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力邦村商業生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22:12 中國商業評論
力邦村是一個由消費鏈組成的市場,它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商鋪租金和酒店經營,其他還有網吧、電話費、浴室等收入。力邦村低廉的收費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只不過是這條消費鏈吸引來消費者的最重要一環。 文/本刊記者 周云成 整齊的綠化帶,整潔的水泥馬路,漂亮的住宅樓,寬敞明亮的食堂,齊全的文娛活動場所,日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的便利店……單從外部環境來看,位于寧波市奉化西塢街道的力邦村,怎么都不像是一個外來務工者的集居地。 事實上,占地52畝,擁有6棟公寓樓的力邦村,居住著來自全國18個省市區的近3000名外來務工人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來務工者的集居地。作為全國第一個采用自治方式運作的外來務工人員社區,力邦村為外來務工者提供了物超所值的生活服務:早餐1元,午餐和晚餐各2元,房租費18元,水電費7元左右,每個人每月的最低費用只需要175元。 如此低廉的服務價格,似乎注定了力邦村的商業模式只能是賠本賺吆喝。但是,在建立了一條完整的商業生態鏈之后,力邦村成功實現贏利。盡管每年的利潤率只有5%,還只是微利,但力邦模式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包袱里的機遇 西塢是奉化市的經濟重鎮,幾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增大,外來投資項目不斷增多,同時外來務工者也急劇增加。外來人員的涌入,給西塢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同時也給治安管理和社會穩定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2001年初,為了解決企業用工的居住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西塢鎮政府投資建造了外來人員公寓。由于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經營這個公寓,同時也擔心其成為政府的又一個包袱,西塢鎮政府決定把它的經營推向市場。 為了甩掉這個包袱,當時的西塢鎮政府開始與奉化市力邦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商談投資事項。經過7個多月的艱難談判,雙方達成了協議,力邦公司出資購買了力邦村90%的股權,政府保留了10%的股權。 恰恰是這10%的股權,決定了力邦村的命運。 由于力邦村項目具有相當明顯的公益性,根據雙方的協議,力邦村按工業用地的價格得到了其使用的土地,而政府卻在重大問題上擁有了與10%的股權不相稱的權力。在公寓經營管理上,由力邦投資公司具體負責,西塢政府的職責是指導,在重大事項如食宿費的價格上具有否決權。這種政府“把舵”、企業“劃槳”的機制,使經營者兼顧了公益性和市場化。 首當其沖的就是收費標準問題。雙方商議后確定了最終的標準:每人每月住宿費18元,午餐和晚餐2元一頓(一葷一素,湯和飯都不限量)。 18元和2元的標準,是按照入住1000人的規模測算的。按照這一規模,力邦村的運行成本和銀行利息可以應付過去了,但是沒有利潤。因為政府擔心價格過高,會增加外來工的經濟壓力,從而也就無法實現政府招商引資的目的。為此,雙方商議后確定,兩年內不許提高這一標準,兩年以后可以再商量。 后來的事實證明,鎮政府的否決權對于保證力邦村食宿價格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4年下半年,由于各種原材料上漲,力邦公司董事長蔡烈烽提出了調價的要求:“市場的成本在上升,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大米已經從7毛多賣到一塊四毛多了,一個人一頓飯吃半斤米,7毛錢就過去了,原來只是三毛幾,再不提價我怎么經營啊?”但是,西塢鎮政府卻沒有答應。