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豐田的制造之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23:46 《中外管理》

  ——《中外管理》訪日研修親歷美日管理碰撞

  本刊記者 楊 光

  憑借獨到的制造體系,豐田創造了豐厚的利潤、穩定的成長,與堅實的競爭力!身為“世界工廠”卻面臨“利潤危機”的中國企業,沒有理由不去豐田學習制造之道……

  制造,難道注定是“微笑曲線”最苦澀的谷點嗎?

    管理,難道僅是紅海中的無奈,薄利中的掙扎嗎?

    非也!

  一定要去豐田看看!

  當“中國制造”因“刀片利潤”的尷尬艱辛而焦慮不安,同時又因“藍海戰略”的激情感召而尋覓不戰而勝時,下面的事實則足以使我們猛然反思那些道聽途說的“理所當然”。

  2005年,日本六大汽車制造商都取得了不俗戰績。據統計,去年全球生產的汽車中,有1/3是日本汽車。

  其中規模位居世界第三的豐田,2005年度銷售額達到21.04萬億日元(約合1830億美元);利潤為1.8783萬億日元(約合163億美元),已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其凈利潤達到1.37萬億日元(約合119億美元),已連續第四年創新高。根據今年第一財季(3-6月)的優異表現,豐田預計2006年度利潤還將創新高。同時,豐田還是標準普爾信用的最高等級(AAA),也是全球惟一擁有該評級的汽車制造商。

  而豐田一騎絕塵的背后,卻是美國汽車公司紛紛陷入虧損泥潭無力自拔——“老大”通用汽車,去年竟巨虧86億美元!而“老二”福特,去年雖盈利2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便巨虧12億美元跌入谷底;“老四”戴姆勒•克萊斯勒去年利潤也不過61億美元……

  也就是說,豐田一家的凈利潤,就比歐美三大汽車公司的利潤總和還多!

  分析家們預計:豐田將很快成為全球頭號汽車制造商。

  然而,日本制造業在很多人看來,依然封閉保守,缺少戰略意識,缺少技術創新,缺少金融底蘊,也缺少眩目的營銷。日本人,似乎只有制造,樸素得很——但就憑借獨到的制造體系(豐田生產方式,TPS),豐田卻創造了同行最豐厚的利潤、最穩定的成長,與最堅實的競爭力!

  身為“世界工廠”卻面臨“利潤危機”的中國企業,實在沒有理由不去“制造為根”的日本、不去“利潤豐厚”的豐田,學習求索,探查究竟!

  2006年春夏之交,當以“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為己任的《中外管理》雜志責無旁貸地擔起這個重任,與北京中產聯企業管理中心一起組織中國企業家訪日研修時,中國企業家異乎尋常的參團熱情,使我們切身感到:此行雖然是名至實歸的“訪日第一團”,卻早已是中國企業所熱切期盼的。而中國企業家旺盛的活力,必將在日后令全世界膽寒!

  “十五而志于學”。市場經濟一路走來15年,為了新高度,《中外管理》與中國制造業同路出發,走進豐田。

  擺脫美國式管理的局限

  “豐田的利潤是省出來的!”

  當面對獨領風騷的業績,日本的TPS專家如是解釋時,想必很多中國企業家都會感覺難以置信。是的,不論是MBA教程與哈佛講堂,還是波特、韋爾奇的理論與實踐,我們都從未聽過這種“奇談怪論”。

  不錯,直到深入豐田,我們才恍然發現:自己原來一直都是摸象的瞎子——在過去15年里,我們心目中的“管理”,其實只是“美國式的管理”。人們也已經很習慣將美國式管理的一切邏輯與演變,當作管理的一切邏輯與演變而渾然不覺,仿佛我們對呼吸的忽略。惟有親臨現場,只有身臨其境,我們方有“一葉障目”的頓悟。

  其實,管理哲學、管理體系、管理工具、管理執行的片片天地,都遠比我們在國內守著暢銷書與互聯網,要廣闊得多……因為,管理是實踐。正如我們這次走訪的著名汽車配套商日本電裝公司所提出的:“百聞,不如親身感受。”

