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品牌 中國經濟的短板與希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09:23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常志鵬)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了10.9%。與此同時,進出口總額也實現了7957億美元,同比增長23.4%。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品牌之憂”。 據聯合國工業計劃署統計,世界上各類名牌商品有8.5萬種,其中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經濟體擁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權,而我國擁有的國際知名品牌卻寥寥無幾。在前不久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美國擁有245席,接近總數的一半,而我國入選的品牌僅占1%左右。 在剛剛結束的“品牌萬里行”活動中,記者經過調研發現,即使是已經擁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國內企業,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品牌技術含量低的缺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一些企業,目前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定優勢,而在掌握核心技術上卻不具備任何優勢,家電行業的情況尤其如此。 商務部副部長、“品牌萬里行”領導小組組長姜增偉說,從總體上看,我國品牌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品牌建設比較薄弱,突出表現為知名品牌數量少、品牌生命周期短、自主創新能力弱。這些與我國經濟總量、經濟發展速度和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稱。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霍建國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國企業的品牌意識淡漠,二是有利于品牌發展的宏觀環境還沒有形成。 品牌就是國際競爭力,品牌缺少,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研究表明,我國作為紡織品出口大國,一半以上的服裝出口為來料加工出口,三成以上由進口國提供商標、款式,進行來樣加工,而自主品牌的服裝僅占10%左右。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各類進出口企業中擁有自有商標的不到20%,全國自有品牌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不足10%。 沒有品牌做龍頭,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只能賺取少量的加工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說,我國對外貿易以參與加工制造環節為主,這種主要靠大量投入來獲得增長速度的外貿模式,使單位產品的能耗和資源消耗量過高,加劇了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的壓力。這種粗放型的增長難以為繼。 “十一五”規劃把“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提出來,這為品牌建設提供了機遇。“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民族的世界品牌”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河北、山東、江蘇、福建等地企業的一些品牌雖然還只是“雛形”,但政府渴盼品牌崛起之情殷殷:青島市始終把培植名牌產品、培育名牌企業和培養知名企業家緊密結合,注意保持企業家隊伍的穩定,不輕易調整名牌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在加強監督的同時率先在名牌企業實行 “年薪制”。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從根本上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 在浙江、上海、廣東等地,企業爭創品牌之意切切,紛紛提出要加大研發投入、重視技術創新、加強品牌建設。上海市明確提出要培育一批高新技術類品牌。 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啟動了“品牌萬里行”活動,希望以此為起點喚起企業乃至全社會的品牌意識,爭取到2010年培養一批有比較優勢的自主知名品牌,使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20%。(完)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