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安
“血膽將軍”巴頓(1885年~1945年)是二戰時期的美國名將,以勇猛兇悍出名,甚至被人視為為了取得戰斗勝利,不惜犧牲士兵性命的將軍。這樣的巴頓,往往在勇敢之外還給人留下魯莽的印象,似乎還有些有勇無謀的感覺。但是,事實上,巴頓對部隊這個組織的團隊管理自有其獨到之處,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有許多值得今天的經理人學習的地方。
下面,就根據巴頓的一篇戰前演說來具體分析。
明確團隊使命和目標
在我們的現實中,往往是組織的高層領導對使命和目標了如指掌(因為是他們自己制定的),但卻忽略了基層的執行者。這樣,即使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計劃再天衣無縫,也會由于執行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現執行偏差。
巴頓顯然明白這一點,在演說一開頭,他就開宗明義,十分明確地提出,你們到這里來,有三個目的,“保衛家鄉和親人”;“為了榮譽”;“真正的男子漢都喜歡打仗,既然參賽,就要贏”。這三個目標層次分明,第一個可謂是物質層面的目標,打敗納粹,保家衛國。按照一般的做法,只提出這一個目標,也可算合格了。但巴頓并不僅僅局限于此,他又提出兩個精神層面的目標。這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榮譽的要求。這是指美國軍隊的榮譽,此前美國軍隊從未打過敗仗。而這份榮譽需要當下的每一個士兵來共同維護。這是一個針對集體的精神目標。另一方面,巴頓又針對士兵個人提出精神目標,在戰斗中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勇敢地去爭取勝利。這三個目標,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是集體和個體的結合。當每一個士兵都明確了解后,就為巴頓下一步的激勵埋好了伏筆。
做好動員激勵
每一位員工就像一臺發動機,給予他們明確的使命和目標,就如同已經在油箱中加滿了油。接下來要做的是把發動機打著火———激勵。
任何組織管理,首先是把兩個成員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兩種基本需求。員工激勵也要從這兩點入手。
巴頓首先做的是消除士兵將上戰場的恐懼感,他以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的身份這樣說:“不要怕死。每個人終究都會死。沒錯,第一次上戰場,每個人都會膽怯。如果有人說他不害怕,那是撒謊。你們不會全部犧牲。每次主要戰斗下來,你們當中只可能犧牲百分之二。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膽怯,照樣勇敢作戰的男子漢。有的戰士在火線上不到一分鐘,便會克服恐懼。”“大家要記住,敵人和你們一樣害怕,很可能更害怕。”這幾段話并不避諱戰爭會帶來死亡,也不否認每個人都會膽怯害怕,但巴頓還指出實際上死亡率并不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敵人也會害怕。這樣的說辭,實事求是,毫無隱瞞,對消除士兵的恐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接下來,巴頓又為他的下屬描述了一個美好的遠景夢想(以使他們積極地去追求快樂)。巴頓說:“凱旋回家后,今天在座的弟兄們都會獲得一種值得夸耀的資格。20年后,你會慶幸自己參加了此次世界大戰。到那時,當你在壁爐邊,孫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問你:‘爺爺,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干什么呢?’你不用尷尬地干咳一聲,把孫子移到另一個膝蓋上,吞吞吐吐地說:‘啊……爺爺我當時在路易斯安那鏟糞。’與此相反,弟兄們,你可以直盯著他的眼睛,理直氣壯地說:‘孫子,爺爺我當年在第三集團軍和那個狗娘養的喬治·巴頓并肩作戰!’。”這樣的激勵不但讓士兵們徹底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巴頓還為他們描述了20年后的生活的那一句話,簡直能讓他們熱血沸騰,勇往直前,奮不顧身。
強調組織內的分工合作
目標明確了,激情發動了,但這還不夠。要想完成團隊的任務,還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而執行當然需要合作。巴頓很清楚,要想達到團隊的目標,靠一個人絕對是不行的。要想實現最后的終極目標,離不開建立在合理分工基礎上的密切合作。
巴頓這樣說:“軍中每個戰士都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千萬不要吊兒郎當,以為自己的任務無足輕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必須做好。每個人都是一條長鏈上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每個人都應完成他的任務。每個人都應對集體負責。每個部門,每個戰斗團隊,對整個戰爭的宏偉篇章,都是重要的。”
拉近管理層和執行層距離
出色完成了上面三個步驟,應該說,巴頓團隊管理已經讓人刮目相看了。但他不愧是個管理的高手,深知士兵的心理。他還有一記妙招來拉近管理層和執行層的距離。這一點也正是值得今天的經理人學習的地方。
在演講中,巴頓滿嘴臟話,就像一個老兵油子,而且在提到他自己時,也稱之為“狗娘養的巴頓”。很顯然,巴頓并沒有顧及作為一個將軍的尊嚴,也沒有高高在上地大擺架子,而是把自己當成了普通一兵。這樣的低姿態,反而加強了士兵的認同感,讓士兵在心理上覺得巴頓永遠和他們在一起,激勵著他們一直向前(經理人千萬不要學歪了,要真正懂得下屬的心理)。
通過這篇短短10分鐘的演說,巴頓成功地完成了戰前動員。巴頓的做法體現了在執行艱巨任務時團隊管理的精髓,這已經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得到了最嚴密殘酷的驗證。我們的經理人如果也想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克敵制勝的話,不妨好好地借鑒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