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少年創業家之煩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17:56 《中外管理》
文/早 矜 執著地創業成功后,“80后”創業者們能成功地構建起一個企業,成長為企業家嗎? 又有一個年輕人因為巨額財富被推至聚光燈前。 彭海濤最初被媒體賦予的意義是“少年蓋茨”,因為這個面色黝黑、外表超過實際年齡的年輕人成功地在23歲將自己創辦的成都錦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錦天科技)賣給了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大),并在2007年7月成為新晉億萬富翁。 盡管這個年輕的富豪聲稱,將公司賣給盛大算起來并不一定是筆合算的買賣,但這場并購無疑將其推至臺前,成為近幾年“80后”創業者晉級億萬富翁浪潮中的又一高峰,它將少年提坦時代(提坦:太陽神、巨人)在中國推向高潮。 和父輩們相比,“80后”的確有著更為優越的成功先決條件:新一代的創業者具有全球化的眼光,他們非常迷戀基于網絡構建其創業方向,而且愿意為了最初的夢想,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時間和精力,在少年時期就承擔巨大的財務風險。這和以往所有時代的創業者都不同,他們所孜孜以求堅持的創業理想來自于對自我的最原始的認知和渴望。 這種渴望決定了新一代“80后”創業者的成功,然而光環背后隱藏的是,這個年輕人賣給盛大的決策是否理性,以及背后預示的“80后”創業者創業中遇到的最嚴重的一個問題:執著勇敢地創業成功之后,如何繼續構建起一個企業。相較于其他年代的創業者,他們從小缺少團隊生活體驗,相對順利的創業經歷也讓如何管理和構建一個企業——這意味著需要駕馭構建制度和人際關系的雙重考驗——成為他們的難題。 在發出“最頭疼的事情是管理”的感嘆后,彭海濤明確地選擇了暫時放棄,回到自己原本最擅長的部分——游戲研發,而非從現在開始著手打造一個企業帝國。但過早成功的“80后”難以跨越的挑戰只是個案嗎? “80后”創業者何以前仆后繼? 雖然成長路經大相徑庭,創業者高燃、戴志康、李想、茅侃侃和新晉富豪彭海濤至少有一個共同點,即同是誕生于“80后”,并因為少年得志成為媒體新寵。他們的頭銜分別是Mysee直播網總裁、北京康盛創想(北京)公司CEO、泡泡網首席執行官和北京愛航工業公司首席架構師。 這四人中只有高燃畢業于培養精英的清華大學,其余幾人都演繹了“不務正業”,卻因對興趣有著超于常人的執著最終成功的故事——聽起來正像20年前邁克爾·戴爾和更早期比爾·蓋茨的成功經歷。 彭海濤畢業于類似成人教育學院的四川網絡學院, “從小玩游戲機,也沒有耽誤在學校里拿物理競賽三等獎”(其父稱)。他在2002年盛大舉辦的《瘋狂坦克》比賽中,獲得成都賽區第一名。大學時設計的休閑小游戲在校友間流傳,小有名氣。 正是這種對于游戲的執著讓彭在23歲時就建立起一家容納80人,月營收過千萬的公司。正如邁克爾·戴爾在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寢室里開始自己的電腦公司,比爾·蓋茨哈佛沒有畢業就創辦了微軟——那曾是眾多人的偶像。 但顯然,如今“80后”創業者的勵志標桿不再如此單薄,榜樣的名單在近來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而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少年創業榜樣必將成為這個時代年輕人的追求:被Google天價收購的視頻搜索網站、YouTube的年輕創始人賀利(Chad Harley)和陳士駿(Steve Chen);自稱“國王”、雅虎對其深有興趣并屢次加價未得的大學生社區網站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像那樣的成就遙不可及?并非如此,如果少年們要找尋激勵,那就看看Google收購YouTube的16.5億美元和雅虎為Facebook開出的10億美元的報價吧。 當然,榜樣力量之外,年輕人創業風潮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于社會觀念的轉變。無論是戴爾還是蓋茨,其成功都完全被視為天才少年的個案,他們的路徑并不具有普適性。在他們的年代,一個人選擇創業,收獲的往往不是尊敬的目光,而是質疑和冷眼旁觀。當時的傳統智慧仍然認為:獲得一兩個學位,在一個成熟的大公司逐步升遷是正經之道,創業只屬于那些特立獨行的人。 然而今天,創業已經成了和傳統職業路徑相匹敵的、為社會所認可的職業之路。提及這種轉變就不能不提上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在這場無數創意輸送給風險投資的過程中,創業的積極意義也傳播到扁平化的世界各地。1960年代、1970年代的創業者如馬云、吳鷹的成功,開始讓一種理念,即創業和傳統的就業途徑一樣,能夠成為一種職業道路得以廣泛傳播。企業家們開始找尋大量的資源來開始和運營一個新的生意。 因此,如今充當“創業”代名詞的不再是“魯莽”、“投機”和“風險”,取而代之的是“機會”。而不再神圣的公司職業生涯也促進了這種觀念的轉變:畢竟豐厚的退休保障和鐵飯碗的好時光都不再了。 甚至,從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政府也開始大張旗鼓地鼓勵創業。 走在前沿的是美國,2100所大學開始開設創業相關課程,而10年前這個數字是不到400所。中國的創業活動也開始走向全球前沿。《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2006)》顯示:當前中國每百名18至64歲的成年人中,有16.2人參與到創辦時間不足三年半的創業企業中去,創業活躍程度在“全球創業觀察”項目的成員國中名列第六。