  有了沖擊,方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會進步。

  所以,我們不妨借用對比一系列關鍵詞的方式,將此次記者所感受的美日管理思維差異在此簡明呈現。

  經營戰略vs內部管理

  美國管理思想顯然更強調戰略(泛指通常所說的“經營”)的重要,更強調如何選擇做一件“正確的事”,而不是“把事做正確”。因此,企業應該根據經營狀況來決定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方式。于是,深受影響的中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也幾乎到了言必稱“戰略”的地步,甚至推而廣之,把各種企業行為都叫做“××戰略”。

  但是資深豐田生產方式專家佐佐木元卻不以為然,他認為:“經營”與“管理”(指狹義的內部管理)關系密切,卻又不同。而兩者的關系,借用道家的思想表達:經營是“陽”,而管理是“陰”;經營是有形、看得見的競爭,管理是無形、看不見的競爭。道家認為自然之法在于“陰生陽”。因此在企業運營中,也應該是用管理控制經營,而不是相反。那種用經營來控制管理的做法,是無法持續有效的。而豐田的TPS系統,就是一種不斷改善企業內部運營效益的管理方式。

  豐田用一個簡潔的公式表達了兩者的關系:

            戰略經營

  企業價值= —————

            內部管理

  在這個公式里,雖然從理論上看,兩個因素都在制約著最終的企業價值,但現實中并非如此。佐佐木元認為:“經營”都是階段性的,因而價值是相對的;而“管理”卻是永恒存在的,因而價值是絕對的。此外,“經營”就意味著對結果的關注。但決定結果的,是過程。而“管理”,恰恰關注過程(即流程)。因此說,在豐田看來:真正持久決定企業價值的,不是分子(經營),而是分母(管理)。

  這里就不能不提近來美國人提出的“藍海戰略”。這個被我們反復引用到泛濫的概念,日本企業界卻只字不提。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當然不能假設日本企業孤陋寡聞,而一定另有原因。日本企業界的相關判斷是: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企業戰略形成差異化,其實非常困難,而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

  由此我們不難引申:在當今,發現藍海,保持藍海不迅速變紅,以及持續而準確地不斷發現藍海,都是非常困難甚至理想化的,并不是大多數企業可以遵循,或所有企業可以持續遵循的競爭思路。換句話說,如何在戰略趨同的紅海中生存和獲勝,才是企業最可靠、最現實的競爭能力。

  營銷為王vs 成本制勝

  幾乎所有的知名營銷理論和營銷學家,都誕生自美國。甚至美國管理思想認為:企業所有行為,都可以用營銷的角度去看待。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地浸入了中國企業界,營銷成了最受企業主管矚目的一塊。據調查,中國企業家直接主抓的領域中,除了戰略,最多的便是營銷。營銷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那么豐田呢?近幾年豐田業績持續飚升,分析師們不斷提及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其銷售狀況的持續提升。但如果你就此認為豐田的成功在于營銷,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豐田的思維正相反:銷售的改善,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其根源恰恰在于內部管理。

  豐田公司資深TPS專家堀(音意同“窟”)切俊雄提出了一個公式。它乍一看是那樣淺顯,以致會覺得不值一提。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思維,卻催生了在全球令人尊敬與學習的豐田TPS管理思想:

  企業利潤= 市場價-成本

  企業的天職無疑就是盈利。而公式等號右邊情況是:在信息時代,任何產品的售價從本質上都是由市場決定,而非企業決定。而且,這個價格從長遠看一定是持續降低。因此,企業能左右的惟一因素,就只有降低成本!只要企業成本的降低速度,能持續超過產品市場價的下降速度,企業就能始終獲取自己的利潤,并在競爭中擁有競爭力。

