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匱乏年代的商業史寫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30日 10:0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主筆 許知遠/文 是英國人詹姆斯·博斯韋爾開創了現代傳記的寫作,在他第一次遇到塞繆爾·約翰遜時,他23歲、默默無名,后者47歲,是18世紀倫敦最響當當的文人。在之后的超過20年里,博斯韋爾事無巨細地記錄下約翰遜的一言一行,在他死后寫作出傳記《塞繆爾·約翰遜傳》,驚人地刻畫出一個立體的約翰遜。博斯韋爾的方式后來被廣泛引用,當一個人試圖對于一
遲宇宙,一位29歲的年輕記者,正致力于讓自己成為中國企業界的博斯韋爾,自從2003年他開始研究中國山東的海信公司的成長以來,就一直宣稱要創造“中國企業史的寫作標準”,在他眼中,中國的商業世界中沒有公司比聯想集團更能承載他在這方面的抱負了。而另一位比他年長一代的記者凌志軍,則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幾乎完全沉浸于對于中國在過去四分之一的變革的描繪中,他勤奮地記錄下自己看到的每一個細節,不斷把它們加入原有的寫作框架之中,擴展成新的章節,他在過去幾年出版的若干暢銷書,大致都是這種模式。聯想集團的故事顯然也是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史的描述中一個不錯的題材。 在前后兩個月內,他們分別出版了自己對于聯想集團的描述。創建于1984年的聯想,是中國商業世界成長的標志性公司之一,它在2004年底對IBM個人計算機業務的收購,更將它推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盡管前途未卜。它的創建者柳傳志是中國商界最有明星氣質的領導人,一些時刻,他被視作中國的民族英雄,他1944年的出生日期,也恰好使他的個人軌跡映襯了中國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動蕩、變革。 批評家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他們對于作者、尤其是當其是同代人時,總顯得過分刻薄。他們翻閱一本30萬字的作品的時間不過是一個晚上,然后不留情面的進行指責,卻忘記了那本書凝結的卻可能是作者數不盡的難熬的夜晚。我承認,對于這兩本書我都沒有讀完。一方面,對于他們所描繪的主題,我缺乏足夠的興趣。聯想集團內部洋溢的服從文化,總讓我感到不適,而且不管是柳傳志還是楊元慶似乎也都不長于進行激動人心、略帶書面化的表達。同樣重要的是,盡管聯想已是中國最有標志性的公司,但它對中國社會的實際影響力或許比我們習慣以為的要小得多。 它不具備三星之于韓國,或是索尼之于日本的影響力,它映襯了這個國家的變化,卻沒資格和這個國家的命運彼此緊緊糾纏,它不得不有點無力地附著在社會的變革上。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進入這兩本書共同存在的弱點。盡管寫作風格、視角都存在差異,但這兩位的智力資源與寫作范本卻是一致的。他們都是威廉·曼徹斯特式敘事的中毒者,當描述一段歷史時,將不相干的新聞事實堆積在一起或許還有情可原,但是對于一個主題明確的企業史寫作來說,這種新聞史料的堆砌就顯得過分散亂、大而無當。他們的寫作都多少陷入這樣一種狀態,過分沉迷于對于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的描繪,似乎其中的人物都是這些大環境的產物,卻沒有追究是什么使他們與眾不同。他們如何看待權力、金錢、名聲,他們內在的驅動力到底是什么? 當然,在這一點上,兩位作者仍有明顯區別!堵想風云》即使沒有放棄對于歷史哲學、個人命運的探討,它的努力顯然也成效不足,讀者在其中只看到一連串的事件發生,一切都是典型新聞白描式的輕描淡寫、輕盈跳躍,而不試圖深入進去!堵想局》則在一開始就試圖確立自己的哲學基礎,但很可惜,它偏向了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怪圈。在一個高速成長的系統中,沒人能成為哲人王,不動聲色的設計好一切。所謂的謀略可以在一個靜態的系統發揮作用,卻無法應對一個動態的系統。兩位作者都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識訓練,他們似乎沒有興趣去從一個組織成長的過程解釋聯想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聯想沒有他們、尤其是遲宇宙所描繪的那么優秀,柳傳志也不是什么偉大人物。我們生活在一個智力與情感都分外匱乏的年代,如果社會是一個生態系統的話,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群落都是營養不良和不夠高大的。中國的商業報道缺乏魅力,除去記者缺乏寫作能力,也因為所謂的商業領袖根本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即使像柳傳志這樣的人物,在講起話時仍會選擇那種陳詞濫調,這種引用不能使文章熠熠生輝。此外,在我們成王敗寇的邏輯下,我們往往會為成功者賦予他們所不具有的能力,盡管這可能是拜時運所賜,或者我們忘記了,那些失敗者身上可能蘊涵了更加杰出的特質。 當然,最重要的是,聯想的歷史太短了。試圖對一個二十年的企業做出總結,不得不流于輕率,這一點點時間,還不足以沉積出一個機構的偉大特質。也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動蕩的中國社會,逼迫我們養成了多么短視的習慣,我們誤以為二十年就長得令人羨慕了。我無意、也沒資格對于聯想或是這兩本書,做出過大的評價,而且確實也缺乏了解。我所期待的是,我們的社會能夠掙脫出日漸濃厚的莫名其妙的自滿氣氛,過分抒情化看待目前中國取得的一些成就,而不管是在商業領域出類拔萃的聯想集團,還是這兩位在新聞界聲譽卓著的記者,都應該為刺破這種情緒做出努力。我們還遠未到談論“卓越”或“優秀”這樣詞匯的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