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瑤現象引人深思 過勞陰影籠罩企業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4日 11:37 東方網-文匯報 | |||||||||
文/汪林義 張樂 季明 11月7日,“膽大包天”的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38歲。王均瑤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的死也引起了人們對中國企業家健康狀況的極大關注。
王均瑤的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在于他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其命運關系到身后企業的興亡和家族的興衰;另一方面,王均瑤之死不是孤例,而是一個現象,它反映出中國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在精神和體力上普遍的過勞狀態。 企業家被各類“商務病”纏身 在企業家中間流行著一個順口溜:“吃得好,營養少;喝酒多,吃飯少;陪笑多,歡樂少;住店多,回家少;看似瀟灑,其實內心孤獨。”看似調侃的描述,卻真實反映了中國企業家的生存狀況。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家和創業者一般每天要工作14個小時左右。他們在成就個人輝煌的同時,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幾年前,青島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作義壯年辭世;去年,熱心于慈善事業的臺灣英業達(行情 論壇)副董事長溫世仁因腦中風突然去世,年僅50多歲;今年4月份,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于心臟驟停在跑步機上突然辭世…… 對于完全靠自己打拼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來說,更是承受著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疾病和痛苦。 首先是疾病侵擾。以冠心病、高血壓為例,這些10年前以老年患者為主體的“老年病”,目前卻成了以商務人士為主體的“商務病”。溫州市某醫院今年對87名知名企業家進行了體檢,發現87人中,患有高血脂癥者51例,高血壓37例,高粘滯血癥35例,頸椎病或椎間盤膨出31例,脂肪肝22例,冠心病6例,腦梗塞4例,糖尿病13例,高尿酸癥9例,代謝綜合征15例,前列腺增生15例。這些數字真切地反映出企業家飽受疾病困擾。 沉重的心理負擔也在傷害著中國企業家的身心健康。商場競爭的激烈殘酷,使很多企業家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02年,全國3539個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中,有90%表示工作壓力大,76%的企業家認為工作狀態緊張。調查還發現,平均每4個企業家中就有一位患有與工作緊張相關的慢性疾病。許多企業家覺得內心孤獨,甚至產生厭世心理。 過勞死揭示家族制管理弊端 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這是現代企業運作的基本方式。然而,目前絕大多數的中國民營企業依然延續著家長式的、包辦一切的家族管理。以草根經濟為特色成長起來的中國民營企業,固然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創業者和領導者,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其弊端也日漸凸現:再強的人也無法承受一個現代化企業所面臨的全部壓力和挑戰。 每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背后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創業經歷,但相同的一點是,他們大都具有“拼命三郎”的精神。然而,做“拼命三郎”的代價也是十分沉重的。在將所有的事務包攬于一身,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同時,企業家所犧牲的是休息放松的時間和鍛煉的機會,時間一長可以想見其對身體的危害。 這也是家族式企業管理的固有弊端,企業家包攬一切,大權獨攬,最終將自己放進永不停頓的戰車,直至崩潰、垮掉。 家族式管理的另一個弊端是,由于企業掌握在一個人手里,其命運就直接關系到身后企業的興亡和家族的興衰。王均瑤逝世后,遺產繼承和企業的管理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不能不說是因為家族式管理讓人引發無數聯想的緣故。 家族式管理也使企業忽視了對高級管理人才的引進,使企業“掌門人”陷于獨打天下、獨木難支的尷尬境地。王均瑤的英年早逝,在中國民營企業家耳邊再一次敲響了警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在企業管理中引入現代經理人制度,并通過引智形成企業管理層梯隊,已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當務之急。 (新華社專稿) 短評 把健康當作事業經營 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的英年早逝對全社會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損失。人所真正追求的是幸福,而幸福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作為基礎,又談何幸福呢? 確實,我們的社會需要許多埋頭苦干,具有奉獻精神的人,但人們也真誠地希望這些人能活得長久。譬如焦裕祿、孔繁森,人們何嘗不希望這樣的人活得健康一些、長久一些,為人民多辦一些好事、實事。然而,他們卻工作上長年硬拼,生活上長期熬夜,連正常休息時間都保證不了,從而導致神經衰弱、潰瘍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眾多疾病和并發癥,最終走上不歸路。 人到中年,正是事業有成之時,卻也是各種生理功能開始衰退的時候。大多數疾病都在此階段發作,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所壓垮。 專家介紹,目前中青年人猝死的現象日漸增多,且多半是企業的老板,主要就是因為這類人群的工作壓力太大。 事業與健康并非水火,關鍵是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王均瑤英年早逝帶給人深深的震動和深刻的反思。現在的企業家有一個誤區,就是拼命地創造財富,但對于自己的健康卻忽視太多。其實,應該像經營企業那樣,把自己的健康當作事業一樣來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