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華潤雪花品牌神話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 13:26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王海珍 憑借國際營銷大師科特勒的魔方,雪花啤酒在短短的兩年異軍突起,其市場份額直逼擁有100年品牌歷史的青島啤酒,并形成與燕京、青島三分天下的局面,卻也同樣繞不開品牌擴張的文化瓶頸。解讀雪花或許能給其他的品牌一些啟示,即如何利用文化的包裝和開掘,來提高商品的美譽度和附加值。 雖然對于華潤雪花的人而言,科特勒魔方是一個過于遙遠的話題,以至于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市場總監(jiān)侯孝海在初聽到時有一刻發(fā)愣?墒茄┗ㄕ劶捌【破放频某砷L,繞不開的依然是科特勒。 大師制訂的品牌定位 2006年9月1日,一輛“雪花啤酒專列”向著“長江之源”進發(fā)了,乘客們都是華潤所宣稱的“啤酒愛好者”。雖然華潤方面還有些隱諱,但更形象的說法應該是,這些“雪花啤酒愛好者”,全部來自雪花啤酒的體驗者。 打開華潤雪花啤酒的官方網站,進入雪花啤酒愛好者俱樂部,會看到一張“火車票”,輸入昵稱與密碼方可算“剪票”入內,否則只能算是“逃票上車”。 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韋京漢女士說,這是華潤雪花繼2005年勇闖第一大峽谷無人區(qū)——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后的又一次大型品牌推廣活動。從品牌角度講,繼續(xù)延續(xù)了雪花啤酒“年輕,挑戰(zhàn),冒險,成長”的訴求主線,是去年活動的一次遞進。 自2004年雪花啤酒清晰了品牌定位之后,雪花所有的營銷方式以及宣傳模式,都緊緊圍繞著“雪花啤酒,暢享成長”這一主線展開,而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消費者逐漸對雪花啤酒有一種情感上的認同。而講故事正是科特勒為雪花啤酒制訂的品牌定位。 華潤雪花前身為沈陽啤酒廠,歷史不能說不悠久,在業(yè)界也有很好的知名度,但大多數時間它仍然不過是盤踞在沈陽的一個地方啤酒品牌。 1993年被香港華潤旗下的華潤創(chuàng)業(yè)公司與SABMiller聯手并購后,一個以“雪花”為龍頭的品牌戰(zhàn)略開始實施。2001年,華潤雪花正式向全國擴張,開啟了從沈陽地方名牌到創(chuàng)建全國品牌的風帆。 2004年,華潤雪花正式和科特勒集團簽約,在與華潤啤酒宣告合作的發(fā)布會上,米爾·科特勒指出了中國啤酒品牌的三大“軟肋”,而缺乏“有情感價值的故事”被他列為了軟肋之首?铺乩照J為:“品牌定位的過程,就是尋找和品牌能建立聯系的某種有價值的故事,尋找消費者心目中認可的與他們密切相關的故事!币虼,尋找情感故事成為米爾·科特勒為“雪花啤酒”定位的開端。 經過對細分市場、競爭者狀況的大量調查研究,并結合華潤雪花啤酒相較于競爭者企業(yè)成長性突出的特質,合作雙方于2004年7月正式確定品牌的核心定位為“成長”。在此基礎上,結合對目標消費群的研究,又分別在產品特征、消費者利益點、企業(yè)價值、品牌個性上進行了定義,把華潤雪花的主消費群確定為20~35歲的成長一代。這一代具備現代、進取的氣質,充滿夢想和探索精神,雪花品牌故事的主題就是成長的故事。 自此,華潤雪花開始講述一個昂貴的故事。因此,業(yè)內有了這樣一個運算方程式:米爾·科特勒+華潤啤酒+盛世長城+5000萬元=雪花“暢享成長”的品牌故事。 雪花啤酒的故事謀略 第一款廣告在2004年。韋京漢記得很清楚,主角是一個男生,從上學,到上班,一路長大,都有雪花啤酒做伴。廣告出來后,引起一陣爭議,有的人認為,廣告本身有價值,但銷售并沒價值。但韋京漢說,它要表達的主旨是,雪花啤酒伴隨我們成長的每一步,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因為故事還要繼續(xù)。 于是,2005年,雪花啤酒的主人公長大了,開始奮斗,他一樣面臨著我們大多數要面臨的問題,車子,房子,工作壓力。