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明基驚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8:17  《環球企業家》雜志

  曾被視為富有國際化經驗的李耀,為何仍陷落于跨國并購這驚險一躍?

  文·本刊記者 程濤

  很難見到比這更為慘烈的多輸結局了。

  隨著2006年9月28日明基突然宣布將停止對德國手機子公司BenQ Mobile繼續投資,并已向德國政府申請無力清償保護,幾乎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被卷入了一場噩夢構成的漩渦:

  ——長期被視為華人商界重量級人物的李耀,由此成為近年華人企業海外并購潮流中首個斷臂求存者。而他掌舵的明基,也進入了品牌獨立以來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一年間,其賬面虧損8.4億歐元,數倍于交易達成時西門子提供的2.5億歐元“陪嫁”。

  —因有效整飭西門子而成為全球商業新星的西門子集團CEO柯菲德,被自己的德國各界同胞指責為輕率處理西門子資產,甚至被德國總理默克爾召去談話。即使迫于壓力,西門子設立了3000萬歐元的援助基金,但這只被德國媒體視為“落在滾燙石頭上的一滴水”。

  —負責德國整合事宜的明基實權人物王文璨,則因為這一潰敗而人氣盡失。甚至在明基內部,也不乏有人將其指為“頭號罪人”。

  —還有憤怒而不知所措的工人。據破產管理人馬丁·普拉格爾宣布,明基西門子將裁員1950人,占公司總人數的1/3。一名明基員工對當地媒體表示:本以為自己在慕尼黑這樣的大城市獲得了立足之地,現在他和一同失業的太太沒有了未來。

  “明基在德國的做法是令我們驚訝的”,西門子全球新聞發言人Andreas Schwab對《環球企業家》說。此時距離明基西門子手機公司成立一周年只有3天,與其長期以來對外宣布的年底扭虧機會也不過3個月。即使此前業界對明基的整合進程已經存疑,人們仍未料想到,一切來的如此突然。

  這甚至引發了德國媒體的“陰謀論”之說:收購合約規定,交易一年之內對德方員工的一切責任仍由西門子承擔,此刻宣布破產,明基便可輕易洗脫全部責任。

  即使此言不虛,問題仍在:明基得到了什么?

  至少從外部看來,除了災難它難言收獲。一年來,明基的股價跌落了50%,明基西門子品牌的手機市場占率從4.8%下滑到現如今的3.2%,它曾引以為傲的全球渠道則形同虛設:除了德國,明基還將在南美洲關閉一系列分公司。因為此次收購,明基原有的手機外包生產業務丟失了數筆大單,甚至將品牌和制造業務拆分。為維持資金流動,它還將光存儲業務售予建興電子。而它在歐洲斥巨資打造的明基西門子品牌,則被證明受益無多。

  今年8月起,本刊一直申請專訪李耀,以了解整合詳情。采訪被一延再延,甚至曾被安排到9月29日——當時即使明基內部也并不知曉暴雨將至。最終,隨著噩耗來臨,采訪再度變得遙遙無期。

  【未能實現的價值創造路徑】

  據明基財務長游克用稱,如果明基申請“無力清償保護”成功,它在德國的營業費用將減少到原來的1/8到1/10,這將幫助明基在今年第四季收窄虧損。

  但壓力并不會緩解太久。明基德國的破產管理人普拉格爾強調,破產費用只能緩解明基三個月的財務壓力,明基繼續生產的前提是明基德國必須從2007年1月1日開始贏利,否則就難以為繼。

  關于西門子的成本居高不下,對于明基并非多么出乎意料之事。在明基入主之初,李耀就曾表示,自己的重點不是節約成本,而是為其產品增值。在他看來,西門子的團隊并非冗員,只是未能開發出高端產品,使其創造價值的規模不如從前。

  而且,明基過去幾年間積累的液晶、MP3播放器和數碼相機技術,對于原本擁有不錯質量的西門子手機,正是極佳互補——李耀所謂“找到了并購后重新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辦法”,就是兩相結合后創造高端產品。

  但高端產品的誕生速度,遠遠慢過預期。

  首款雙品牌手機E61在合并后六個月之后方告面市,但它與明基期待的領導手機風尚的水準相去甚遠,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反響。而在2006年3月的漢諾威計算機展上,明基西門子拼盡全力推出12款新手機,從音樂手機、3G、3.5G手機不一而足,但它們在隨后的檢測中出現了一系列軟件故障……

