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與時間賽跑:公司生存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2日 11:59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像大象一樣思考,像羚羊一樣行動,像狼一樣警覺,這些不為公眾熟知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有獨特的覓食方法 文 本刊記者 黃河 2006年4月25日,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耳機制造商繽特力(Plantronics)在蘇州工業園的
但這個小插曲并沒有影響到康人杰的心情。自從1961年繽特力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后,雖然在長時期內保持一定增長,但是在索尼、飛利浦和松下等這些消費電子巨頭耳機業務的壓力下,繽特力還是難以做到讓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然而現在,康人杰卻認為找到了一條捷徑——在中國設廠,同時提供本地化的產品給中國消費者,尤其是熱衷網絡游戲的玩家。“這會讓我們的財務數字更加好看”,該公司全球CFO芭芭拉?謝瑞爾(Barbara Scherer)對《環球企業家》說。在2005財年,繽特力的整體營收為5.6億美元。 在中國加入WTO后,類似繽特力這樣將中國市場視為最后機會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多,但和已經實現盈利的知名大型跨國公司—如惠普、IBM、GE、西門子、摩托羅拉等—不同的是,它們要么規模不大,要么在全球500強中排名靠后,或者品牌知名度不高。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所獲得的FDI(外商直接投資)中,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資金比例仍然在升高。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另一類型公司的投資也在逐漸增多。在一些內陸省市,它們的投資比例甚至超過了50%—如果把這些公司的名單逐一列出,會出現朗盛、賽仕、網思、阿波羅、愛可視等這些大多數人都感到陌生的名字。 但這沒有妨礙這些公司趕上“大象”們的雄心,無論在公司內部還是公共場合,幾乎每一家公司的CEO和中國區總裁都表示過,要通過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于一定時期內讓公司的銷售額實現高速發展,然后完善管理結構,同時在品牌知名度、行業美譽度等方面迅速形成影響力,以培養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此,IBM還在今年專門成了“大中華區外企業務部”,專門為其中有潛力的中小跨國公司提供咨詢服務,以幫助它們進入知名大型跨國公司的行列。 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些公司的自身優勢在于在華規模相對較小并且靈活、運營成本較低、領導者有創業激情,這意味著它們完全有可能在抓住一兩次市場機遇后,就立刻將自身壯大,從而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一流跨國公司。但另一方面,不利的因素是,除了來自當地同行的競爭外,早早來到中國的大型跨國公司已經牢牢占據了主要市場,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而且還有雄厚的資金投入保障,無論在市場開拓、渠道建設和研發配置等方面,都對“小個子”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按照行業中“20∶80”的黃金法則,一般20%的大公司往往會占據80%的市場。 當然,更大的挑戰還來自于對中國市場的了解程度。不少跨國公司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找到在中國的盈利之道,同時仍然在尋找新的商機,這意味著,潛力尚未完全開發的跨國公司們還難以在同一檔次上直接競爭,要想高速發展,就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拿出一套和大型跨國公司在華發展不完全相同的策略方案,然后迅速地執行。這其中包括:要在大型跨國公司還沒有發現的市場中尋找機會、建立全新的經營模式、更加巧妙地利用全球資源為中國市場服務等。 “毫無疑問,有時候這些跨國公司必須出奇招才能達到效果。”埃森哲全球CEO比爾?格林(Bill Green)對《環球企業家》說。他預測,未來五年,會有一大批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市場迅速壯大,成為除知名大型跨國公司之外,活躍于中國經濟中的另外一股力量。 【時機第一】 在商務部去年的一項統計中,從2006年到2008年,八成以上跨國公司將擴大在中國的產業和研發上的投資。但這對那些想要快速實現在華增長的公司來說,卻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如果跟隨大型跨國公司一起投資,可能效果會被這些巨無霸們掩蓋,如果不進行投資,則會錯失良機。 解決的辦法在于找到合適的市場切入機會。一般而言,這類公司雖然在綜合實力方面可能比不上全球500強企業,但是在一些細分領域市場,往往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比如擁有某類產品的知識產權、在某項技術上有全球領先的優勢等,繽特力的耳機盡管缺乏在普通消費群中的影響力,但卻是美國航天局登月計劃中使用的產品。 張亞玲就是深諳此道的職業經理人,她所在的法國愛可視股份有限公司在歐洲MP3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但是當公司2003年正式在中國開展業務時,張卻面臨比歐洲市場復雜得多的局面。