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東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3日 18:04 《商界名家》 | |||||||||
本刊記者/ 李玉申 楊柳 在對東星的管理上,用“特立獨行”甚至“偏執”來形容蘭世立的風格毫不為過,在這家2000多人的集團公司,處處可見鮮明的“蘭氏”烙印,并被不折不扣地加以執行。 現在我們關心的是:作為一家逐漸國際化的跨國公司,東星鮮明的個人印記還能保留
絕對蘭氏首創的“東星管理模式” 蘭世立下決心在本公司實行獨特的用人管理緣于一次“事故”。 公司初創階段,周轉資金拮據。有一次,公司購買回一批設備,卻因為公司賬上沒錢無法提貨,這批設備是公司一個項目中必需的,如果短期內不付款,不僅將失去一大筆生意,還會因為違反訂貨合同付出相當的違約金,甚至使剛成立不久的公司倒閉。 第二天一上班,18個職員,18疊人民幣,新的舊的,百元的一塊的,在蘭世立面前堆成一座小山。摟著那堆錢,蘭世立鼻子一酸,淚水淌了下來。公司籌到了那筆錢,買下設備,渡過難關,很快走上正軌。不到一個月,公司贏利19萬元。 這件事情給蘭世立的觸動很大,“不單純只是一種雪中送炭的感恩,更深層次的是,它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可以小看任何職員的作用。”正因為這件事,蘭世立在公司形成一定規模和具有一定實力后,大力宣傳和推行他的“東星體制和東星模式”。“東星體制和東星模式”是他通過對新加坡的考察,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而獨創的:即中西結合的管理方式,國際標準和國內實情相結合,西方效率管理與東方的人情關懷相結合。一面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管理方式,一面又實行免費醫療、免費就學等社會主義式的高福利待遇。 在東星模式中,有很多屬于國內企業的首創,比如軍訓。無論是誰,只要進入東星工作,就要先接受正規的軍訓。這一點上,蘭世立永遠認真,要干就真槍實彈地干。無論是軍裝、裝備、訓練時間、訓練項目都要和部隊新兵的要求一樣。蘭世立認為,這不僅僅是為了鍛煉員工一種鐵的紀律,更重要的是,他要讓所有員工都知道這樣一種理念:把顧客的要求當做軍令來執行。在蘭世立眼里,“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實在是太虛無縹緲了。 2005年是東星全面大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七次大型招聘,數萬人奔向東星,1000余人加盟,連續七屆軍訓,使東星的軍訓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年。由于人數多,時間緊,22、23、24三期軍訓同期開訓,近300人的軍訓隊伍蔚為壯觀。當東星第一批空姐隊伍手持美式沖鋒槍,全副武裝列隊從閱兵場中走過,沒有人懷疑這只是“花架子”。 在東星,員工在工作的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必須服裝統一。雖然很多公司都有這么一條規定,但東星集團卻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企業理念來看待。“一個團體,如果沒有工作制服,你穿一件上萬的國際名牌,我穿一件30元的地攤T恤,這樣的一個團隊怎么可能會協作呢?莫名其妙。前幾年風靡的一些IT公司,提倡員工穿T恤、運動鞋上班,雖然整個團隊顯得很有生氣,但站在一家企業的管理角度,這是個敗策,他們更加經不住市場的殘酷。”蘭世立固執地認為。 在外界對東星的報道中:有這樣一條被反復提到:每到過年的時候,蘭世立給每一個職工發了紅包以后,都會給每個員工的家屬發一封慰問信,向家屬匯報集團的發展情況,感謝家屬對集團的支持之類。另外,他還會開著自己的轎車把家在外地的職員一個個送回家。他為員工辦理人身保險、醫療保險,免費提供中、晚餐,還請了保姆為單身員工料理生活…… “那當然是企業最早的一兩年,現在這么多人,我怎么做得到?”但直到今天,蘭世立對當年這種以人為本的做法依然懷念。 蘭世立自稱是國內第一批“走出去”的企業家,在東南亞,在歐洲,讓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里的總經理、老板居然是如此的輕松。在他們的公司里,決策層自上而下影響下面,在決策未作變動之前,一律圍繞決策層的指揮棒轉。總經理、部長有絕對的權力。并且普通員工在人才開發上也比國內企業做得好,秘書小姐同時兼計財、翻譯、接待、打字等多項工作。 “東星為什么不能這樣?!”蘭世立決定了就做。 據蘭世立介紹,在深圳東星大廈,具體管理這座樓的人只有一個,這是不可想象的,但他絕對拿高薪,別的寫字樓一般都是三個人管理,OK,你一個人就拿三個人的薪水。