  因為這些機型根本無法及時實現量產,產品上市的進度嚴重落后。根據明基內部的統計,每款手機平均落后三個月,以一天平均售價少賣1歐元來計算,一個100歐元的新手機上市時幾乎是血本無歸。最終明基將計劃中一年推出25至30個新型號調低為只推出20種。

  而另外兩組財務數據也不容樂觀。從應收賬款周轉率來看,2005年第四季度時為49天,2006年第一季度增加到58天,第二季度減少為49天;存貨周轉率卻不斷增加,近三季度分別為38天、51天和58天。

  這意味著明基手機的銷售能力下降,資金運用效率降低。明基無法證明能將手機事業做的比前一個老板更好。

  更有消息稱,歐洲的移動通信供應商巨頭T-Mobile和沃達豐將中止與明基-西門子手機的訂單。如果這些采購量巨大的運營商不愿再銷售明基—西門子手機,那么這家資不抵債的公司的命運就徹底無法挽回了,因為公司的大多數生意都依仗與這些網絡運營商的合作。

  【失控】

  所有這些問題,均來自于整合難度高于預期。

  “德國團隊對于消費趨勢反應遲鈍,許多設計已經明顯背離了潮流,新品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由臺北、北京、蘇州開發。”一位離職不久的明基通訊高層告訴《環球企業家》。

  雖然將設計和多媒體的工作挪至亞洲在理論上是合理的,但考慮到德國員工自視甚高,這種公然否定德方設計能力的舉動就讓雙方從整合之初就埋下矛盾。

  明基也從未找到管理德國員工的合理方式。李耀曾宣稱:“明基派到德國的人不用多,因為德國人會自我管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明基派往德國的15人團隊中,只有兩名主管,一位是明基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文璨出任明基西門子的董事長,另一位是財務負責人劉維宇。

  但即使這15個人,也未得到德國員工的認可。普遍現象是,每當遇到與臺籍主管爭執時,就會越級上告明基西門子CEO、德國人尤科盟。臺德兩方漸生間隙,政策自然無法推動。

  宏觀的表征是,合并之初,德國經營團隊喊出一年6000萬部的銷售目標。李耀顯然希望放慢速度,將目標定為3000萬,以強調改善企業管理更重要。然而,德國經營團隊仍以6000萬部手機這個不可能達成的任務為標準,預算自然無法降低。

  微觀層面,則是懈怠工作。一位明基臺灣的工程師抱怨說,向德國詢問一個小故障怎么解決,等了10天未得到回應,后來得知,對方去休年假了。等到終于找到那位德國工程師,得到的答復卻是:“抱歉!我今天最后一天上班”。

  而他找到的另外一位德國工程師回復是:“我在吃早餐,等會兒回答你”。四個半小時后,終于等來了一個語焉不詳的回答。“他們一個月薪水是我的8倍以上”,這位臺灣工程師頗為沮喪。

  但對于西門子方人士,失望之情同樣溢于言表。

  “在整合和兼并的過程中,明基沒有任何管理、戰略及組織上的投入,就派了這么幾個人,都是西門子原來的人在做事。”一位西門子內部人士說。即使他也承認,西門子的員工存在消極怠工等問題,他仍指出:西門子已經承認經營不好,并補錢給明基,就是希望對方施以大手術,但明基缺乏作為。

  的確,因為過度在意創造價值的結果,明基似乎缺乏扭虧的緊迫感。它曾預期可以在今年第二季時大幅縮小手機部門虧損,但最終數字是:若不包括出售資產的收益,明基第二季的虧損將超過75億新臺幣元。同樣驚人的數字是其運營成本:2006年第一季度其營運成本占整體營收比重為20.6%,而到了第二季度比重更是提高到了24.1%。至此,即使李耀勒令德國子公司必須縮小虧損規模,一切已經為時過晚。

  【根據地何在?】

  如果說有什么是比低估整合難度更值得反思的,那就是無論擴張技巧多么成熟,如果沒有一個牢固的市場基礎,擴張的風險都是巨大的。

  對于明基而言,這次收購之所以顯得驚險,就是因為它曾寄希望于通過收購獲得“根據地”。李耀曾自豪地表示:“這個收購讓我們直接進入了決賽圈”。在他看來,5000萬部手機的銷量,和2000名研發人員,將是手機業決賽的門檻。

