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品牌 而且只有品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21:13 《管理學家》
□ 韓巍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終于來臨了,再過幾個小時,揭幕戰就要打響。對于《管理學家》的這期營銷專欄,我腦子里能夠浮現的專業術語只有—“品牌”! 從1981年開始學著踢球,從1982年開始熟悉世界杯,直到今天,足球依然是我最愛的運動,世界杯一直是我最愛的賽事。而且幾乎每一屆,都懷著對巴西奪冠的期待,盡管失望過12年。也曾在1998年,黯然度過一個夏天。但當2006年的6月款款走來,我還是不假思索地認為:空前強大的巴西,不僅僅要第6次奪得世界冠軍,羅納爾多還要打破穆勒14個世界杯進球的記錄,而不管是羅納爾迪尼奧,還是卡卡,還會成為金球獎得主。 世界杯,或者是巴西足球隊,在營銷者的眼里,是產品,是服務,是信念,甚至是宗教,總之,是可營銷的載體。科特勒說,營銷的藝術在于塑造品牌,所以在他最新的12版《營銷管理》中,他破例找了一位品牌專家Kevin Lane Keller作為合作者,并且用近1/7的篇幅,重新構造了一個主題—“塑造強大的品牌”。在那里,我們看到了“偉大品牌的10個特征”,看到了“品牌資產模型”,還看到了David Aaker, Jean-Noel Kapferer, Scott Davis, Kevin Lane Keller在品牌領域探索的印痕。當然,我們還可以加上Ries和Trout的“22個永恒法則”,或者是奧美的“360度”品牌管理。 品牌是什么?品牌何以成為營銷的主題?我倒不是投那個品牌資產排行榜的熱鬧,看!偉大而年輕的google終于取代可口可樂成為No.1了。簡單地說,在營銷世界里,雖然充滿了各種方法和對策,仔細想來不過只有兩條路可以供營銷者選擇:要么在一個日益同質化的世界里,用價格拼個你死我活;要么,就想法設法地進行“差異化”,把自己變成減少消費者選擇困擾的“品牌”,尤其是“中國知名”—“國際知名”—“國際知名頂尖”品牌,從而獲取消費者的“偏好”和“忠誠”。所以,營銷者既可以用價格戰實現成本領先下市場份額的最大擴張;也可以用品牌區分出自己真正的目標市場,并提供以“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 科特勒在他那本《科特勒說》的小冊子里聲明,顧客需求的差異使得“來自中國的競爭”并非滅頂之災,并且指出在美國市場“基本沒有價格戰”。而這正是中國多數企業的尷尬所在! 一篇小小的專欄文章,不會給出任何類似“如何塑造成功品牌”的答案。但從一個比較熟悉營銷者思維的消費者而言,我卻始終懷疑—我們是否已經找到一個偉大品牌建立的真實基礎,或者說已經找到一個通向偉大品牌建立的正確方向。用一組“陳述句”就能了解消費者對“品牌”的重要感受嗎?用時髦的“結構方程”就能建立“品牌”與消費者間的確定性關聯嗎?我經常在自己的腦海里,試圖構造出某種方程以描寫我作為消費者,也是一個高度的品牌忠誠者與“世界杯”和“巴西足球隊”的“遭遇”—“技術”、“戰術”、“球星”、“進球”、“勝利”、“冠軍”、“王者氣質”、“桑巴風格”、“喜悅或是憂傷”、“戰斗或是屈服”,……。我很清楚,那全都是美妙的“托詞”,而不是我所體會的“價值”。沒有哪個營銷者試圖“了解”我,“洞悉”我,但我生活著,并且異常地執著:我習慣于喝“可口可樂”,我習慣于抽“555”香煙,我總是用“ZIPPO”打火機,上“搜狐”或者“google”,并且永遠不準備買“日本汽車”—或許這就是人的“個性”吧,所以Aaker說“brand as person”。但誰能告訴營銷者,在哪兒找到這樣或那樣的消費者? 對于中國企業,未來的路—更重要的應該是塑造“偉大的品牌”。環顧世界,時間可能留給我們空間,但空間也許正變得越來越狹窄。我們可以自己摸索,或者因循那些世人皆知的法則。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首先,建立偉大的品牌,需要時間,正如我們不能奢望在五年、十年制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知名大學;其次,建立偉大的品牌,需要堅持,正如主張“真誠到永遠”的海爾,無論是誰主宰這個企業,都不該動搖這個寶貴的承諾;最后,建立偉大的品牌,需要“洞見”,也就是找到品牌和消費者的“共鳴”,無論他/她們是誰,無論他/她們在哪兒,讓他/她們用你的“品牌”標榜、張揚他/她們自己的所謂“個性”。 品牌,而且只有品牌,需要理由嗎?兒子要吃麥當勞,沒有理由,就是想,多么奇妙!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