保障和保護沒有跟上的一種反思。雖然我不贊成迅速提高工資,但是一定要把農民工納入到社會保障體制中來,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主持人:有人說,勞動力成本上升其實也是一個契機,可以促使“中國制造”從目前的勞動密集型提升到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上來。但是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會不會發生比較優勢的缺位呢? 蔡窻:引起中國目前勞動力成本上升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如今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在逐年下降,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走到有限過剩,這在其他國家需要上百年的人口轉變,但是我國只用了二三十年。這一方面是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比較快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實行了比較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盡管我國勞動力基數龐大,但是這種大規模勞動供給,來得快,去得也快。盡管我國勞動力現在每年仍以正數增長,但到2015年以后就可能成負的了。 我的估計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應該能持續到2015年。但在勞動力成本優勢消失后,我擔心會出現一個比較優勢的真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國家在發展早期都是勞動力豐富、資本稀缺,因此比較優勢集中在勞動力上;后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漸提高,資本開始豐富,勞動力減少,可謂是“先富再老”,于是逐步提升產業結構,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順理成章。但我國不同,人口結構的演變趨勢是“未富先老”,老齡化速度很快;勞動力優勢喪失的同時,資本優勢的積累未必能及時跟上。這是此前其他國家都未曾出現過的情況,我們必須要有積極的應對準備。 主持人:勞動力價格上升加上老齡化,那么是否意味著:在或近或遠的將來,勞動力資源將難以成為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可資依賴的優勢? 蔡窻:沒有這么悲觀。因為有龐大的基數,我想即使在2015年以后,我們仍然會在很長時間內保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勞動力,數量上沒有太大問題。而此外我們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相對高的人力資本。中國的勞動力素質并非如想象中那般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同等水平國家乃至整個發展中國家中,我們的勞動力素質都是遙遙領先的。發展經濟學發現,中學入學率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變量,能夠特別顯著地促進經濟增長。我國20-30歲的農民工中,絕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也有相當數量的高中畢業生。因此,中國的勞動力比較優勢,不只是低工資,更在于相對高的素質。 所以,既然現在勞動力價格上升是大勢所趨,那么在勞動力素質上應該有進一步的提升。在相當程度上,投資者綜合考慮的是勞動力的“性價比”。所以,我們的目光不要只盯著別人會進來什么,更要考慮我們能做什么———發達國家產業不斷升級換代,如果生產水平差距太大,那么我們只能做很低端的東西,喪失先進產業轉移的承接機會。我們應該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用質量來替代數量。現在該是我國勞動力競爭策略做出調整的時候了。畢竟,數量可以充裕,也可以不足;但質量不同,一旦提高就不會下降,而且不斷累積不斷提升,有著長久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