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人力資源 >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 > 正文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行業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16:07 新浪財經

  老話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盡管這些話在現在看來需要進行一些推敲,但是。能夠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對于個人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經歷了一年的風風雨雨,每個行業中從業者的薪酬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對2005年度各個行業薪酬信息的深入分析,我們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一個行業的薪酬情況:水平和增幅。行業的薪酬水平是評價薪酬問題最直接的因素,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對于一個理性的從業者而言,不僅僅要關注自身的薪酬水平,更應該關心它的變化,這些是評價行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1.藍籌股

  盡管在經歷著利好消息促進的同時,也有不少利空方面的考驗,但是金融、高科技、房地產、汽車和能源

化工仍然成為今年薪酬大盤中的“藍籌股”。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行業篇

不同行業薪酬狀況對比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上面的圖表是這五個行業的薪酬曲線。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到在這幾個行業中總監級(職位等級15)以上員工的薪酬水平,大多都超過了20萬元。這一數字普遍超過市場平均水平40%以上,相對于一些水平較低的行業,甚至到達了兩倍以上。

  在這些行業中,其中金融行業又顯得格外突出,高級總監(職位等級19)在金融領域中,薪酬可以超過50萬元,成為高“薪”行業中的領先者。

  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薪酬曲線的上升速度,盡管隨著職位責任的增加(職位等級上升),薪酬水平都有所上升,但是這個變化的速度卻有所不同。在這五個行業中,這一變化速度較市場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高級員工(19級)和初級員工(3級)的薪酬差距相對較大,基本都可以超過10倍。

  從這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些行業中,“承擔責任”是獲得薪酬增長的一個最好方式。也正是由于這種鼓勵承擔責任的薪酬支付方式,使得從業者之間的競爭變得相當激勵,從業者良好的知識結構成為他們在競爭中立足和發展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在這些行業中人員學歷和從業經驗的分布狀況。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行業篇

行業中人員學歷和從業經驗的分布狀況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行業篇

行業中人員學歷和從業經驗的分布狀況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從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超過70%的從業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半數以上的從業者擁有5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從此,我們不難看出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從業經驗是這些行業中從業人員的薪酬保持較高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

  2.潛力股

  經過一年的考驗,在整個薪酬市場小幅上漲的同時,也有一些行業以其卓越的表現,在市場中起到領漲的作用,行業中的薪酬增長率遠遠超過市場的平均水平。快速消費品、醫藥和銷售代理就是這樣的“潛力股”。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行業篇

消費品行業薪酬增長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5年度中國薪酬面面觀-行業篇

醫藥行業薪酬增長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上面兩張圖表分別表現出消費品和醫藥兩個行業最近三年的薪酬狀況,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兩個行業的薪酬增長速度在明顯加快。就快速消費品行業看,高層員工(19級)的薪酬增長率從17.6%(2003到2004年度增長率)增加到26.9%(2004到2005年度增長率);醫藥行業的變化更為明顯,2005年度的薪酬增長率已經接近40%。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市場條件也在不斷的優化。但是同時,競爭也就愈發激勵。消費品、醫藥等行業中,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為了能夠避免價格戰帶來的“雙輸”,企業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如何形成自身競爭優勢的理性途徑。如何更好的制定銷售策略,形成品牌優勢;如何合理的將產品進行市場化,形成產品優勢……這些都成為企業進行競爭的有力武器。在這種情況下,人才也就顯得格外重要,吸引、保留和激勵優秀的人才,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高層員工薪酬的不斷增長也就不言自明了。在調研過程中,行業內眾多的聲音共同表示,將會采用更為積極的政策實現企業的人才策略,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些行業中,優秀人才的“錢”途將充滿光明。

  3.推薦股

  推薦五:代理銷售行業

  推薦理由:

  多集中于上海、廣州、深圳等傳統貿易地,薪酬給付存在競爭優勢

  銷售一直是價值鏈中最直接創造價值的環節。如何能夠更為充分的銷售渠道和銷售資源進行有效的銷售,是降低銷售成本,提高銷售效率的最好方式。隨著這種理念的形成,代理銷售行業漸漸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市場意識較為先進的城市中應運而生。作為新生行業,大多數從業公司采取較為積極的激勵策略和薪酬策略,使得業績優秀的員工可以獲得很高水平的薪酬。對于有著較強銷售能力的從業者而言,代理銷售行業值得關注。