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逐漸開始意識到創業能夠帶來的就業機會,以及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開始鼓勵大學生創業。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億元人民幣建立引導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80后”將在整個社會支援創業的條件逐漸成熟的支持之下,將這種趨勢實踐為社會就業主流。 創業者能成長為企業家嗎? 實現自我的渴望、獨特性的需求、各種社會條件逐漸成熟等種種都構成了“80后”在早年即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彭海濤選擇了賣掉公司也說明了:小作坊式地開創天地而獲得成功的小企業,要想像比爾·蓋茨構建微軟那樣發展壯大,管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代人從小并非生活在一個團隊文化中。他們嬰兒潮一代的父母通常只有一個孩子,這些孩子直至入學也沒有團隊意識。加上父母對于其個性發展的寬容成為他們成功的原因,但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他們繼續成功的障礙。“一個人長成什么樣,父母絕對起決定性的作用。”戴志康說。 事實上,除了父母,家庭、社會也在給這代人以更大的自由度。“80后”的父母開始接受這樣的觀念:學歷不再是一個人成長的決定要素。 幾乎無一例外,這些“80后”CEO們的家庭從不對孩子施加嚴格的家教,盡力讓他們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戴志康的外婆和父母雖然都是教師,但是對其教育從來都任著性子,甚至鼓勵其要做一件事情,就應該堅持到底。茅侃侃的家庭并不重視學歷對于未來的決定性:“從不拿學歷和文憑當回事”,母親告訴他:你自己的路,自己選。生于河北石家莊的李想,父母從事藝術工作,李想稱父母給予他“最重要的素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同樣的,當遇到困難,這些“80后”首先想到的即是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會去求助父母。 只有彭海濤在得到父蔭方面稍有不同。經營房地產開發的彭父非但沒有對彭海濤選擇游戲橫加干涉,而且在彭海濤成立錦天科技時給予了100萬元的啟動資金。憑借彭父的人脈資源,創業之初尚且不到20歲的彭海濤就享受一路的政策綠燈,迅速帶領80名員工入住成都高新孵化園。然而彭海濤也并非一帆風順。他也被人挖過墻腳,并獨立解決了這些問題。 “80后”的獨立意志當然有助于堅持理想,然而過多執著于自己的獨立意志,也意味著有可能缺乏組織和處理微妙的人際關系能力。這也是境遇順遂的彭海濤深感自己缺乏的地方。 彭海濤最終的選擇是揚長避短:公司被盛大收購,自己退出運營層面,專注于最擅長的游戲研發。 但回避當然并不意味著問題就此得到解決。而且,這個問題將伴隨著一個創業者的職業生涯:一個依據自己興趣,由研發起家的創業者能否成長為一個企業家,取決于他能否將一系列的資源整合為我所用,并且在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看清公司種種問題,規避風險,成功管理公司。 可以看看成熟企業曾經的遭遇。1990年代初戴爾已經成立五六年,營收年平均增長達到90%以上時,隱患開始出現。公司發布的新產品的特性不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庫房開始滿滿當當。就連戴爾本人也感受到了管理的危機,他說:“當生意越做越大,其中讓你發暈和迷醉的,就是你一點也覺察不到哪里存在問題,你相信公司各部門都在按計劃行事,可是當你把公司所有的結果聚到一起時就會發現問題了,這種狀況說明你沒搞清各種生意的成本、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而對于“80后”創業者來說,僅僅是創業初期對人的管理就已經讓他們困惑。不僅僅是彭海濤,他的同齡創業者也是如此。隨著泡泡網的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對人的管理漸漸變得困難。原來經常發脾氣的李想“這兩年剛溫和下來”,可是效果并不好,甚至有員工因長期感到不被認可而離開公司。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并未引入風險投資的李想后來決定引入投資,其最重要出發點之一即是,這筆錢能夠投資應用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找到優秀的管理人才。李想說:“我發現我們缺的不是錢,而是人和管理。” 被視作連環創業成功者、淘寶創始人馬云和傳奇創業者史玉柱,對于年輕創業者拷問得最多的,也是管理能力。 高燃似乎是其中最為成熟者。熟悉他的人稱,他在公眾場合中表現出超乎年齡的成熟穩重、深思熟慮,但私底下,他是個呼朋喚友的豪爽漢子,對找他喝酒談天的人,幾乎來者不拒。因為時間常常不夠用,為了管理人脈資源,高燃甚至將名單開始分類,結交行動也開始變得更有計劃和目標。“剛進入網絡行業時,更多地結交IT業界的名流,富豪榜上響當當的人,大部分人都認識了。但現在,更多是在和投資人打交道,或者結交湖南在北京的企業家等等”。這種處理人脈資源的成熟也被其應用到管理公司上。 “80后”不僅僅要迅速學會管理內部員工,還會遇到很多關系要處理,比如:如何處理和風險投資商的關系、如何持續地最先發現客戶更新需求以持續良好管理客戶關系…… 當然那些普適性智慧已經成為陳詞濫調,比如:如何在人性化和制度的示范效應之間取得平衡,怎樣在賺錢的前提下才去強調以人為本;在親民和權威之間取得平衡,盡量少任用或者不用自己的朋友;掌握溝通的藝術;適度強調個人魅力……然而知易行難,如何將之融會貫通地應用于實際才是真正挑戰。他們已將少年提坦時代大幕拉開,然而走向真正提坦之路才剛剛開始。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