當時國內市場正是MP3最為流行也最為泛濫的時期,市場充斥著來自國內外的各種品牌,價格體系混亂;而且在全球市場上,愛可視最大的對手,蘋果公司的iPod系列產品已經在中國市場投放,被輿論稱之為引爆了一場數字MP3播放器的革命。 “我們必須另辟蹊徑”,愛可視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亞玲對《環球企業家》說。在考察了市場后,她發現如果此時愛可視在中國以MP3制造商的形象出現,不僅得不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而且還很有可能被誤認為是來自華南地下工廠的組裝產品。張研究出的對策是,盡管公司有MP3產品線,但不將這類產品推入中國市場,而是以“MP4專家”的形象拓展中國市場,同時在宣傳上突出全球首家硬盤MP4發明者的身份,以提前半步的做法來應對正在加速洗牌的市場。 張對時機的把握無疑是正確的。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MP3市場增長開始放慢,但是無論中國企業華旗資訊還是跨國巨頭蘋果,都沒有立刻能夠提升市場的MP4產品,直到2005年,華旗才推出“視覺王”等系列產品,而蘋果迄今只有一款視頻播放器上市。 愛可視由此搶到了先機,盡管公司一些產品的價格遠遠高于2000-3000元的行業平均水平,但還是一度在北京的中關村市場出現脫銷。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愛可視已經占據中國市場高達75%以上的份額,而中國MP4整體市場的情況是,市場規模已經接近10個億,在未來數年會以超過300%的速度發展。 時機的選擇,不僅考驗這些跨國公司的市場智慧,也反映在它們對投資策略的斟酌上。年銷售額達50億歐元的朗盛是去年從全球著名化工企業拜耳公司分拆出來的德國企業,這家新銳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時,并沒有選擇時下流行的獨資做法——盡管按照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今年大部分行業將完全對外資開放——相反,朗盛卻與中國當地的兩家企業共同投資人民幣3900萬元,在安徽銅陵生產橡膠助劑,“在現在的市場下,我們需要避免大量投資。”公司全球CEO賀德滿(Heitmann)對《環球企業家》說。 在觀察人士眼中,這實際也體現了朗盛對時機的獨特判斷:在杜邦、德固賽、巴斯夫這些化工企業早已在中國市場形成一定規模的背景下,朗盛如果也立刻進行大量投資,不僅難以立刻找到好的項目,而且也需要做大量前期的工作,容易錯過一些市場機會。但通過與本土企業的合作,不僅能降低風險,也能馬上利用現有的市場條件,實現快速回報。另外,在環保標準上,與中國化工廠合作也能迅速找到適合中國的環保方案。 【“讓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 兩年前,當德勤的咨詢顧問坐在英格索蘭(Ingersoll-Rand)位于紐約的總部辦公室時,這家美國機械及設備生產廠家總裁赫博特?漢特(Herb Henkel)正為中國業務頭痛不已。從1987年開始,英格索蘭便開始在中國投資建廠并陸續銷售了200多種產品,業務涉及制冷、道路建設等多個領域,但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其年銷售額卻只有區區4億美元,在業內知名度并不高,遠遠沒有達到董事會的預期——要知道英格索蘭在本土曾是“美國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 到底怎樣才能在這個世界公認的最具潛力的市場上獲得成功?德勤的顧問們告訴赫博特?漢特,應該從美國挑選合適的高級管理人員去中國任職,以顯示總部對該市場的重視,但漢特并沒有聽從這個建議。在他看來,中國市場是否重要已經無需討論,英格索蘭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迅速將業務真正擴張起來的執行者。 2004年,原霍尼韋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宋振寧空降到英格索蘭,任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負責整合各個業務資源并組建全新的中國區。毫無疑問,這位曾經幫助霍尼韋爾在中國實現快速增長的職業經理人符合漢特的所有要求:擁有良好的本地資源,并熟悉中西企業文化。 上任以后,宋振寧很快發現,英格索蘭在中國的企業多數仍然以合資的形式運營,但在當時的條件下,英格索蘭涉及的各個行業中,都已經沒有太多的政策限制。因此,宋振寧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動手收購了公司所有在華合資廠的中方股份。 過去,由于股權結構問題,英格索蘭旗下的洛陽哈斯曼制冷有限公司一直由雙方輪流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由于理念不合,董事會和經營層始終存在矛盾。這使得在國際制冷行業中名列前茅的哈斯曼品牌在中國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2004年7月,英格索蘭買下了中方股東手中45%的股權,將公司改為獨資企業,并要在中國打造一條“從農場到筷子”的食品保鮮鏈條。 正在發生改變的不止是制冷業務,今年6月,價格更“平民化”的英格索蘭鎖具也將出現在中國各個建材市場。過去,當地市場上的鎖具產品往往是直接銷售的進口產品,或者是將國外的設計直接拿到中國來生產的產品。盡管其使用壽命更長,但因為價格過高,國內的消費者卻并不買賬。為了適應這種消費文化,2005年,英格索蘭又收購了上海復興鎖廠,未來這家工廠將不僅針對國內市場,而且還會成為英格索蘭全球制造鏈條上的一個節點。 更為重要的是,復興鎖廠的收購拉開了英格索蘭在中國全速前進的序幕,僅2005年,英格索蘭就一口氣買下了上海復興鎖廠、深圳博康公司等兩家本土制造企業,而據宋振寧透露,新的收購還在進行,“公司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期。”