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戰略·經營 > 正文
 

“軟硬兼施”的青島軟控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4日 20:24 《中國企業家》

  這家公司的優勢在于打出了軟硬兼備的“組合拳”

  文/本刊記者 林 濤

  公司名稱 青島高校軟控股份有限公司

  加權總分 61.533

  三年平均增長率 72.96%

  2004年營業收入(萬元) 22308

  企業領先性 5.4

  制度領先性 5.2

  行業創新性 5.3

  企業創新性 5.3

  成長性 4.3

  “我們做的是什么?就是通過軟件和硬件的結合形成智能化的生產流程,讓這個生產流程只干好事不干壞事,不僅僅保證產量更要保證質量。”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仲雪對《中國企業家》說。

  在青島軟控5年的發展過程中,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50%,總資產從2000年的100萬元發展到目前的4億元。

  從維修不要錢開始

  青島軟控是2000年由青島科技大學的校辦企業改制后成立的,公司聚集了一大批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從事橡膠行業相關領域、軟件開發的專家。袁仲雪最初選擇的業務是為橡膠行業的關鍵環節——配料系統提供軟件。

  配料系統是橡膠輪胎生產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即使在一個中型的輪胎廠,這也是一個每天需要幾百人將幾百噸的幾十種化工原料按配方要求,精確的按不同階段配合在一起的復雜工作。這種工作以前都是手工操作,工人要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控制料多料少,也就嚴重影響輪胎質量。青島軟控的研發人員基于對橡膠行業的了解,以及軟件開發的技術水平,根據不同化學原料的物理化學功能,選用不同的儲存輸送稱量方式的材料,研發出一整套信息化的無人控制系統,完全排除了人為因素。目前這套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以上,但是在這套系統剛剛推出的時候,袁仲雪卻發現很多橡膠輪胎廠是只認硬件不認軟件。

  在這些廠家看來,硬件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軟件卻是看不到的,所以他們的觀念里認為只有硬件值錢,而不舍得在軟件方面大量投入。而且配料是橡膠輪胎行業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如果出現問題會損失慘重,對于青島軟控這家企業的不熟悉也讓這些廠家不敢貿然引入這套系統。

  “這個硬件如果不用我們的軟件它就是一個手工化的機械,加上我們的軟件就是一個人有腦子,只干好事不干壞事,能夠保證他的產量、質量。”碰了釘子的袁仲雪對自己的這套系統仍然充滿信心。

  這時袁仲雪提出“無償的維修服務”以及“國內維修24小時到位”的概念。維修收費在當時是行業的通例,而且也是公司創收的一個途徑。所以袁仲雪提出這一做法遭到了公司內部非常激烈的反對。但是袁仲雪認為,橡膠輪胎行業都是使用國外公司的產品,而國外公司的維修費用非常高,所以青島軟控可以通過提供服務曲線占領市場。

  當時山東有一個大企業5月1日打雷把設備擊壞了,整個工廠停工,該企業通知設備制造商——一家德國著名公司派人來維修,德國人的答復卻是最快也要5月27日才能到,而工廠停工每天損失是100萬元。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他們找到青島軟控。袁仲雪立刻讓技術人員連夜趕到現場,5月3日,青島軟控用一個自己開發的替代系統讓工廠暫時恢復了正常生產,整個過程都是免費的。到5月27日,德國工程師前來重新進行了維護,這家企業為此付出了差不多30萬元費用,而且不到1個星期后,這個系統又癱瘓了。最后這家企業又找到青島軟控解決問題。從這以后,原來只用國外產品的這家企業開始只用青島軟控的產品。

  這件事情很快在行業里邊傳開,“維修不要錢,而且不僅青島軟控提供的產品維修不要錢,別的公司的設備維修也不要錢。”青島軟控就這樣打開了市場。

  進入硬件領域

  在橡膠輪胎軟件市場站穩腳跟后,袁仲雪開始考慮進入硬件設備市場。

  但在當時國內基礎制造業比較落后,橡膠行業所用的相關機械設備的關鍵硬件還是需要進口,這個時候青島軟控加強了機電一體化方面的自主研發,但是與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相比青島軟控仍然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這時袁仲雪選擇了向外國公司取經。以青島軟控當時的實力,和國外大公司合作聽起來似乎有些一廂情愿。袁仲雪的策略是主動找到這些公司,然后要求承擔一些這些大公司不愿意干的,沒有什么利潤的活,“我都承擔下來干,所以很容易達成協議。我非常了解他們需要什么,一旦合作成功了他們的效益有了,他們的積極性更高了。然后他自然來講就要對我來考慮,我的效益。”所以這些公司在獲得利益后,也開始慢慢地把更多的技術轉讓給青島軟控,而青島軟控的市場和利潤也隨之越來越大,而且與這些公司的親密度也越來越高。隨著青島軟控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如今的情況已經不像當初袁仲雪去尋求與人合作,而是很多德國、美國的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2002年11月,青島軟控與歐洲KONSTRUKTA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合作開發大型全鋼子午線輪胎成套裝備系統。隨后公司在2003年與歐洲MATADOR公司、在2004年與美國FARREL公司也逐步開展信息化裝備合作,2004年,還與MATADOR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個技術中心,通過合作使原有裝備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一個檔次,更人性化,更智能化,大幅度減少了人為因素。

  “拿來他(國外制造商)的技術,加上我們的軟件。原來投資一個30萬套的輪胎廠需要8個億。現在投資一個生產30萬套的輪胎廠,3個億就可以了。降了5個億,所以現在的民營企業才上這個輪胎廠,成本降低了,而且技術水平還能達到很高水平。”就這樣,袁仲雪充分結合國外企業在機械制造上的優勢與青島軟控自身在自動化、軟件方面的優勢,在市場上形成了軟硬兼備的“組合拳”。

  “現在的產值、利潤是我1/3的產品創造的。”袁仲雪說自己有2/3產品在今年才會投入市場,這些產品花了青島軟控最核心的技術人員用4年時間研發。關于這些產品的具體內容袁仲雪沒有透露,他說那個時候青島軟控才真正發力。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父 親 節
送給父親節日禮物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