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創業秀場時代的財富游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10:23 國際先驅導報
今天的中國似乎已進入了創業秀場時代,美國的創業秀DEMO也登陸北京,這對于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王曉潔發自北京 PDA、Java、Tivo、Skype,這些技術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而鮮為人知的是,它們之所以能得到廣泛應用,都離不開DEMO這塊跳板。DEMO是風行全美17年的著名創業秀,每年,美國都有數十個創業者通過DEMO與投資人達成“速配”。 如今,DEMO也有了中國版,DEMO CHINA近日首次在北京舉辦年度盛典。大會上,23個創業項目同臺競技,25個風險投資(VC)臺下點評,枯燥的PPT或華麗的表演都被嚴令封殺,每個演講者只有6分鐘的表達時間。對于中國人來說,DEMO CHINA是一個嶄新的的財富游戲。 財富游戲新玩法 “2005年我們就想將DEMO引進北京,那一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很熱。”愛奇清科信息科技公司市場部副總監肖治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愛奇清科是DEMO CHINA的主辦方之一。DEMO CHINA將自身定位為“低調的專業人士聚會”,在中美兩國均未安排任何電視直播,評委都是知名投資大腕,觀眾則來自企業、投資機構和著名媒體。 “其實DEMO和電視創業節目都是秀場,但DEMO效率更高,電視秀浪費時間,給錢也不多,《創智贏家》只給100萬而已。”上海愛為樂邦網絡科技公司的CEO王震國告訴本報記者,他剛剛參加了DEMO CHINA8月份的上海路演。 德豐杰創業投資基金的高級分析師張喆自去年起就擔任了DEMO的評委,她認為DEMO給投資人節省了大量精力,“中國這么大,要不是DEMO,我們也沒有機會同時看到分布于各個行業、各個城市的優秀項目。” 中國進入創業秀場時代? 今天的中國,人們談論創業的熱情絲毫不亞于研究股市和樓市;《創智贏家》、《頭腦風暴》、《波士堂》、《贏在中國》等電視節目輪番登場,為創業者提供了各種吸引投資的秀場。“創業是每個人心底的一把火,這把火沒人引爆它,我想用《贏在中國》引爆創業的火。”央視二套《贏在中國》的制片人王利芬如是說。 一種公認的說法是,中國正在迎來第三次創業熱潮,前兩次是由鄧小平南巡所觸動的1984年、1992年的下海熱;第三次創業浪潮則始于1999年,由互聯網所觸發,一直延續到今天,并帶動了傳統行業的創新。創業秀場的熱鬧既是創業浪潮的表現,也是催化劑。 “就像互聯網泡沫一樣,當創業的機會變得如此大眾化的時候,創業也會產生泡沫。”對此,《互聯網周刊》的執行總編吳茂林如是評論,“但我相信,哪怕是創業泡沫,也會對社會的進步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創業者能否秀場得利? “雖然秀場多,但并不適合我們。”王震國告訴說:“關鍵問題在于,電視節目更關注受眾的興趣,而不是企業的利益。”對此判斷的最好佐證就是2004年《創智贏家》年度大獎的評選,節目最終把百萬獎金頒給了一個80后選手陳曦,但那時的陳曦已經有7年的創業資歷,他20歲時就身價千萬,選秀對他來說更像是錦上添花,許多期待雪中送炭的企業卻被晾在一邊。 因此,不少創業者認為DEMO是更有價值的秀場,但張海帆卻覺得未必如此:“DEMO其實不像它標榜的那樣重視創新型的企業,評委更關心的還是企業目前是否盈利。但如果企業盈利良好,還用得著風險投資嗎?” “這其實很好理解。”肖治解釋說,DEMO和DEMO CHINA都是IDG旗下的活動,這就注定了DEMO CHINA將站在投資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是務實的,中國盈利機會太多,并不需要投資破天荒的創意才能賺錢,風險小的傳統行業也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不管怎樣,也許創業者們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選秀永遠是甜點,而非正餐。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