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畢業生月薪1680元的特殊價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8日 23:40 中國青年報 | |||||||||
魯寧 年底了,各種數字在報紙上特別活躍,尤其是通過官方發布的數字,發布方總希望藉此展示自己勞作一年的成績。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12月21日也公布了一組統計數據,內容是2004年高校畢業
這個數字大致是可信的。作此判斷,不在于“1680元”源自官方統計口徑,而在于其統計樣本數量極大,被調查者(樣本覆蓋面)達11.5萬人,并涉及上海所有的行業。 我認為,公布“1680元”,對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是要有點勇氣的。 各地都在爭搶人才,使出了各種上臺面或上不得臺面的招數。上海是高校畢業生首選的主要城市之一,選擇機會較多是個原因,日后發展機會較多又是個原因,但更實際的考慮,首先是沖著上海薪酬較高來的。現在,高校本科畢業生,包括碩士和博士在上海就業,跨出校門的平均工資也不過如此,上海還怎么吸引人才? 平時外出采訪或與人交流,我就十分關注上海各階層(包括高校畢業生)的實際平均工資水平。上述“1680元”與我平時掌握的信息也是接近的。 大抵3年前,報上說北大、清華的本科畢業生,一跨出校門,就年薪8萬元以上。而且,就是有用人單位肯出這個價碼,那兒的畢業生還不肯高就哩! 我是不相信這類“以個別(少數)替代一般”的報道的。于是,我就對名牌高校畢業生在浙江企業就業的平均薪酬水平作了多方調查與求證。證明“年薪8萬元”幾乎就不存在。 不同的是,上海本次公布的同類薪酬抽樣調查出自官方,這就從民間與官方兩個渠道共同證明,媒體對高校畢業生的實際平均薪酬,多年來一直存在著不切實際的炒作。受此種人為炒作的影響,受有意無意拔高高校畢業生薪酬水平的輿論“熏陶”,客觀上吊高了高校畢業生的胃口,致使畢業生就業出現“結構性和區域性失衡(過剩)”。 “區域性失衡”比較易于理解,而“結構性失衡”指,高校畢業生過度且盲目地抱定非大城市不去的擇業心態。這導致在大學生總量遠未達到過剩的中國,一方面中小城市、中小企業人才供不應求,而大城市特別是東部沿海大城市的人才卻呈現階段性過剩,其結果自然是出現大城市人才價格的“另類貶值”。 以往從未見有大城市公布過此類帶有自我揭短意味的官方統計數據。實際上,公布此類官方統計數據遠比公布GDP增長數據更有價值,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單說公布“1680元”這類數據,就有助于矯正高校畢業生已失衡的薪酬心理價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