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民營企業來得快去得也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4日 13:29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本報記者 蔡春智 陳影紅 近年來,民營企業飛速發展,經過多年的挑戰、奮斗、原始積累,民營企業成功地實現了第一次創業。“三分天下有其一”恰到好處地道出了民營經濟在現今的國家經濟發展中除了公有經濟、外資經濟以外的“第三只腳”作用。但在當下這種競爭社會,民營企業也像愛情定律一般“easycome,easygo”。隨著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企業不進則退,如何成功實
打造核心價值避免遭淘汰 一個企業除了掙錢以外應該有更重要的目標,往往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世界性的。那么更高目標指的是什么?這個目標應該是發揚博愛精神,應該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縱觀中外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企業家,大多是富于社會責任感。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過:“經營的第一理想應該是奉獻社會”,他把自己的企業當成是“一種除貧造富、普度眾生的事業”。只有把社會、國家、民族的發展責任看作是自己企業發展的責任,才能給自己的企業做好定位,企業有了自我核心價值,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積極追求,才會體現自身企業價值,獲得永久持續的創業動力。另外企業家的“第一桶金”靠的也許是運氣、勇敢、智慧,但是這些不是永恒的。古今中外有不少的例子,創業以后要守得住才是有價值的企業。如果沒有很好的創業核心價值,沒有很好的優化發展順序,做好企業發展計劃,并實行確實可靠的、行之有效的企業操作,企業被淘汰也是不在話下的。 競爭與競合是國際新形勢 當今社會,重視個人價值以及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競爭。這樣的例子枚不勝舉,如中興、大唐等企業,從世界級的電信設備制造商手中奪回了我國電信設備市場的半壁河山,并在國際市場上對同行業的跨國公司構成強有力的競爭態勢,關鍵在于數以百計的高科技人才。正如紅桃K集團總裁劉圣明所言:“人比錢重要。”企業應該營造一個“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環境。 而文化是實現競爭力核心的要素。一個產品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味、文化個性,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消費的“貨幣選票”。如深圳太太藥業,就是靠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滿足“兩個需要”的營銷策略,創造了“小商品,大市場”的奇跡;實施了對曾經輝煌一時的上市公司———麗珠股份公司的控股收購,充分展示了“文化資本”的巨大威力。 國際競爭力與國際競合力是新形勢下的新要求。當今全球經濟趨向一體化,中國也加入了世貿,中國被喻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絕大部分都已經搶攤中國市場。另外“競合”也是另一關鍵,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不可能擁有生產產品的最優配置,必須互通有無。在競爭中,吸收長處,學會互補及資源整合、重組。如上海聯華、華聯、一百等五家企業通過資產整合,成立了年銷售額達900億元的大型流通集團。這樣的例子確實很多。 走出“多元化”誤區 企業實現優化結構是商海揚帆的必要條件。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就是關注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包括勞動密集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半數以上是傳統產業,可見“突出主業”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所在,而我國企業在此的障礙是“盲目多元化”。盡管珠海巨人集團轟然倒下的悲劇依然歷歷在目,但是很多人還沒有走出此誤區。市場開拓、科技創新、資本經營是關鍵的三大因素。要做好這三個方面,首先要認真做好企業存量資產的重組,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另外要充分利用企業有形及無形的資產去整合社會資源,實現低成本擴張;最后是積極穩妥地參與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運作,建立長效的融資機制。 “伯樂相馬”也有誤 產權、用人、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企業機制完善的必由之路。首先企業應該吸納戰略投資者,對企業進行公司制度改造,變單一產權為混合產權,促使家族式經濟向共有經濟轉變。民營企業家要克服“寧為雞頭,不為牛后”的小家思想。 而在用人上可以吸取“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亨健的做法:變“伯樂相馬”為“公眾賽馬”。中國文化一直崇尚“伯樂相馬”,認為有伯樂就有千里馬。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單靠伯樂有危險。這是因為伯樂真假難分;伯樂也有七情六欲,睡覺時千里馬跑過也未必發現;而“公眾賽馬”,誰行誰不行,賽場上見高低。何亨健就是靠這種“賽馬機制”,把一個由北蟯鎮23位居民組成、只有5000元家當的小企業,發展成今天擁有2萬員工90多億資產、100多億銷售額的享譽國內外的大型企業團體。 另外民企要使廣大員工全身心地投入你的二次創業,就必須對現行的分配制度進行深入的改革。而公關關系要注重搞好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其次注重企業社會信譽;以及社會公益活動。以美國為例,美國許多大公司都設立負責與政府、議會溝通的專責機構,有的就叫“政府事務部”或“政府協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