  市場空間大,投入較少,利潤大

  作為新興行業,代理銷售行業適用的領域相當廣泛,金融、房地產、汽車、消費品等各行業都可以采用類似的營銷模式。同時,和IT等高投入行業相比,代理銷售行業的投入要小得多,因此,行業的預期利潤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較高的薪酬水平也是企業可以所接受的。一方面,企業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秀的人才,從業者的薪酬值得期待。

  推薦四:房地產行業

  推薦理由:

  一類城市飽和引發二類城市房產市場迅速發展

  雖然收到宏觀調控的影響,房地產行業在一類城市中發展收到了嚴重限制,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這為二類城市的地產開發帶來了無限活力。在重慶等二類城市中,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狀況逆市上揚,眾多實力雄厚的地產開發商已經將二類城市中的競爭看作戰略重點。由此不難判斷在這些城市中,房地產行業將會成為新的熱點。

  受眾對設計、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導致相應崗位薪酬上漲

  宏觀政策的限制使得依靠資源的優勢成為行業的領先者越來越難,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依靠出眾的設計和良好的施工,打造精品樓盤才能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下去。從事這些領域工作的員工在房地產行業企業中將變得更為重要。

  推薦三:高科技行業

  推薦理由:

  以電信、網絡游戲、SP行業為代表的新興高科技領域發展迅速

  盡管網絡游戲和SP服務是位于IT產業鏈的最下游。但是正是由于它們的興起,拉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量的信息傳遞不僅為代理商帶來大筆利潤,也為硬件廠商、電信服務商等相關行業提供了市場空間,信息通信重新成為熱點行業。

  互聯網行業通過創新產品、服務組合迎來新的利潤上升空間,

  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后,這個行業一度陷入消沉,但是,隨著互聯網盈利模式的形成,SP、游戲等行業的興起,互聯網在重生后又一次得到了迅速發展的機會。

  推薦二:金融行業:

  推薦理由:

  外資準入,資源重組

  讓我們將目光轉回到開篇時候的“事件四”,在外資準入以后,外資金融機構大量涌入我國。盡管外資金融機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他們目前已經度過登陸國內初期的投石問路階段。以銀行業為例,外資銀行數量在2002年出現下降以后,2003-2004年出現恢復性上升。截至2004年10月,外資銀行在華設立代表處223家,營業性機構223家,數量超過歷史最高水平。與之相對應,外資銀行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占中國銀行業總資產份額呈現上升趨勢,截至2004年10月,外資銀行資產總額約比入世當年增長12倍。更為重要的是,外資銀行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2003年在華外資銀行實現盈利2.35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20%。此外,一向專注于中小銀行的西方金融巨頭突然有了新的胃口:美國銀行入股建設銀行,并有意繼續增持股份;蘇格蘭皇家銀行與淡馬錫則緊隨其后,收購中國銀行股權;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正與農業銀行組建合資公司進行談判;美國運通、高盛、安聯集團也傳出即將與工商銀行達成逾30億美元的收購消息。

  中國金融面臨著資源重組的現狀,一方面,資源的重組表現在市場、資金等方面,而另一方面,資源重組表現在人員流動中,特別是針對掌握渠道資源的核心人才。外資金融行業真正的“進入”還沒有開始,但是,一場針對人才爭奪的較量已經“山雨預來”了。

  銀行、保險行業的迅速發展

  盡管大盤一路下挫,但是金融行業的薪酬水平仍然在各個行業的“薪酬排行榜”中處于領先位置,不能不說和銀行、保險兩個領域有著密切的關系。就保險行業為例,2005年度國內保險市場增幅明顯,行業04/05年度平均增幅在16%左右;保險市場大勢的較好發展,直接導致業務人員的變動性薪酬比例增加。

  推薦一:能源及環保行業:

  推薦理由:

  能源問題成為關系國家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隨著汽車在中國的普及,國人對于“能源危機”的意識愈發增強。油價的一次次上漲的同時,引發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對能源的關注,更是對于環境的關心。在“和諧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下,能源和環保已經成為一項重點工程,相關法律政策的出臺使得“關心環境”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已經和市場準入、處罰等經濟手段聯系在一起。

  在這種環境下,能源及環保行業不再是簡單的公益產業,不少企業獲得了高額利潤。

  原有國企體制下能源企業加大參與市場競爭力度

  為了能夠更好的鞏固自身的優勢,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有利位置,不少原來國有能源企業紛紛通過改革、上市等方式加大與市場的合作。增加薪酬的競爭性和激勵性,吸引、保留最優秀的人才,成為這些企業的人才管理理念。

  在國家和企業雙重關注之下,我們有理由相信,能源及環保行業將成為最能吸引優秀人才的行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