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網碑和圈子社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03:26 第一財經日報 | |||||||||
在名人博客的浮華外表下,草根的博客在一個個地進行著相互的鏈接和相互的拜訪,這種互動,逐漸地使得六度分隔理論發生作用,也是博客精神真正的所在 俞雷 幾乎一夜之間,博客紅遍網絡。從最初“后花園”式的博客到后來一群名人的集體登
盡管從技術的角度,我們可以歸功于web2.0的興起,但是博客的社會性意義并非如此。博客的誕生,它本質上意味著個體的崛起,我們正在從一個以“組織”、“集體”為主的社會進入一個以“個人”、“圈子”為集成的社會。 盡管掀起這股“新浪潮”的的確是“名人開博”,然而喧嘩終歸會過去,名人博客本身就是對博客草根化——它的實質是個人化——和圈子概念的反動,它的要義是吸引人們注意到博客這一新鮮事物,并非使名人博客化。 從文字誕生那天起,包括后來的造紙術、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乃至工業革命,通常只有極少數的社會活動和歷史事件會被記錄下來,究其原因,乃是成本作怪。在我們固定的格式概念中,只有那些優美精練的文字、重大的事件或是偉大的思想才可以付諸文字記錄。文字向來是屬于貴族和知識分子的,而同時也是這些精英階級影響大眾社會的重要武器。所以,我們所閱讀到的歷史——哪怕是野史——也很少是平民社會的歷史,我們所學習到的,之前也很少有街頭智慧,我們的文化從來是精英階級賦予的,他們對意識形態和傳播的霸權,正是通過對文字傳播設置高昂的成本得以實現。 博客正是對這種精英社會的顛覆。通過網絡,每一個受過基本教育的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基于網絡平臺,事先并無階層或者背景的屏障,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這種公平就是一種“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最終導致的將是多元化,社會將越來越顯現出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多元圈子的形態,也將越來越兼容并蓄。 然而我們又會有疑惑,“去中心化”同時會導致作為每一個個體的零碎化,這仿佛又回到了舊時代,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但是這種主張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然而在網絡社會里,有一個重要事情業已發生,那就是我們聯系的成本屏障已被打破,它使得一個重要的規律發生了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 e p aration)理論。 有這么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只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際關系。原來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制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也許這只是一個特例,但是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 做過的一次連鎖信實驗,也得出這一結論。現代版本則是哥倫比亞大學用E-mail進行的同樣實驗。有科學家甚至從這個現象推演出一個可以評估的數學模型。“六度分隔”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鏈接”關系,但是卻發揮著非常強大的作用。這個理論用另一種方式闡述就更加驚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事實上研究發現世界上許多其他的網絡也有極相似的結構。比如,人際網絡和WWW的架構幾乎完全一樣,通過超文本鏈接的網絡、經濟活動中的商業聯系網絡、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甚至人類腦神經元、以及細胞內的分子交互作用網絡,有著完全相同的組織結構。 而網絡簡直就是六度分隔理論的天然載體,甚至我都懷疑它會縮短其間的距離。博客可以通過RSS和鏈接兩種方式實現這種“弱鏈接”。而平民博客正是通過這種“六度空間”得以傳播,不管你是名人還是平民,在經過六次鏈接之后,到達的人群基本應該是相差不多的。 這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即將進入一個“網絡碑”的社會,它的本質和口碑是一樣的,只是傳播速度更快,成本幾乎為零,并且傳播的準確性也大大提高——這正如數字技術和模擬技術的區別。 “網絡碑”——不如我們叫這個新名詞為“網碑”吧,這樣聽得更舒服些——正是對傳播手段的一大挑戰。它使得一個不知名的草根可以在一夜之間紅遍網絡,不用舉什么例子了吧?等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說不定又會有新的偶像誕生了,那些例子早就過時了。 盡管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引爆這些流行的“點”究竟是什么。是那些大打性的擦邊球的照片或者是販賣前夫隱情的文章內容嗎?顯然,這只是一個博客傳播初級階段的特征,究其本質,是和大眾傳播時代的八卦沒有多大區別的,唯一的不同在于這些博客八卦的流行更為草根和街頭化。 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態勢顯示出圈子化的趨勢。在名人博客的浮華外表下,草根的博客在一個個地進行著相互的鏈接和相互的拜訪,這種互動,逐漸地使得六度分隔理論發生作用,也是博客精神真正的所在。 我們傳播一種思想,傳播一種品牌,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更容易,同時也更難。容易的是如果我們能發現在這一個個圈子中的引爆點,它就很容易依照六度分隔理論被主動傳播,但什么才是引爆點?怎么樣才能在如此多元化的博客群中形成“網碑”?這完全是一門新鮮的學問,也顯然比廣告此類大眾傳播技術更難。“網碑”是互動的,它的影響力也更持久,這些都是以往的廣告所不能做到的。 徐靜蕾出了一本書,顯示出了舊時代媒體對新世界依然存在的領導地位。但那根本不是博客的精神,名利場浮華表面下的暗流,才是蠢蠢欲動的新博客。六度空間遲早會發揮作用,形成一個新的博客的圈子社會。 (作者系著名營銷專家,最新著作為《逃離外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