  這就是引出了TPS的核心邏輯:“無止境地降低成本!而持續降低成本的關鍵,是無止境地排除浪費!”所謂浪費,是指企業運營中所有只增加成本而不產生附加值的活動。

  日本經營管理標準(JMS,以TPS為核心)專家町野隆美進而指出:持續改善、降低成本,必然會帶來三大變化——人員富余、資金富余,和空間富余。而對于人員的節省,豐田的做法不是美國式的裁減“末位”,反而是將其中最優秀的員工調出來,轉去開發新的事業。于是,豐田持續改善管理的真正意義,恰恰在于使企業在經營中獲得更多的“機會銷售額”和更好的現金流。

  由此,引出一個豐田TPS管理的核心理念:把所有的Management(管理)都看成Money(錢),也就是把所有的管理行為都與財務掛鉤。

  而最需要持續消除的成本是什么?豐田認為就是庫存。當很多企業認為適量的庫存很必要時,豐田卻高調提出“庫存是萬惡之源”!這不僅因為庫存占用了大量資金,更主要的在于庫存使得管理缺陷得以掩蓋。而消除庫存,就會暴露這些本來就存在的管理缺陷,進而迫使企業不斷改善,并在持續改善中源源不斷地培養管理人才。

  可量化vs 可視化

  我們從美國式管理中學到了量化是多么重要,也使得我們的管理人員學會了習慣通過眾多報表、眾多數字中掌控企業、發現問題。但這也使得由“人”構成的管理,在清晰的同時也變得遙遠與隔膜。

  豐田在內部管理中,更強調“眼見”的力量。有科學數據表明:在人類認知世界的信息獲取中,視覺比例高達87%。因此,豐田致力于將各種生產管理活動,都變得“可視”。在外在表現上,豐田車間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規格、每一種狀況,都基于人性的特點,用“一望而知”的顏色、形狀、位置和獨具豐田特色的“看板”來區別和顯示。而其內在邏輯是:可視化,使得企業現場人員能夠迅速發現異常。

  豐田社長張富士夫指出:“豐田生產方式是一種對異常情況進行管理的方式。”因為他認為:“沒有異常的現場根本就不存在。而沒有異常的后面,反而隱藏著重大的問題。”

  因此,TPS中很重要的概念——“自 化”,其內涵并不是我們理解的由機器一氣呵成的“自動化”,而是“當機械化生產出現異常及不良品時,生產線能夠停下來,從而保證質量”。豐田篤信:品質是制造出來的,而絕不是檢查出來的。

  “我們做好了準備等待著異常情況的出現,這樣我們才能調查出原因,特別是原因背后的真正原因(豐田稱為“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張富士夫說。

  持續對現場進行改善,是豐田TPS管理的著眼點。而完成可視化,是一切改善的開始。

  IT引領vs以我為主

  整個90年代,美國企業靠IT產業及其技術,可謂出盡風頭。也因此,IT也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從MRP、ERP、CRM等等各種IT管理系統層出不窮。但現實始終在困擾很多企業:信息化似乎總是看上去很美,實施后卻難以像預期的那樣產生實效,甚至適得其反、怨聲載道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豐田,作為現代化企業在管理中當然也不例外地會使用IT。日前曾有消息人士著文透露:當代豐田的成功,正在于它對于IT運用的成功。該文認為:豐田更看重的是如何使IT技術能更有利于人性潛能的發揮,而不是相反。

  當本刊就此觀點向豐田的堀切俊雄求證時,他當即表示了認可:“是這樣的。豐田認為管理思想才是最根本的,而IT只能是輔助。豐田絕不會為了迎合IT而放棄自己的管理體系。而很多企業引入IT之所以失敗,就在于它放棄了自己原有的管理思想。” 堀切進一步指出:美國企業雖然是信息化的發源地,但其實做得并不成功。最大的問題是:美國企業導入IT后反而使得企業內的隔閡更多了,管理反而變得更復雜了。而這是與信息化初衷相反的。佐佐木元進一步解釋:很多企業本指望ERP能降低成本卻難以如愿,就在于ERP并沒有改善管理行為本身,因此就發揮不了作用,只會使工作更加混亂和復雜。

