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遭遇空前成本壓力 品牌意識缺乏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6日 14:27 贏周刊

  ----鎖具企業遭遇成長煩惱

  贏周刊·贏生活專刊記者□朱揚眉

  梅花鎖業:科技創新緩解沖擊

  當一些人對鎖的印象還停留“鐵將軍”、彈簧鎖的時候,國內鎖具技術日新月異,鎖具市場已成為一個240億元的“超級金礦”。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鎖具生產國和消費國, 2005年,我國主要鎖具生產企業共制造產品20億把(套),銷售額超過了240億元,生產以鋼鐵掛鎖、門鎖、車鎖為主,智慧門鎖及其他鎖具為輔。據了解,我國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鎖具生產企業達1000家左右,在廣東、浙江、山東、上海等地形成了成熟的制鎖業產業集群,溫州有“中國鎖都”之稱,中山小欖則素享有“南方鎖城”之譽。

  2006年銅價大起大落,國內制鎖業遭遇空前的成本壓力。今年上半年銅、鋁等生產原材料價格幾度上漲,與此同時,國際

鐵礦石價格也于近日傳出“漲聲”,引發了幾大主要用銅行業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受打擊最重的可能就是五金中小型生產企業。

  鎖具平均60%~70%為原材料成本,其中以58—65號銅材為主,在此次原材料價格風暴當中,制鎖業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從2月至6月初,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國內銅價分別經歷了三次大起大落,每噸58號現貨銅從30000元跌到27000元,隨后又暴漲至60000多元,最后跌回55000元。

  隨著銅價的上漲,鎖具零售價格也跟著一路上揚,據了解房門鎖市場價格上漲了約10%~20%,但這不足以彌補成本變動帶來的壓力,不少企業面臨虧損,企業平均利潤下滑。規模企業因為有一定的原料儲備以及管理技術上的優勢,抗風險能力較強。而那些市場反應能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在成本與市場競爭的雙重擠壓下艱難生存。

  據了解,原材料價格大漲大跌,一些鎖具企業考慮更多的是眼前利益,于此陷入了“價格波動風暴”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當原材料價上漲時,大幅減產,當原材料跌價時又立即拋售產品,往往是庫存瞬間增值,轉眼又大幅縮水,一些企業甚至在半年內經歷了三輪虧損。

  溫州市五金商會李國榮秘書長接受《贏·生活》采訪時表示,現在銅價高漲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經營業績,而一些企業的抗風險和應對能力不強,虧了不少錢,教訓頗為深刻。行業協會為此也召集了會議商討,但應對和調控關鍵還在于企業本身。在原材料價格風暴面前,企業家更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采取富有遠見的主張。

  浙江浦江梅花鎖業鄭勇進經理告訴記者,銅價大漲大落,制鎖企業必然受到影響,梅花作為國內產銷量最大生產鎖具的企業之一,受到的沖擊相對會少些,梅花鎖業的具體做法是通過高科技產品投入,逐漸取代原來落后的傳統產品,減少銅使用量,緩解原材料壓力。

  如何減少原材料波動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成為了7月4日在中山小欖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鎖具行業品牌年會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應在加強內部管理、減少原材料的使用量、技術創新等方面盡量降低成本。還有分析師建議說,有實力的企業可以考慮進行套期保值、對沖風險。

  高檔市場國鎖PK洋鎖

  三環、金峰、華鋒等反攻

  隨著我國住宅、汽車、中高檔辦公樓及酒店等支柱型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防、公安、金融等系統對具有高防范性鎖具產品需求的日益加強,高檔鎖具市場的前景樂觀。據專家介紹,鎖具的消費市場里生物識別技術、電子技術等高技術產品目前還基本處在一個空白階段,但是市場里的消費人群對這方面的需求愿望卻呈現出每年40%的增長,到2008年,中國國內鎖具市場對生物識別和電子技術等高技術產品的份額將達到60億美元共5000多萬套,這絕對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