后來,蔡烈烽又提了一個方案,將一葷一素一湯一飯,改成一菜一湯一飯。結果,這一方案也被否決了。 政府的理由也相當充分。低價是為居民服務的最好的一個條件,也是吸引周邊企業務工者到力邦村來的一個比較好的吸引點。力邦村的低價已經深深地印在西塢鎮的外來務工者的心中。 雙方討論的結果,讓蔡烈烽對力邦村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力邦村要贏利,但不應該想著從外來務工者身上賺錢,應該尋找另外的贏利點。“況且,在這一塊增長一塊錢,一年下來也只有20多萬元,對力邦村的整體收益并沒有太明顯的作用。” 如今,力邦村的總投資已經高達2100萬元,建有外來務工者公寓樓6棟,入住近3000人,村里住的全是在西塢工業園內企業里工作的外來務工者。村里采用和相關企業簽定協議的方式,所有入住者都由企業組織統一入住,公寓樓里每個房間住8人。村內不僅配有食堂,還有有線電視、IP電話、醫務室、閱覽室、籃球場等配套設施,逐步呈現出一個規模大、設施全、功能多、環境美、服務優的外來務工者家園。 從強制到自治 力邦村的吸引力并不僅僅局限在超低價上。給外來務工人員一份自信和舒心,是力邦模式的另外一個魅力點。 外來工大都有這樣的心理:出來打工,吃苦、受歧視是難免的,許多人甚至做好了這種心理準備。而一旦真的受歧視了,往往又會尋機發泄或報復。力邦村建立之初,曾經實施過一段時間的半軍事化管理。但在第一批村民入住兩個月之后,整套強制性的管理制度就取消了。歸根結底,這種強制性的管理辦法,受到了村民的抵觸,效果相當不好。 為讓居民有主人的感覺,力邦社區實行民主自治管理。事實證明,這種人性化服務、人性化管理的辦法,能夠更好地解決力邦村的種種矛盾。 2003年12月16日,力邦村選舉產生了全國第一個外來人員自治組織——力邦村居民委員會,下設宣傳教育、治安調解、計生服務和物業管理4個委員會,還設立幫助村民維權的工會。一年春節前,有家企業以生產忙為由,只給員工放3天假,村民通過工會與廠家交涉,最后爭來了7天假期。 居委會班子由包括書記和主任在內共7人組成,其中由村民代表選舉產生的4名村民委員分別負責宣傳教育和計生服務等工作,4名干部都是兼職,沒有工資。居民代表大會由海選出的35名居民代表組成,對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收費、規章制度等問題進行討論,對突發重大事項隨時開會討論。在力邦村里,所有的村民都是主人翁,都能自己管理自己。 對一些不良習俗,力邦村采取尊重式管理。起初,樓上往樓下、室內往花園亂丟垃圾的人較多,力邦村沒有采取簡單的罰款了事,而是讓大家參與公共衛生活動,“你丟我掃”,亂丟垃圾的反而沒了。針對食堂排隊買飯菜時出現的插隊現象,管理人員在食堂醒目處寫上一條標語:“我們是力邦村的主人,排隊體現了我們的素質。”插隊這一在許多公共場所司空見慣的現象在力邦村竟慢慢消失了。 從監控式的管制到人性化的管理,力邦村發生很大的變化:剛入村時的拉幫結派打架斗毆現象沒有了,隨地吐痰的習慣改掉了,姑娘小伙衣著整潔入時、言談舉止文明了。最讓村民們驕傲的是,自建村以來,力邦村就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不僅要讓外來務工人員‘勞作著、生存著’,而且要讓他們像大多數的城市居民那樣‘生活著、享受著’。”力邦村的文化活動與校園一樣豐富。社區開辦了電子閱覽室、書刊室,設置了閱報欄,訂購了多種報紙雜志書籍,成立了讀書俱樂部、文藝俱樂部、青年文學社,創辦了《力邦青年》雜志,網吧、臺球室、卡拉OK室等文化體育設施免費或者以低廉的價格向村民開放。 5%背后的成功 整個力邦村,由6棟住宅樓、兩個能容納1000多人就餐的食堂、一家豪華的酒家、幾十家臨街商店和一個22畝左右的室外廣場構成。如此龐大的家業,依托外來務工者的超低收費,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嗎? 蔡烈烽算了一筆賬。按力邦村全部住滿來算,房租一年收入60萬元左右,外加電話費等收入,大概在80萬元,全部用于管理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用和宿舍的維修;食堂的飯菜盡管定價很低,但依靠規模效益也不虧,同時每天還要向附近的科技工業園區送幾千個盒飯,這樣算下來略有贏余;力邦村門口商鋪出租一年可收入60萬元,全部用于還公司的貸款本息;另外,門口的“萬家漁火”酒家,一年還有近40萬元的收入。這基本就是力邦村的資金來源,維持正常運轉完全沒問題。 