但我心里清楚,1一定會大于3的。”在這座21層的寫字樓,清潔工只有一個人,外人似乎覺得不可能,但的確是這樣。蘭世立的解釋是:雖然工作有挑戰性,但也還沒有超出一個人的勞動極限,所以她拿的薪水比其他寫字樓的清潔工要高出幾番,效率比他們也要強數倍。 這樣的管理方式在東星經營的所有產業中都通用了,蘭世立請人售樓,給他們的口號是:誰賣一套房,就獎1萬元。有的時候一個員工一個月賣了6套房子,蘭世立在獎勵時毫不手軟。他相信,這有助于提高員工忠誠度。 東星自辦內部報刊,《東星報》和《東星內參》(后更名為《東星縱橫》)獨具中國特色。作為外資企業辦企業報也可以說東星的首創。至今,在《東星報》上,每期都可以看到蘭世立自己寫的“總裁言論”小專欄。 制度制訂、決策都由蘭氏一個人說了算 “很多人提到‘集體決策、民主決策’這樣的詞語,我覺得莫名其妙!” 在東星,對很多員工來說,蘭世立的“霸道”很快就能感受到。從1991年開始,東星在各種管理細節上作出嚴格規定,簡稱“十不準”。包括所有員工的親戚都不能進公司,員工之間不準談戀愛,不準說地方話等等。 “你要知道,1991年全國都講普通話可能都很少,10年以后,準確地講,01、02年以后國家才提倡講普通話,你說是不是不盡人情,那時候更厲害,你講武漢話,我罰款,后來罰5塊,現在,我們不罰款,你講武漢話,大家就看著你,看得你不好意思,你要是講多了,我們就要找你談話了。”蘭世立告訴《商界名家》記者,當年東星為了推廣普通話,找了很多理由,比如說,講武漢話,從做人來講,你的話是給700萬人聽的,13億人都聽不懂,是不是素質低、文化差,沒有文化;從做市場來說,講武漢話,你只能做幾百萬人的業務,講普通話,你就能做13億人的業務。“你說你愿意選哪個?”蘭世立反問道。 “除了講普通話,我們穿制服,你看我們所有人制服、號牌都很整齊,這次,通用對我們的考察,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東星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他們講的話,無論是英語、法語,都有人跟他對答,在中部很少有這樣的公司,在武漢更是少有。”蘭世立認為,這給了國際巨頭一個很好的印象,“至少他們相信東星是一家規范的大公司。” 在東星,幾乎所有的管理制度都是蘭世立一個人制定,決策也是一個人說了算。他認為,公司運作過程中,發揮集體的作用,可能在咨詢、研討的時候管用,但到了一個項目需要拍板的時候,只能一個人。“我以前學經濟的時候,覺得集體決策很有道理,比如可以減少風險等等,但一旦運作,則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個企業需要管理團隊,但不需要決策團隊。” 東星做到今天,蘭世立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把企業上市。“香港周大福金行為什么不上市呀,因為他不需要,因為他本身就具有壟斷性和高利潤。上市只是一種融資手段而已,決不是成功的目的和結果,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臺階罷了,是好是壞尚不可知。”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蘭世立認為上市公司決策太慢,“我要做某個項目,還要開股東會、董事會,等我開完了,大家也都好不容易被我說服了,可能商機早就溜跑了。東星成功靠什么,就是眼光和速度!” 創業15年,東星招聘過數千人,來應聘的就更多了。這些人最后都由蘭世立本人面試,很多東星的員工說,盡管和蘭世立單獨談的時間很短,但都害怕這最后一關,“蘭總看人很厲害,選人的標準也很特別。” 2005年12月9日是東星航空公司面向全國招聘60位空姐的第一天,當天有近千人前來應聘。令人意外的是,蘭世立在空姐招聘中的首要條件就是“漂亮”,而且,凡是學歷為本科及本科以上應聘者,連復試的機會都沒有。“只要有高中及大專學歷就行了,學歷高的容易跳槽。”蘭世立認為,空姐是飛機上的高級服務員,并不要求有特殊的能力,“學歷高了就是浪費”。 類似“極端”的做法和決策還有很多:蘭世立把東星旅行社的標志定為綠色,遭到內外反對。最后還是要按照他的意思執行;當年投資公路,公司極少人贊同,最終還是照常推進;在東星航空的標志設計上,公司花大價錢做廣告,請來著名專業師來設計,最后蘭世立一句“不行,還是我設計”,只能放棄原來的方案…… 他把公司買來的車子上統一粉刷東星旅行社的圖案;固執地自己偏愛的紫色涂滿東星將來購買的每一架飛機;15年來,他自稱妻子從沒有到過他的公司和辦公室,從沒有向普通家庭的哥哥、姐姐借過一分錢。 這么霸道甚至不近人情的公司老板怎么會有人追隨?“有很多下屬也是這樣想的,如果他們不認同,就不在東星干呀,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蘭世立才不在乎別人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