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不再只往東南飛 珠三角與長三角人才爭奪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10:47 南方都市報 | |||||||||
“遲早我都是要回浙江的,這個地方(指廣州)沒法呆。”幾年前來廣州投資的江西人汪旺言語有些過激。 幾個月前的一個大白天,身高一米八幾的汪旺,在廣州的公交車上被人搶走了一部手機,也許從那時起,汪就下定了離開的決心。
在人才自由流動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個細小的事件,都可能引發人才的流失。在長三角迅速崛起和珠三角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廣東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現在,擺在廣東人面前的是兩條路:筑巢引鳳和自己培養人才。 高級技工工資比博士高 11月初,東莞市舉辦了一場工程師人才大型專場招聘會,在珠三角投資設廠的TCL、索尼、方正等知名企業紛紛進駐招聘,由于人才緊缺,不少公司放寬了招聘條件,但結果仍然不夠理想。 近年來,“技工荒”,尤其是中高級技工的短缺已經成廣東經濟發展的“軟肋”。材料顯示,“十五”期末,廣東省中級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萬,其中高級技能人才短缺100萬以上。 最近兩年來,深圳市數次向社會公布“勞動力市場指導價”,其中,高級鉗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過了碩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深圳還明確提出“讓高級技工比博士工資更高”的口號。在廣州、深圳的大型招聘會上,更有企業以10萬年薪招聘高級技工,但也常常毫無收獲。 2004年,廣東省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對外公布,與北京、上海、浙江等10省市相比,廣東省人才隊伍形勢堪憂,專業技術人才密度低,僅排第9位,特別是高級、中級職稱人才比例不高,僅占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4.51%和31.7%,在10省市中居第10位和第9位。 分析人士認為,產生“技工荒”的根本原因是,廣東勞動力總體素質并不能適應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因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使得高新技術產業和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這對人才結構產生了新的要求。 另有資料顯示,廣東省科技人才同樣稀缺。到2003年底,建立省級工程中心的企業只占全省大中型企業的10%,而且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地。更突出的問題是,廣東省的國家和省屬科研機構集成性研究力量不強,高校雖有一定的研發能力,但缺乏組織與協調,研究的內容比較分散,力量難以整合。 廣東省雖是一個人才會聚之地,但高層次、復合型的技術人才仍然嚴重不足,據統計,每萬人中擁有科技人員數僅31人,不到北京的1/5、上海的1/3。 長三角企業東莞“獵”賢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孔雀東南飛”的主要地方,但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的迅速崛起,珠三角與長三角的人才爭奪戰已經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11月份,在東莞市舉辦的工程師人才大型專場招聘會上,多家長三角企業也前來東莞招聘工程師,蘇州均豪精密工業有限公司打出“現場錄用”的口號,江蘇新瑞機械有限公司在每個招聘的崗位后都標注了年薪,最高年薪為8萬元。 蘇州均豪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負責現場招聘的工作人員稱,他們之所以飛到東莞招聘,是因為東莞的模具、注塑類人才具有資源優勢,契合公司的實際需要。 長三角企業為爭搶人才,所開出的薪資一般高于珠三角企業,如東莞企業招聘工程師的最低月薪約為3000元,而長三角部分企業工程師的平均工資在5000元以上。長三角企業招聘的其他工作人員薪資雖與珠三角差異不大,但在福利待遇方面一般優于珠三角企業。 近年來,每逢春節后,江浙地區的企業紛紛飛到珠三角“挖人”的現象十分普遍。廣州銳旗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希宏稱,在過去20年里,這種外地企業前往廣東進行大規模招聘的現象“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長三角企業也因管理理念、企業制度更加與國際接軌,而且用工制度比珠三角地區更為規范,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才自愿前往。 “最近這一年多來,我們接到的來自長三角企業的訂單數量上升得非常快。”廣州“南方獵頭”總經理董昕說,“我們還有不少重要的潛在客戶,都已經向我們打過招呼,要我們留意上海、蘇州那邊是否有合適的機會。” 大學生移情上海灘 從大學畢業生的流向來看,也會發現,廣東過去的“一枝獨秀”的格局已經發生改變。 “從2002年開始,前往長三角地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第一次超過了多年來一直一枝獨秀的珠三角地區。”湖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葉漢林說。 據稱,自1999年以來,該校前往長三角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一直都呈“跳躍式的急速增長”。該校赴外省就業的畢業生里,選擇長三角的畢業生,短短兩三年時間里已經超過40%的比例,而前往珠三角就業的目前僅有20%左右。 “南方人才網”連續幾年對西安地區高校畢業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已經成為當地大學生心目中的首選工作地點,其次是北京、深圳,而多年一直位居前列的廣州,居然已經位列青島、大連、寧波和杭州等城市之后。 人才爭奪戰已然打響。早在2003年8月,上海市啟動“萬名海外留學人才集聚工程”,截至去年上半年,已集聚2800名海外留學人才到滬工作和創業,年齡均在26歲至40歲之間。2004年10月,浙江省啟動“萬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首批推出11248個崗位。用人單位提供住房、安家費、科研經費等優越的條件,年薪5萬元以上的占整個需求崗位的85%,其中年薪在5萬-10萬元的7602人,,有一些崗位年薪達50萬-100萬元。 2004年,廣東省也在國內首次提出,把廣東建成“最適宜各類優秀人才創業、工作、生活的集聚中心”,實施“萬名留學人員帶項目來粵創業服務計劃”。 廣東省各地也為招攬賢才鋪設“綠色通道”。自2001年起深圳施行引才“六取消”政策——取消人事計劃單列制度、下達人才引進指標制度、人才引進考試制度、引進人才的地區限制、先男后女的人才引進規定以及人才入戶前的統一培訓。 東莞則推行人才特聘工作證制度,成立專家顧問團,特聘人員享受常住戶口人員多方面的同等待遇。此外,深圳和東莞都設有專門的“引智機構”,為高級人才提供安居樂業的細致服務。 大學毛入學率較低 廣東省長黃華華在與科技部領導尚勇一次對話中說,廣東人才不足,要靠引進,廣納海內外英才,但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培養,大力發展高等教育。 