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中國童裝市場潛力巨大卻又魚龍混雜,兩個法國人從中嗅到商機
“我們是一個設計師的品牌,我們不是Prada那種奢侈品童裝,也不是在兒童商場里到處可見的牌子”。糖葫蘆(Tang’Roulou)創始人之一Pierre-Yves Babin(石云)這樣定位他們自己的童裝品牌。
2006年的冬天,一次偶然的朋友聚會,石云結識了自己的法國“老鄉”Amelie Peraud(艾美麗)。閑談間,后者告訴石云自己想做一個童裝品牌。艾的這個想法萌芽已久,剛到北京時,她想送給自己的法國朋友一些具有中國味的東西,卻發現在市場上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后來就自己開始設計和制作一些衣服。兩人一拍即合。
Tang’Roulou是糖葫蘆的法語,事實上,在法國并沒有糖葫蘆這種中國式街頭小吃,不過有一種愛情果,和糖葫蘆很像。當艾美麗第一次在北京看到糖葫蘆的時候,她覺得那是很多很多的小愛情果。
艾美麗和石云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童裝巨大的潛在需求。預計到2015年,中國童裝行業產量將達到74.5億件,未來5至10年里,舍得花錢的80后父母們將撐起一個1萬億元左右的孕嬰童市場。不過,童裝市場的兩極化形態非常明顯,一邊是國外大牌在成人購物區內開設兒童服裝區,一邊是國內兒童批發市場上稍微低端的品牌。
艾和石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上述兩個方向的道路,希望發展“設計品牌”童裝。他們不認為童裝就是成人購物的附屬品,而是父母會特地為孩子購買的衣服和配飾。“曾經有位媽媽告訴我,她想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的審美觀,我們衣服顏色的搭配會告訴他以后畫畫該如何選取色彩。”艾告訴《環球企業家》。
糖葫蘆雇傭了幾個上年紀的阿姨進行手工縫制。“阿姨們有時候覺得我們很瘋狂,我們總會有奇奇怪怪的想法,從不計較時間,我們要最好的效果。”艾告訴《環球企業家》。顏色的搭配,布料的選擇,紐扣之間的距離,他們都要細細的琢磨,堅決反對“差不多”。艾和石很重視產品的功能化和消費者的體驗,從一個簡單的小花配飾就可以看出來—它可以用來當胸花,可以用來當頭繩,也可以用來當腕鏈。糖葫蘆在三里屯的店鋪的擺設也十分講究,哪些款式放在顯眼處,哪些衣服可以放一起,不能放一起,配飾和哪些相配,甚至到玩偶烏龜的眼睛要看向那里,都會很挑剔。淘寶店的頁面也是如此—他們每天都會想著調整產品的位置,改進頁面設計,考慮哪些產品可以打折扣。
艾和石就是這樣讓人“抓狂”的細節達人。糖葫蘆的產品因為是限量生產,每次不會超過100件,會經常斷貨。有些很熱門的產品,艾和石會改變布料、顏色或者一些小裝飾,做一個新的設計,但是產品的功能性不會降低。曾經有廠商來工作室和他們洽談批量出產的生意,“他第一句就是問我們一天能生產多少,我當時就拒絕了,不是有錢就能合作,他不懂我們的生意。”石說。代理商的選擇,他們同樣很慎重,糖葫蘆目前跟四家店合作,都是很有特色的合作商,比如洪晃開設的薄荷糯米蔥店。
不過,糖葫蘆目前的銷量并不大,其價格與中國市場上的其它童裝相比略貴。“我們希望一部分人會慢慢喜歡上它。”艾美麗說。許多顧客會把它當作禮物。為此,艾也在包裝上花費心思,選用高檔的紙盒和溫馨的色調。
艾美麗和石云相信,中國消費者對購買童裝會越來越挑剔。“孩子長大了,衣服就沒法穿了”;“不分性別,穿兄弟姐妹留下的衣服”這樣的想法曾經影響了中國的老一輩,過去的孩子的衣服大多都是家長縫制,在中國甚至沒有童裝這個概念。“中國童裝市場比法國可能要晚很多,我小時候的衣服大多都是父母買的。”已過三十的石回憶道。隨著80后成為父母,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品味,他們重視生活品質,他們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消費觀念,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做獨一無二的,他們會開始為自己的孩子精心打扮。
擴大自己的規模,在童裝市場淘金,艾和石并不是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不過,他們覺得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至少他們更專注于糖葫蘆這個品牌。
“我們就是做我們喜歡的事,努力把它做好,我們為糖葫蘆服務,就這么簡單。”艾說到這里,石很認同的點頭,這或許就是他們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