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是戰場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23:02 《管理學家》 | |||||||||
文/郭梓林 四十五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最近真是火了一把。總的來說,這部電視連續劇是不經商的人,拍給不經商的人看的“經商片”,很大氣,很人情,也很有深度和歷史蒼涼感。整個片子的基調,對于轉變當下中國老百姓對商業和商人的某些陳見,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對于中國的企業家理解商人的社會責任和“商道”,以及形成一套符合中
晉商在中國幾千年農業文明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十分顯赫的特殊商人族群,與同時代的徽商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目標遠大,并且坦然從商。晉商之所以能夠把商人做得那么純粹,這與他們對自身職業沒有太多的精神負擔有著極大的關系。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士、農、工、商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社會定位序列,商人處于最下等,雖然富有,但卻地位卑賤,與仕途官場幾乎絕緣。而山西的民風卻非常獨特,連雍正皇帝都認為山西的社會定位序列是:商、農、行武、讀書(見雍正二年對劉于義奏疏的朱批),這種獨特的民風培養出了晉商的獨特心理素質,使其對中國的“官本位”思想的反叛,是那樣的自信和心安理得。所以,在中國人終于進入市場經濟文明的今天,對晉商的解讀,的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影視界對晉商歷史的發掘,以及由此創作的各種演義,自然就比較容易吸引廣大觀眾的眼球。 《喬家大院》的開場,是從喬致廣在包頭違背祖訓做“高粱霸盤”失利,喬家面臨破產開始的。有人說商場如戰場,都是你死我活。所以,這些年來許多人把兵法引入商戰,似乎成為一個時髦。然而兵法的核心“不戰而屈人之兵”往往被忽略和誤解,各種計謀的運用和演化卻成了主修課程。其實,商戰畢竟與兵戰有所不同,企業家的創新空間是無限的,你死我活未必就是商戰的惟一選擇。非要在某一個空間和時間范圍內,與同行或同事進行你死我活的拼殺,并不是商家的最高境,甚至可以說是把自己架在鍋上烤的下策之舉。 我們不知道喬家的前輩為什么要立下不做“霸盤”的祖訓,但有一點是可以推測的:既然山西人把經商看作是為天下人謀利的事(販茶是為了茶農,販絲是為了蠶農和織絲工,匯通天下是為了使廣大商人貨通天下),那么,如果在經營戰略上要刻意把自己的“相與”逼上絕路,肯定是有違商道的。因此,喬致廣有違祖訓的義氣用事和一意孤行,必然結果只能是把喬家幾代人創下的大業毀于一旦。電視劇以這樣的情節開場,不能不說是一石二鳥:既創造懸念的戲劇效果,又從商道的高度給出了作品的宏大立意,并且傳遞給觀眾深刻的警示。 據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么最后打不下去了?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前線作戰的雙方士兵都知道給對方生路就是給自己活路。于是開始消極反戰,而這種消極反戰的結果,是導致戰爭進入“消耗戰”,這對戰爭的雙方來說都是無法長期支撐下去的。戰場尚且如此,商場又何以要致人于死地呢? 凡把商場比作戰場的書或文,多數層次較低。抱著爭奪、分肥、獨吞的心態做生意,豈能做大,做長?靠搶奪,靠計謀,靠蒙人,不過賺點小錢,一錘子買賣而已。而現代經濟學的經典都主張,真正成功的商業秘訣在于共贏,互惠。中國古代有“通工易事”之說,古代希臘有“catallaxis”一詞,意思都是強調,商業活動能使交易者相互增進各方的知識和財富,并提升所有參與者的福利狀況,甚至化敵為友。 韓朝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