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陶濤
關鍵詞一:信息強迫癥
睡覺時開著手機,即使上課時,也不時掏出手機查看有無未接來電,如果一天不帶手機,就坐立不安,這些現象隨著就業高峰的來臨,成為不少大學生的普遍癥狀,這種癥狀
也被稱為“信息強迫癥”。漏接招聘單位的面試電話成為應聘者最擔心的事情。郵箱也是一個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的地方,畢業生每天查看郵箱,少則兩次,多則七八回,每次看到新郵件,心跳就開始加快。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張麒提醒畢業生們,應該對強迫現象本身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是就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一種就業焦慮的發泄口。此外,就業并不要求一次定位準確,也不要看作不可失敗,不妨阿Q一些,此處有失,也許另一處就會有得。
關鍵詞二:大學生保姆
因為遭到誤解、壓力太大,四川想當保姆的女研究生最終向家政公司宣布自己“不干了”,但是她感到委屈,因為自己到家政公司報名是想做管理人員,只是想兼職做些家教工作,但在大家眼里已經變成了想當保姆的研究生,“這件事已經偏離了它的本相”。
其實不止是研究生當保姆有壓力,就是目前的本科生當保姆,也只是大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的一部分,短短的暑假實踐只是臨時打工,和以后的就業沒有太大的聯系,既談不上擇業觀的改變,也不牽扯人才浪費的問題。專家提出,真正能被大學生接受的是被稱為中國管家的家庭秘書、家庭管家和家庭顧問等,相應的模式是:他們不住家,主人上班去的時候,他們進家服務,主人下班后,他們離開。目前也有類似管家類的家政公司,也有大學生甚至研究生作為家庭管理人員在從事這個行業,但這和只在暑期“當保姆”是有很大區別的。
關鍵詞三:零工資就業
一些畢業生為了得到工作,不得不放棄應有的勞動收入和社會保障權益,采取了“零工資就業”的方式。一份關于“2006大學生就業力調查”的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26萬人中,“零工資就業”的人已占被調查者的0.8%左右。
專家認為,零工資就業是一把“雙刃劍”。它的積極意義是,畢業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積累經驗,企業也可以多方面考察員工;負面影響是,公眾對大學的預期值降低,更多的人不愿進入社會而選擇繼續求學;或導致求學意識轉變,使得勞動者整體素質降低。“零工資就業者”是隱性失業人口,他們的增多會加大貧富差距,影響社會穩定。
關鍵詞四:信任危機
招聘會遭遇了求職者的信任危機。因為招聘會上求職者遠遠多于招聘崗位的現實,使得能夠獲得招聘方面試機會的“幸運者”寥寥無幾,這使求職者對于招聘會的滿意度越來越低,期望也越來越少。
針對招聘會的這一現狀,尤其是一些大規模招聘會存在的問題,很多專家認為,專業細分才是發展方向,小型的專場招聘會有一定的針對性,對企業和求職者都有好處。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網絡招聘求職會成為求職的主流形式,而且網絡求職會借助其他渠道更加完善。
關鍵詞五: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是消除職業困惑、面向職業發展的一系列服務的統稱。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學校對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大學生在求職的時候,必須把自己和市場、企業的需求有效結合起來,從而為自己挑選一個好的職位。因此,大學生在校時要了解自身的興趣能力和人才市場的需求。學生的職業規劃做得科學、合理,符合個人今后的發展趨向,和學校的指導有直接的關系。學校在對學生個人性格的測試、對個人就業理想的選擇、對個人規劃的指導等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六:訂單式培養
“訂單式培養”就是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提供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并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結合崗位需求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到企業直接上崗工作。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擔心“訂單”培養出的人才功能太單一,離開了對口企業很難生存。有專家提出不要把“訂單式培養”搞成微觀培養,不要針對某個企業,而是要針對整個行業進行“訂單式培養”,高校應該分析某一行業的狀況,找到行業的標準,能夠科學準確地分析出這種行業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