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暢報道 璽橋國際傳媒有限集團公司副總裁曾華國有過留美經歷,并在英國拿到商學博士學位,屬于典型的“海歸派”,對于目前國內的“職業經理人”行業現狀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經理人與企業雙方都應該加強“誠信”的觀念,一方面,經理人應該更具“職業精神”,另一方面,企業則應該更重視“契約精神”,并且要在產權設計上更加完善。
“中國人都有一種‘寧為雞頭不當鳳尾’的觀念,并且根深蒂固,這種思維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職業精神的建立。”曾華國表示,現在中國也有了“職業經理人”的稱謂,但是,與國際上真正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相比,最大的差距也許就在這種“職業精神”上。
他解釋說,在國內常見這種情況,一個經理人在一家公司取得好成績之后,由于積累了相當的人脈關系與融資資源,就急于另起爐灶,開始自己創業,迫切想成為一個資本所有者,而不再甘于做管理者的角色。這種做法的直接受害者是他的原公司,同時這種現象也會令人對職業經理人的信任度降低,造成對這個行業發展的傷害。“你原來的公司吃過你的虧之后,對于下一位經理人,老板就很有可能不會再給他(她)同樣大的平臺了。”
當然,出現這種狀況,企業方的產權設計制度不完善也要負一定責任。曾華國說,在職業經理人行業發展完善的國家,對于貢獻大的經理人,企業往往會采用給予期權等方式留住這些高管人才。
另外,國內企業“契約精神”的缺乏也導致了經理人流動頻繁。目前在國內,一家企業首先會選擇聘請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在內部提拔,就是希望職業經理人能夠帶來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以影響到整個團隊,最大限度地完善內部組合、人員架構等,使得公司有突破性的發展。然而,當經理人提前建立好這套框架,體現完他的價值之后,企業往往就會急于再找下一位了。曾華國認為,在這一點上,國內企業應該更具“契約精神”,更講誠信,這樣才有利于整個職業經理人行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