  高層驅動vs中層驅動

  從蓋茨到韋爾奇,從戴爾到錢伯斯,受眾多“美國造”企業故事的影響,企業領袖、企業英雄、第一CEO等等眩目概念在國內盛極一時,各類評選也是不計其數。同時,各種管理工具都在四處宣揚自己務必是“一把手工程”。無形中,幾乎每個人都在相信:是一把手在決定企業的成敗,在推動或阻礙企業的變革。一個優秀的CEO,似乎就是企業的一切。而業績不好,更換CEO也是業惟一要做的事。

  但豐田自從70年代騰飛起至今,都一直抱有完全不同的理念。以致于這次研修剛開始,町野隆美就開門見山地表達:“真正成功的企業變革,一定是從中層發起。”為什么豐田會這樣認為?因為豐田發現:凡是由高層發動的變革,通常都是難以被徹底執行的。堀切俊雄解釋說:高層驅動就是自上而下,這就導致CEO與下面必然是隔閡乃至對立的,基層對變革也必然是被動與抵觸的,就不可能將變革執行到位。于是,人的能量頂多能發揮50%。為此,他甚至斷言: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必然會走向衰退,最終一定會輸給中日韓三國企業。

  因此,豐田主張變革應該由中層發動。那么中層發動具體指什么?佐佐木元舉了個例子:中層通過管理改善帶來成本降低,那么降低帶來的成果如何利用?就是關鍵問題,否則之前的改善等于沒有價值。而這就是中層出給高層的題目。如果高層不能迅速并有效利用這些成果,員工積極性便會喪失,這便是“陰生陽”。由此,他指出:企業不應滿足于對改善成果的發布,而應做改善成果被使用的發布。否則,任何變革都無法持續。

  壓迫執行vs活性化

  韋爾奇的“中子彈”綽號雖使他飽受困擾,但卻威名遠揚。國內始終把韋爾奇的強悍,特別是“不執行就走人”的說法當作一種必要的果敢。由此,無條件的“

執行力”變成了中國企業家最熱衷的概念。

  與此不同,當今豐田推廣TPS的指導思想卻是:“尊重人性,持續改善”。堀切俊雄說:一開始豐田也有過強行推動的階段,但80年代起豐田開始強調:要持續改善,就必須實現員工的“自主性”,進而自主研究,自主改善。而根本,就在于“尊重人性”。所以,“活性化”是當代豐田管理的關鍵詞。

  所謂“尊重人性”,豐田認為包含幾個部分:尊重員工意見;激發員工積極性;提升員工能力;一定要讓員工在改善中切身享受到改善的成果。

  而實現企業活性化的基礎,便是注重感情聯絡。有數據表明:信息溝通中,語言只占7%的比重,而表情卻發揮了65%的作用!聲音與節奏占28%。由此,佐佐木元提醒中國企業:千萬不要以為“說了”就等于“溝通”了,其實你只完成了7%的工作,還有很多措施需要跟進。這也是中國一批年輕企業家有能力,卻不能充分發揮能力的一大軟肋。

  做我們自己!

  當然,美日管理思想上的差異還不只這些,豐田TPS的精髓也遠不止這些……我們更無意在此證明日本管理思想比美國管理思想更高明。因為管理學的最基本原則便是:“沒有最先進的,只有最適用的!”

  由此,日本專家的忠告也更值得我們思索:“十幾年來,中國企業太受歐美影響,現在應該回歸東方管理文化了。而在文化方面,中日之間的相似點更多,可借鑒的因素更多,借鑒起來也更容易。”——甚至美國人自己也在改變,所以才會誕生東方味兒十足的“系統思考”與“學習型組織”,才會倍加推崇“人才重于目標”、“內斂勝于張揚”的“卓越企業”。那么,我們自己呢?

  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只有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們才可能在管理思想上不被他人所桎梏,才能在實踐中恢復自信,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誰說——制造注定是“微笑曲線”最苦澀的谷點?

  誰說——管理僅是紅海中的無奈,薄利中的掙扎?

  學豐田!做我們自己!

 [1] [2] [3]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