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策略應對人才外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06:49 中華工商時報 | ||||||||
陳支農 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在華設立研發機構成為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重要動向。1997年后,超過90%的跨國公司考慮,盡快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與研發中心,以最新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贏得中國市場。截至2003年底,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0家在中國投資,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也達400家之多。其中朗訊麾下的貝爾實驗室是跨國企業在中國建立的規模最大的
設置凸顯四個特點 首先,區域分布重點突出。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在華設立的研發機構分布格局大致是,北京、上海、廣東各占1/4;其余大多散布在江蘇等沿海省份。 其次,行業分布相對集中。全球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的研發機構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通信、電子、化工、汽車、醫藥等行業。 第三,技術導向型成首選。技術研發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核心技術研發,另一類是產品技術研發。已經在華落戶的跨國公司主要是圍繞產品生產和市場的研發,為生產機構服務是其主要目的,如摩托羅拉、飛利浦、明□等跨國公司把他們的研發機構多建立在生產基地周邊,投資東莞的124家跨國公司,已相繼建立了106家研發機構。 第四,技術溢出效應逐漸消失。由于外資并購中方科研院所尚無法律依據,到目前為止,外資機構普遍采取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兩種模式。但越是技術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越是傾向于采取獨資形式。就目前來看,獨資企業的技術先進程度要優于合資企業,而在合資企業中,外資控股的企業技術水平要高于不控股的企業。 三種類型 市場驅動型。研發投資以其對研究設備及基礎設施的需求帶動了高科技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及房地產、物業管理等行業的發展,拉動了高端產品的需求,從而刺激了經濟增長。同時,外資研發機構也把中國的科研成果介紹或帶入國際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中國技術的出口狀況,改善了出口產品結構。 資源尋求型。研發機構不同于簡單的制造工廠,它會積極推動制造產業的技術升級。如新技術擴散與適用技術的轉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先進生產線和生產技術使國內企業得以學習、掌握和模仿先進的技術工藝;研發帶來的產業前后關聯提高了中國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再次,這種轉移可以強化競爭壓力。研發機構的移入或建立使得跨國公司以技術換市場的戰略得以擴展,特別是在研發適應本地市場的產品方面,這給長期不重視技術進步的國內企業以巨大的競爭壓力,要想與資金、技術、管理都占優勢的跨國公司競爭,不提升技術和加強管理是無法獲取競爭優勢的。 技術導向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具有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良好機制,在研發機構工作的中國員工可以在科研、開發、創新與管理過程中經受鍛煉和積累經驗。另一方面,這種轉移也抑制了人才外流并吸納留學歸國人員,較之國內研究機構更優越的科研條件和收入水準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外資研發機構的發展離不開與中國高等院校的合作,這也為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創新、專業人才的培養、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等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四大應對策略 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在制造業中心落戶。從全球來看,市場驅動型的研發中心主要位于生產中心周圍,以獲得相應的各類優勢。當前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主要是因為市場的驅動,不會一味追求高新產業、研發人才集中等城市優勢,良好的制造業氛圍和發展環境對研發中心亦有極強的吸引力。同時,市場驅動型研發機構與制造業基地間存在互促關系,吸引外國研發機構會對制造業基地的自身發展有積極作用。 緊密嵌入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隨著國內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升級,外資與民族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會加劇,這勢必會加快跨國公司核心研發的進入。同時,應從產業技術安全的角度考慮,力求打破單一跨國公司在某一領域的壟斷,形成跨國公司間及跨國公司與民族企業間的多元競爭格局,以促使各個跨國公司競相轉移其核心研發能力。 當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在中國目前尚少有核心研發,中國相關企業應謀求加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鏈,從低端的產品組裝、零部件生產逐步通過“反向工程”實現技術的模仿與學習。 以合資形式避免技術壟斷。越是技術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其研發中心越是傾向于采取獨資的形式。中國應打破跨國公司兼并國內相關研發機構的政策壁壘,積極促進合資形式研發中心的建立。合資形式的技術外溢效應可避免跨國公司對技術的壟斷,同時,中國企業亦可以借此與跨國公司以及國內企業間創建技術共享機制,共同擁有知識產權,分享技術成果,以有效防止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 完善創新人才的培養使用機制。目前,在華外資企業及其研發機構用優越的條件吸引了中方大量高級科技人才,還從國有企業、科研院所挖掘人才和技術。這些人才正積極活躍在中國的技術市場和專利市場上,這實際上是中國企業或科研院所向在華外資企業擴散技術,從而導致中國企業的逆向技術擴散問題。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培養的軟件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有5萬人,其中進外企或出國的占50%;國有企業流出的軟件人員有44.7%流向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有20.5%去國外深造。因此,目前需要加快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在日漸激烈的人才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