但是2004年,廣東省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對外公布,廣東省的人才培養能力與上海等10省市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優勢,如大學毛入學率較低,2002年為17.5%,略高于全國17%的平均水平,但遠遠落后于江蘇、浙江等省。現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數共381.8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4.77%。 近年來,廣東高校連年擴招。2005年廣東省本專科擴招人數超過3.3萬人,招生總數近30萬人,其中省屬高校的本科招生為13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比例增長12.6%以上。 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廣東省高等教育還存在與實際不相符的問題,如中山大學的學科結構就不盡合理,缺少應用性學科,不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山大學將調整學科設置,在廣州大學城設立工學院,引進人才,加強應用科學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開發。 不均衡的職業教育 在發展高等教育的同時,廣東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偏低。1995-2003年的8年間,廣東省初中畢業生升學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這不僅制約了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也影響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職業教育地區間發展水平不均衡,珠江三角洲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28%,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占全省總數的73%,東西兩翼、粵北山區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72%,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僅占全省總數的27%,每萬人口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珠三角是268人,東西兩翼、粵北山區僅有39人。 因此,廣東省計劃通過合并,使目前千所職業技術學校調整為800所,結束“小作坊”式的辦學規模,校均規模達到1500人左右。近期的目標是,使得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體相當,即全省每一個初中畢業生都能享有繼續受教育的平等機會。 在高等職業教育和高級技工教育方面,近年,全省計劃建設職業技術學院45所,使在校生達到28萬人,同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20所,在校生10萬人。 據了解,早從2003年下半年起,廣東省職業教育實行徹底的市場化運作,職業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確定招生規模,同時允許招收戶籍關系不在廣東的外來青年,開發外來工的職業教育市場,面向企業開展崗前、轉崗和在崗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 公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校擴招都需要財政的大量投入,但據廣東省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2004年對外公布的資料顯示,廣東省公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在10省市中排第9位。 數字還顯示,2003年,廣東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全省生產總值比例為2.74%,低于全國3.4%的水平,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收入占全省教育經費總收入的56.74%。2004年,廣東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全省生產總值比例略有下降,為2.56%,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收入占全省教育經費總收入的55.85%。 如果從全省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中扣去超過半數的珠三角地區的投入,那么,廣東省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投入顯得不足。 據了解,珠三角地區的義務教育學生數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但每年教育經費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地區的學生數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教育經費卻不到全省的一半。2005年1月6日,廣東省教育廳授予24個鎮為“廣東省教育強鎮”稱號,而這24個鎮全部位于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 免費義務教育之光 因為教育投入不足,高中教育已經成為廣東省教育發展的瓶頸。2004年全省高中階段毛入學率不到52%。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遠遠低于這個數字。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加快基礎教育的發展,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秋季入學開始,在連平、清新等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農村開展免費義務教育試點,免除16縣所有農村(不含縣城鎮)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雜費。 試點期間,每位小學生的免費標準是每學年為288元,初中每生每學年免交雜費408元。免費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由省財政按照上述免費標準進行補助。據測算,受惠學生共有133萬名,免費金額達4.4億元。該政策將于2006年秋季起逐步推廣,2008年秋季起,在全省農村全面實施。之前,廣東省教育廳還下發《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2004-2020年)》。該《綱要》指出,未來15年將大力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逐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按照先困難家庭、后普通家庭,先農村、后城市,先經濟欠發達地區、后經濟發達地區的原則,逐步推進免費義務教育”。這意味著,將來城市學生同樣可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 為了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廣東省可謂不惜重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