他說。 對英格索蘭這樣的公司來說,讓有過在中國市場經營經驗的管理人員加盟是和尋找市場新機會同等重要的議題。這不僅能避免以前遇到的麻煩,而且有時還能找到新的商業機會,與此同時,也節省了探求最佳管理模式的時間,讓公司能在短期內就實現熟悉中國市場,“簡言之,就是讓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博特?漢特對《環球企業家》說。 朗盛大中華區總裁王永利同樣有過在拜耳主管公司內部信息系統平臺的經驗,也經歷了拜耳在中國設立總部的過程,這讓他來到朗盛后,立刻著手建立矩陣式的管理結構;而張亞玲花了三年的時間來說服愛可視全球董事會,并以在中國市場的業績獲得后者的充分信任,她要把亞洲市場提升到該公司全球市場1/3的比重。 對于這一點,胡柏林深有體會,作為該公司原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他曾和他的同事一起創造了甲骨文在華的輝煌時期——中國區2001財年總收入增長超過32%,遠高于甲骨文當時全球25%的增長速度。但他也看到了公司因為人事變動而引起的衰落。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大型跨國公司犯下的值得認真反思的關鍵失誤。 【別按常規出牌】 但無論選擇合適的職業經理人還是合適市場機會,都是各類跨國公司要面對的話題,只不過,和穩定發展的大型跨國公司相比,這些希望把“快速增長”作為自己標簽的跨國公司,能夠在靈活度以及利用經驗上更有針對性,從而做到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業務突飛猛進。 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能長期的保持這種高速增長,最終實現公司步入優秀企業行列,甚至實現從優秀到卓越。大型跨國公司的經驗值得借鑒,但這種由實踐得到的智慧,并不一定馬上就能反過來套用。 在全球軟件企業中排名第22位的中華網軟件集團有限公司(CDC Software Corporation)雖然隸屬于中華網投資集團,但由于公司總部在美國,其4000多家客戶大部分來自歐美地區,而且在2億美元的年營收中,絕大部分也來自歐美市場,因此很多業內人士并不將CDC視為中國公司,而是一家規模屬于中小型的跨國公司。 在和微軟、SAP還無能力展開正面競爭的情況下,公司通過一系列大規模收購來擴充自己的產品鏈,在完成對納斯達克上市的羅斯系統(Ross Systems Inc.)、匹維托(Pivotal Corporation)和其他軟件公司如JRG、IMI等收購后,CDC順利接過了原來屬于上述軟件公司的客戶,如荷蘭銀行、通用電氣塑料集團、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等。 為什么這樣做?由于公司無法和巨頭們直接抗衡,而在軟件外包市場又會遇到印度公司的強勁挑戰,因此通過收購軟件公司來獲得客戶,并為這些公司提供從ERP、CRM到供應鏈管理的全套服務,是CDC更具商業眼光的選擇。在中華網投資集團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葉克勇看來,這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外包”。 在全球市場已經獲得成功后,CDC從今年開始也將目光投向中國,但和其他軟件公司不一樣的是,這一次CDC再次改變做法,投入2千萬美元用于發展特許經營伙伴,而在此前很少有其他公司嘗試。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這種不按常規的做法并非因循守舊,或許勝出的機率更大。 與之相比,SAS公司全球CEO古德奈特(Jim Goodnight)已經開始享受其獨特的“租賃模式”在中國市場帶來的好處了。由于一套SAS軟件本身很昂貴,而且在約定的幾年使用期結束后,買方需要花更多的錢購買其繼續使用權,因此SAS采取大多數軟件公司都不敢使用的租售模式來銷售產品。 雖然此前SAS中國區管理高層曾建議改變這種全球性銷售方式,以5年使用權的價格與客戶簽訂終身使用SAS產品的合同——因為按照中國客戶的消費習慣,租用并非是能被普遍接受的方式,尤其出了錢還不能擁有所有權——但此舉最終遭到了公司總部的否定,古德奈特的意見是,必須通過公司的服務來獲得客戶的信任。在他的堅持下,2005年SAS中國的業績獲得回報,增長達到100%,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市場。 事實上,中小跨國公司要想同樣在中國市場制勝,不僅需要非常規的策略,而且還要避免大型跨國公司已經暴露出來的缺陷。比如中國區與全球總部的溝通問題,正成為后者越來越頭疼的業務發展障礙。在大型跨國公司中,往往有“中國決策委員會”這樣的機構,由董事會和管理層資深人士參加,定期召開。雖然這對促進中國戰略有很好的作用,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國區總裁卻透露,這種機構也會流于形式,比如有時他去總部開會,往往是剛剛處理完中國區事務,還沒有來得及總結就匆忙上陣,結果大家并沒有經過嚴格討論就通過了一些策略決議,盡管事后有糾錯機制,但是一些市場機會已經錯過了。 而對想要快度增長的公司來說,建立全新的中國區和總部的溝通模式就顯得必不可少。好的趨勢已經出現——朗盛已經任命了一位中國本地員工擔任全球人力資源總監,張亞玲已成為愛可視法國總部10個高層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亞洲女性,在網思科技(WSYE)任亞太區總裁的胡柏林則擁有監管印度區的部分權力——但要實現真正的創新,“還需要他們找到既不同于我們,又非常高效的溝通方法”,那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國區總裁對此建議說。(8067) (本刊記者李碩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