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訊飛鴻 突破壁壘的秘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4日 20:16 《中國企業家》 | ||||||||
這家貌不驚人、沒有任何人脈資源優勢的小企業,卻能在鐵路、軍隊等專網領域成為屢戰不殆的常勝將軍 文/本刊記者 劉 濤 公司名稱 北京佳訊飛鴻電氣有限責任公司
加權總分 30.234 三年平均增長率 26.53% 2004年營業收入(萬元) 9652 企業領先性 5.3 制度領先性 5.4 行業創新性 5.7 企業創新性 5.3 成長性 5.4 雖然成長于中關村科技園區,從事著高科技行業,但北京佳訊飛鴻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沒有表現出任何標榜新銳、張揚個性的所謂“高科技企業特質”。這家從事通信、網絡及信息技術產品的研發與銷售的企業,1995年起步于北京交通大學一間20多平方米的教研室。從最初的5個人、不到30萬的啟動資金,如今已資產規模上億,2004年營業額更是達到9652.47萬元,近三年的平均增長率為26.53%。 不論是規模還是成長速度,佳訊并無驚人之處。但正是這家貌不驚人、沒有任何人脈資源優勢的小企業,卻能在鐵路、軍隊等專網領域成為屢戰不殆的常勝將軍。目前,其飛鴻9000智能人工話務系統在鐵路市場占有率達85%,軍隊市場占有率為70%,是首批入選軍隊列裝項目的民營企業產品;飛鴻98數字專用調度系統應用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鐵、輕軌,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90%。 憑著“唐·吉訶德式的愚勇” 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個民營小企業要進入鐵路、軍隊等壁壘極高的壟斷性市場領域,難度可想而知。“我們沒有任何特殊的人脈資源,憑的是唐·吉訶德式的愚勇闖進這個領域。”佳訊飛鴻董事長兼總裁林菁回憶道。1995年林菁和他的創業伙伴認定,計算機與傳統通信相結合的程控交換產品必然會有廣大的市場。但在進入之后他們發現,在這一領域不但有如諾基亞、愛立信、阿爾卡特等資本、技術、人力資源均十分雄厚的大型跨國企業,國內的“巨大中華”也在政策的高度支持下快速成長。 佳訊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為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運營商服務,做公眾電信市場,但這樣就會與國內外的強大對手直接競爭;第二就是做鐵路和軍隊這樣自成一體的專網市場,但進入的壁壘之高可以想像。林菁說:“佳訊最終選擇了后者。在技術層面我們是一流的,但不論是談規模還是其他資源我們都并不入流。競爭對手雖然強大,但他們對于鐵路這樣市場容量有限、而且有很多特殊需求的市場并不重視,而根據客戶需求對產品進行測試、改善、裝置、維護都是我們的長項。大企業不屑做,小企業做不了,這就是我們的市場。” 在佳訊創業之初的五年,技術出身的林菁和現任佳訊副總裁的鄭貴祥、王翊全部跑在營銷一線,為他們創業小屋里的產品TC9401電報終端和飛鴻9000智能人工話務系統尋找鐵路部門的客戶。當年只有24歲的王翊回憶說,我們打動客戶憑的就是產品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只要一聽說哪里有機會,就馬上出發。買不到票,林總就睡在火車硬座的位子底下。到了客戶那里,為了贏得一個演示十幾分鐘的機會,在雪地里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王翊說。為了打進已經被擁有強大人脈資源的競爭對手壟斷的市場,佳訊使出各種對策。比如,先與對手的伙伴結盟,達成協作,使得對手在擠壓佳訊的時候不得不有所顧忌。一次,佳訊得到某鐵路局的通知,要把一個已經談好的訂單轉給有關領導的親戚來做。林菁當即決定,馬上發貨。途中遭遇車禍,但在正式得到書面通知前產品有驚無險地送到客戶手上。佳訊主打產品飛鴻9000在鐵路市場占有率以每年30%的速的增長,到2000年達到80%。 1998年,佳訊開始向軍網進軍。王翊還清楚地記得,她給全體員工寫了一封信,動員大家把身邊有可能進入軍網的資源貢獻出來。林菁和他的伙伴就憑著這些線索挨個拜訪客戶。然而,進入軍網市場比鐵路還難,軍隊的選擇要考慮到國防保障,看重的不是技術的先進性,而是要穩定、可靠、成熟,而且這種決策往往和一個領導的職業前景關系緊密,因而決策都極為慎重。對于軍網的第一個客戶,佳訊承諾,產品可以免費使用半年,滿意付款,而三個月后就實現了回款。“一方面,我們在鐵路市場樹立了很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我們企業的一種精神起了關鍵作用。”林菁說。一次某軍區的一位少將來佳訊視察后說,“我走過很多大企業,但佳訊是人氣最旺的一個。”“我想他所說的人氣就是我們的一種精神,一種生命力。”林菁說。 創業五人行 創業十年來,最讓林菁感到欣慰的是,他們五個人創業者之間平等、和諧的默契關系從未動搖。在佳訊員工的眼中這樣看林菁和四位副總裁:酷愛拳擊等挑戰性運動的林菁是競技型選手,富有激情、敬業而平易近人;主管生產和客服工作的鄭貴祥做任何事前不僅要把相關理論吃透,而且要置一副極具專業水準的行頭,不論為佳訊上ERP、CRM,還是他自己深度癡迷的攝影和高爾夫;王翊主管戰略合作和資本運營,出生于遼寧,成長于北京的她敢想敢干,卻不失女性溫柔;韓春江負責市場、研發、客服,打拼市場十多年,卻始終不失正直、公正的秉性;劉文紅主管研發,不管多忙都會及時回復員工的每一封郵件,被譽為“最值得娶回家的女性”。 “創業以來,我們很注重團隊文化的建設,它需要一種悉心的經營。不論公司發展到哪個階段,我們之間都維持著一種透明、開放、公正的互動,我們把這種默契看的和企業的戰略同樣重要。”林菁說。事實上,這種信任與默契也確實為佳訊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支撐。2002年佳訊獲得第一筆銀行貸款。五位創業者向擔保公司提供了五對夫妻名下的所有資產作為抵押,五個家庭為佳訊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曾經有國外投資商希望入股佳訊,在做過一段了解之后決定放棄。“在他看來,我們五個太團結了,根本達不到分散股權,相互牽制的意義。”王翊說。 不過,林菁并不認為現在的和諧一定是他們五人在佳訊的最終狀態。“公司在不斷地發展、改組,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跟上企業的步伐還不一定。”林菁說,“所以,我們每個人在加強學習的同時,公司為創業者、包括骨干員工設計了退出機制,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