  但他所未看到的是:手機行業本身正在變化,以往諾基亞所采用的大規模、低成本模式,正在被強調設計、市場靈活性主導的新模式所取代,就像摩托羅拉和索愛所做的。

  行業變遷以及跨國整合,雙重風險讓明基的跳躍式成長越發顯得困難。

  “如果我們手機在大陸一年可以賣1000萬部,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明基中國營銷總經理曾文祺接受本刊采訪時如此感慨。讓他略感嫉妒的是,正因為聯想的家鄉市場夠大,產生的經濟規模影響到了整體的制造和供應鏈,讓它有充分時間在全世界一個個市場進行成本控制,而明基無法享受這一“奢侈”。

  明基并非不曾希望扎根于中國大陸,但遲遲未能拿到手機牌照,讓它根本無法展開作為。等到2005年5月底明基得到了大陸牌照,距離其收購西門子手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過去一年來,戰略重心的偏移也讓它在大陸缺乏進展。

  顯然,這也是李耀最近反復思考的。在10月發與員工的一封郵件中,他用寥寥數語對內部立志:“這個決定的重心在于,我們必須保住母基地,留住青山,才有未來。在大中華成為領導品牌,蓄積更大實力,是當務之急。一起加油。”

  【沖沖沖?】

  消息發布以來,李耀少有的公開露面是9月28日在臺北的新聞發布會。當有記者問及此舉對明基品牌的影響,李耀說:“不要只會想負面的情況!”甚至一旁的CFO游克用試圖略做補充也被他喝止:“不需要回答這種問題。”

  如此強勢表現,說明李耀并未認輸,這也符合他多年來展現出的個性:霸氣、極度自信、永遠愿意挑戰極限、不服輸。

  而這一性格所支撐的,是一個宏大目標:超越明基之源宏,創造一個可與索尼、三星比肩的華人消費電子品牌。

  2005年3月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李特意談到自己與宏創始人施振榮的區別:施那個時代的企業家,只要看準一個方向、堅持下去就好,而自己這一代人想成功,需要做的比這多得多。

  這種“差異”,讓李耀非常有意識地挑戰一些“不可能”。

  1996年,李耀意欲投資液晶,創建達。當時包括施振榮在內的公司大多數高層都反對,認為液晶那么大的產業,怎么吃得下。但李耀堅持集團要做大,必須有液晶。

  2001年,當李耀力主達和聯友光電合并時,這兩家都處于大幅虧損的低潮期,從消息宣布之日起,達的股價從近40元新臺幣狂跌到12元新臺幣。而且新公司第一年的業績也很差,李耀說自己那時“被打得像落水狗”。但他不為所動,才有了現在的友達光電這個業界舉足輕重的液晶面板廠,才有了明基以液晶為核心的企業發展戰略。

  而在2001年底,明基自立門戶、創立BenQ品牌時,李耀也曾表示:“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冒險”。再一次,他涉險勝出:只用3年時間,明基就變為一家年收入達到50億美元的公司。

  “成功讓我們膽子更大了一點,步子更快了一點,”曾文祺說——但接連成功的原因,也就是李耀的性格,目前看來越發像一把雙刃劍。

  2005年1月,當明基中國慶祝成立三周年時,記者曾就聯想并購IBM PC的事請教李耀,他的回答是這種并購風險太大,明基更推崇的是組織內部的有機成長。但李耀話猶在耳,2005年6月就發生了明基并購西門子的事。

  李耀將此舉稱為冒險,但為什么還要做呢?

  “今天我們是給自己比較大的壓力,把10年的事情壓縮到2年完成”。李耀曾說,通過并購,自己的品牌之夢將至少縮短七八年時間。但為了這個過于急切的目標,他承擔了過大的風險。以至于施振榮事后進行反思時特意強調:“不要打輸不起的仗”——或許明基當初究竟以何種方式火中取栗,仍不為外界所知。

  多年來,李耀將登山列為明基員工重要的活動,并定下口號“挑戰巔峰沖沖沖”。希望公司的業績,也能夠像這句口號一樣,在接連不斷的沖刺下登上高峰。

  但這種觀念正在公司內部引起反思。曾文祺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位登山的老向導說這句口號是錯的,應該改為“挑戰巔峰放輕松”:大部分的人上不了頂峰,不是體力不夠,而是發力過早。(81120)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響或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查看該分類所有股票行情行業個股行情一覽
【 新浪財經吧 】

我要評論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國有我一份力!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