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逸馬國際 > 正文
 

好又多到底賣不賣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9日 18:51 新浪財經

  馬瑞光

  出售傳聞纏身不斷的好又多超市近日再曝收購新版本。與上次傳聞不同,今次內資超市上海聯華首度成為關注焦點,據悉其將與家樂福、沃爾瑪、特易購等外資對手同臺競購,但收購金額卻從上次的20億美金大幅下滑至10億美金。對此,上海聯華、好又多均未有明確表示,好又多到底賣不賣?

  早在2002年,首次曝出收購傳聞之際,好又多方面就多次明確表示否認。相反,關于好又多“明年上市”的宣言倒是一直不斷,5年來好又多“上市馬拉松”似乎永遠沒有終點。

  筆者認為不管是出售還是上市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好又多長期以來堅持的“兩手抓,兩步走”的策略。好又多自1997年進入中國大陸,經過多年的迅速擴張,目前在全國已經擁有大型連鎖買場107家,“攤子”大了,但是仍然無法實現其當初預期的規模效益;相反,單店利潤不高,資金短缺,管理混亂造成的騎虎難下局面成為當前困擾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而不管是“出售”還是“上市”均是擺脫當前的局面,實現其“套現”目的的兩條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而在“上市”一時無法成為現實的情況下,“出售”極有可能成為好又多的選擇。

  之所以講出售是好又多極有可能的選擇,除了基于“上市”途徑無法實現外,其在超市經營管理上存在的眾多問題也是促使其出售的原因之一。

  其一、急劇擴張導致資金鏈的斷裂。隨著2004年我國零售業的全面開放,好又多急于在全國范圍內搶點布局。2003年初,為了配合其在華北、華東市場的開發,好又多一度將總部遷至上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全國開出了50多家分店。如此密集的開店必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加之由于開店匆忙,缺乏基礎工作,導致后期門店的經營不理想,又需要新的資金彌補虧損。

  有一個未經證實但業內廣泛流傳的說法是,好又多全國百余家門店中,目前只有廣州和成都兩地部分門店有盈利,其余絕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如此情形下,好又多急欲通過上市融資或者出售套現也很是自然。

  其二、管理混亂導致信用危機。隨著好又多在全國范圍內的急劇擴張,門店數量與日俱增,管理混亂引發的信用危機日益突出。

  好又多的信用危機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出售假冒偽劣商品、隨意貼注標簽、對消費者的投訴置之不理,以及門店缺貨等管理問題時有發生,導致其社會信用滑坡。其次,供應商管理混亂,以至發生惡意拖欠貨款、欺騙供應商等缺乏誠信的行為,導致其商業信用大打折扣。

  其三、人才短缺以及同業競爭日益激烈。好又多急劇擴張背后面臨著人才培養的嚴重脫節,員工素質的提高遠遠趕不及企業的擴張計劃;此外,由于資金的短缺導致好又多員工待遇同其它大賣場相比并不具有優勢。而員工素質的落后必然直接影響門店的經營效益,相反,來自于同行業的競爭卻日益激烈。

  以好又多中國第一店——廣州天河棠下店為例,周邊已經聚集了萬佳、百佳等內資賣場;而僅在去年一年中又聚集了易初蓮花、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巨頭。隨著內外資巨頭的大肆擴張,遠非僅在廣州總部,而在全國各地好又多都將面臨著來自同行的殘酷競爭,中國零售業競爭已經從網點搶占深入到日常經營中,這更加堅定了本身就經營不善的好又多出售自己的決心。

  內憂外患下的好又多出售自己已經成為一種定局,潛在買家也不乏其人,但之所以久戰未決,關鍵還在于好又多與潛在買家之間的博弈。好又多希望尋找到最適合自身出售的方式以贏得最大的利潤。

  的確,在全國零售業網點布局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好又多的107家門店確實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的肥肉,這也是好又多最大的賣點。

  筆者認為,好又多極有可能希望通過一攬子出售的方式來兜售自己。但這樣一來,潛在賣家們不得不慎重考慮其中可能面臨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如何標價。目前好又多在全國有著107家分店,如何衡量這107家分店的總價值將會是好又多和潛在買家之間的爭論焦點。而此前傳聞,好又多公開標售自己,預計交易金額可達20億美元;但在本次涉及上海聯華的傳聞中,出售價格降低至10億美元。

  不論其孰真孰假,只是從二者報價的差距上就可以看出在好又多整體售價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此外,107家門店就以10億美元作價那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至少大部分的零售企業也只能是垂涎而無法吞食,就算是內資零售業頭把交椅的上海聯華也不得不仔細掂量一下,最后剩下的潛在賣家也只不過是沃爾瑪、家樂福、特易購等少數零售巨頭。

  第二、收購程序的可行性。為了加快擴張速度,好又多在新店擴張上采取了各種靈活的手段,例如允許直營店、加盟店同時存在、新店采取合資、租賃等各種方式進行靈活擴張。而如今潛在買家若以整體打包形式進行收購,勢必會涉及每個店鋪的具體轉讓細節,這將是一個巨大而長期的過程,而各買家不得不慎重考慮。

  第三、業務的互補性。好又多全國107家門店組成了一個完整零售網點布局,潛在買家若全盤收購,可能會造成網點資源的重復建設;況且好又多門店利潤不均,其中還有不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這對收購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

  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筆者猜想這也是這宗交易長期不能達成的重要原因。以上海聯華為例,其在華東、華北市場的網點布局均已大致完成,但其在西南、華南市場基本屬于空白,其收購好又多的意圖應當主要在于后兩個市場的開發,而前兩個市場對于其來說很有可能是一種重復建設和負擔。

  因此筆者認為傳聞中上海聯華整體收購好又多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對于那些一心想進入中國市場,卻還徘徊與國門的外資零售企業來講是一大機遇,例如家得寶之東方家園,百思賣之五星電器。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好又多無論是成功實現上市還是整體出售都是存在著較大的可能,問題的關鍵在于什么形式能夠首先達到所有者“套現”的目的。至于是整體打包出售還是分割出售那就要看好又多和潛在買家之間的博弈。無論結局怎樣,有一點將毫無疑問:這可能是中國零售業的最大一宗零售企業并購案。

  隨著中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賣場將會成為21世界中國城市零售業的主要業態。不論是外資零售商還是內資零售業均注意到了這一巨大的商機,而近年來掀起的零售企業“跑馬圈地”熱潮正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但隨著“圈地”熱潮的逐漸謝幕,網點已經成為零售業的稀缺資源,這也是好又多出售如此的“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

  對于那些不愿意錯失中國巨大市場,但卻錯失先機的潛在進入者而言:在零售網點稀缺的情形下,僅靠單店擴張無疑太慢,而通過收購現有網點,擴大市場占有率就成為最佳的捷徑。對于家樂福、聯華等已經在中國市場取得一定市場份額的先入者而言:在零售行業平均利潤僅為2%的前提下,通過收購現有網點、更大程度地實現規模效益也是明智之舉。而像好又多這樣擁有巨大的網點資源,卻因經營不善而急于“套現”的連鎖大賣場必將成為眾多零售巨頭激烈爭奪的“香餑餑”。

  隨著中國零售業“跑馬圈地、群雄割據”時代的逝去,一場依靠資本來爭奪網點資源的并購大戰序幕才剛剛拉開。

  稿件來源:逸馬國際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