在蔡烈烽眼中,力邦村是一個由消費鏈組成的市場,它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商鋪租金和酒店經營,其他還有網吧、電話費、浴室等收入。力邦村低廉的收費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只不過是這條消費鏈吸引來消費者的最重要一環。 聚集在力邦村的大量居民,形成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消費能力。一開始的時候只有超市,這個超市其實不能算是超市,只能說是一個副食店,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力邦村現在有了51家商鋪。與原來相比,幾年時間下來,商鋪的租金也翻了好幾番。以力邦村大門口旁邊的超市為例,在力邦村建立之初,力邦公司是免費提供場地,四年之后,這里的租金已經從4萬元上漲到了16萬元。 力邦村搭建的這樣一個和諧完整的商業生態圈,讓他們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力邦村實現了贏利!盡管每年只有5%,蔡烈烽卻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項目。 按照一般的規律,假如一個項目5年以內不能收回成本的話就不是一個好項目。而按照力邦村現在的贏利水平,要收回成本需要13~15年。 蔡烈烽認為,權衡一個項目的好壞,首先必須明確一個經營策略的問題。到底是一下子要賺了錢回家,還是要慢慢地賺錢。目前,力邦村良好的社會形象提升了品牌效益,從長遠看,土地、房屋增值將不可估量,這是力邦村項目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的資產增值途徑。 與此同時,觀察力邦村的商業生態,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盯在力邦投資公司的身上。力邦村產生的效益顯然也不僅于此,至少還有兩個方面需要關注:一是幫助企業丟掉了“企業辦社會”的包袱;二是帶動了當地的招商引資。 工人的吃住,其實是企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住宿的問題就是找房子。要去管理宿舍的環境好差、設備好壞;工人住得好不好,安心不安心這對企業來說,任務相當艱巨,需要設置很多專門的部門,花費相當大的精力。而這個精力的投入,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相當沉重的包袱。據專家測算,照以往的辦法,27家企業各自建員工宿舍和配套設施安置3000名員工,需要300畝土地,而建一個力邦社區只需52畝土地。 力邦村的價格便宜,管理也非常得力,有效地幫助企業解決了這個難題。如今,力邦村已經成為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一塊招牌。近幾年來,到西塢投資的企業非常踴躍,西塢已經連續5年取得了奉化市招商引資的第一名。 顯然,力邦村已是奉化的一張名片。而作為參與者和管理者,力邦今后的發展之路怎么走,蔡烈烽一直在考慮。 蔡烈烽把“力邦模式”定義為: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外來人口適度規模集中居住,村民自治管理。“適度規模將是力邦村今后需要探索的一個主要問題。” 蔡烈烽說,現在的力邦村已不能滿足西塢工業發展的需求。“西塢有400多家企業,入住力邦村的僅20多家,即使周邊企業,也有很多人沒辦法住進去。但人數并非越多越好,人多了日常管理壓力將大大增加,帶來治安、消防、食品衛生等一系列問題。” 蔡烈烽認為,投資者有較為可觀的回報,入住者感覺到安全、舒適,同時還能滿足周邊企業的需求,為政府招商引資提供服務,這才能算是達到了適度規模。 按照這個標準,蔡烈烽有個初步的設想,力邦村的“適度規模”是5000人:“力邦村的規模達到5000人的時候,就能基本滿足周邊企業外來員工的入住需求,管理難度也不會增加很多,我們的利潤也將提高,可以實現多贏。” 按照他的設想,下一步將擴大規模,至少先滿足周邊企業的需求。然后進一步拓展產業平臺,增加經濟效益。“當然,適度規模究竟是多少,還需要不斷摸索和實踐來檢驗。”說這番話時,蔡烈烽微微笑著。-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