所以在電視上,出現了一個男人背著一座沉重的山奮力往前奔,這時,雪花啤酒不失時機地出現,送給男人一瓶雪花啤酒,這個備受生活壓力的男人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韋京漢說,這是在告訴大家,雪花一直陪伴著大家,雪花倡導的是積極向上,激情挑戰(zhàn)的人生,雪花屬于奮力拼搏,爭取成功的人,它會給你帶來輕松。 同年,“雪花啤酒,勇創(chuàng)天涯”活動拉開序幕,侯孝海說,雪花啤酒打造這個平臺,是為了讓品牌更具有吸引力,雪花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種啤酒的消費文化和時尚,打造一個品牌生活圈。 在華潤雪花積極推廣文化訴求的同時,也沒忘記改變外在形象。2005年元旦前夕,細心的消費者會發(fā)現,雪花啤酒換新裝了。雪花啤酒新包裝將“SNOW”和“雪花啤酒”合并成了一個整體標識,在合并的標識外部加以深綠色的勾邊,使整個標識層次對比更加鮮明,同時加入了尖銳棱角和簡潔線條的設計,以此凸顯雪花品牌年輕、時尚的特點。雪花啤酒斥資千萬換新裝,迅速為100萬噸啤酒換上新裝之舉,這是雪花啤酒圖謀品牌大一統(tǒng)的前奏。而此前清晰的品牌定位為它打下了基礎,統(tǒng)一換新裝,成為華潤雪花啤酒統(tǒng)一品牌形象,是突破區(qū)域障礙的一步棋,也是對品牌定位統(tǒng)一的遙相呼應。 與眾不同的體育營銷 注意華潤雪花啤酒廣告的人會注意到,2006年,雪花在世界杯期間推出的廣告,似乎與成長稍稍偏離。畫面是一群年輕人,一邊看球賽,一邊歡呼,一個年輕人在一幫朋友的簇擁下,對著鏡頭喊:“沒人贊助我球鞋,我跑得不快,跳得也不高,但咱也不簡單啊,我努力工作,讓全家過上好日子,我喜歡喝啤酒,到哪都有好朋友,咱國家贏了,我們喊得比誰都響!”這則廣告甫一出世,就遭遇了兩種迥然不同的評價,有大贊其好的,比如,和君創(chuàng)業(yè)營銷公司董事長程紹珊說,總算有一個企業(yè)開始關注消費者了。 但不論正反面的聲音多么激烈,雪花啤酒已然取得了它所要的成績——關注度與銷售量。對此,北京青島啤酒集團三環(huán)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乃振說:“從這則廣告取得的效果來看,它絕對是成功的,廣告不就是要引起人們關注嗎?關注度上來了,銷量上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它非常成功。 但華潤雪花顯然有著更深遠的打算,韋京漢說:“體育與啤酒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奧運是近幾年來中國的一大盛事,青島與燕京都作為奧運贊助商參與了,雪花呢,還要不要關注奧運?要。但是一定要和他們不一樣,才能體現出品牌差異化來。因此,我們就開始關注消費者,贊助啤酒愛好者。我們用另一種身份介入奧運這一盛會中去! 這個廣告是為近兩年的宣傳打一個基調,我們不單單是打世界杯賽事,只是通過世界杯這樣一個契機,在大家關注度非常高的時候,通過這則廣告發(fā)出一個聲音:雪花啤酒的非奧運營銷正式開啟了。 雖然對于雪花的崛起有人認為主要來自于資本運作,品牌定位、戰(zhàn)略決策的原因還在其次。但華潤雪花董事兼總經理王群告訴《財經時報》,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在中國啤酒行業(yè)的“酒戰(zhàn)”當中,各廠商都是用同樣的速度并購,但并不是所有的都發(fā)展起來了,品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或許能給其他的啤酒品牌一些啟發(fā)意義,即我們在追求銷售利潤時,如何用文化來包裝商品,以挖掘更多的商業(yè)附加值。 鏈接 1964年,中國啤酒權威云集的產品評比會上,沈陽啤酒廠生產的新產品擊敗中國所有的老牌啤酒,奪得第一。此啤酒因其泡沫豐富潔白如雪,口味持久溢香似花,遂命名為“雪花啤酒”。當年,與香港華潤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從此,雪花啤酒開始銷往東南亞各地。2005年雪花啤酒銷量增長46%,一舉超過青島、燕京成為全國第一。
【發(fā)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