  據業內人士介紹,有關高檔鎖具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家手。近年生產的高檔電子鎖具,如 IC卡、TM卡、指紋鎖等產品的核心電子元器件均從國外進口,使中國的高檔鎖具在價格、性能擴展方面受到限制。一些高檔賓館、酒店等用鎖主要依賴進口,國內高檔鎖具市場依然被洋鎖控制。國內鎖具行業到了向技術、向高檔次、智慧化制鎖要利潤的時候。

  近年來,我國制鎖企業加大了在高檔鎖具產品的開發力度,如煙臺三環鎖業集團公司、山東金峰集團公司、中山市華鋒制鎖有限公司等,為主動參照歐美標準進行生產,自主創新技術不斷涌現,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優勢明顯。與此同時,美、意、德、日、加、韓等外國著名制鎖企業紛紛加快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本土品牌與洋品牌在高檔鎖具市場迎來正面交鋒,誰先攻下技術難關誰就可以實現升級,從而分到最大的蛋糕。

  鎖企缺乏品牌意識

  三環鎖陷入打假“拉鋸戰”

  缺少知名品牌、品牌意識差,恐怕是我國鎖具業的一大“命門”。據透露,我國目前的出口產品中僅有一個自主品牌。與國外產品相比,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產品售價,我國鎖具產品都有相當大的差距。在品牌建設與維護上的不足,導致絕大多數企業只能在低端市場“搶飯吃”。

  記者打電話采訪了多家鎖具企業,發現很少有企業設置品牌管理部,接受采訪多是先轉到辦公室。有關于鎖產品的經典案例與市場推廣也不多見,許多消費者和房地產建筑商、企業對于如何選擇門鎖、車鎖、密碼鎖,選擇什么品牌的鎖的認識仍然模糊。

  鎖具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行業進入門檻,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創牌意識相對淡薄,品牌意識差是我國鎖具行業一個普遍現象,許多鎖具企業處于“淘第一桶金”的過程中,根本無暇顧及培育品牌。鎖具的售后服務更是被許多消費者詬病,一家單位辦公室的密碼鎖使用一個月就“鬧罷工”了,打電話至廠家,廠家說不負責售后問題請找經銷商解決,要不選擇將鎖拆下來寄回廠家檢測看是否有質量問題。如果等寄到廠家辦公室早就“一劫而空”了,單位只好請求經銷商上門服務,結果經銷商只用了兩分鐘接好其中的一條線就搞定了,服務費要100元而且一點也不打折。

  品牌意識差直接的表現還有企業用于設計研發、購買先進設備和模具、培養專業人員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在渠道創新方面,鎖具企業的步伐也不快,目前的銷售網絡以分銷商為主,項目銷售、工業銷售與大賣場等新概念仍未興起。隨著競爭程度的加劇和市場環境的完善,中國企業已經進入品牌競爭時代,知名企業和品牌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突顯,這一點在鎖具行業也不例外。2002年、2005年“中國十大鎖王”評選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全行業品牌發展意識,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設備、技術、研發的投入,并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品牌宣傳。

  從行業的競爭態勢和品牌創新來看,鎖具行業秩序不容樂觀,競相模仿、相互壓價經常發生。三環鎖是中國馳名商標,深受“造假”之苦,造假分子不擇手段地進行造假,三環與各地的造假者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打假“拉鋸戰”。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品牌建設與推廣方面,鎖具行業缺少創新。層出不窮的擂臺賽,仿佛成了制鎖企業打開當地市場之門的不二“法寶”,真真假假,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同時,品牌意識差也使企業的發展思路變得狹窄,在各種榮譽加身也擁有了一定規模之后,企業反而不再專注,把眼光投向于房地產、酒店等行業,主業業績下降,知名品牌變得名不副實。在行業競爭愈來愈激烈、洋品牌加速進軍的背景下,國內鎖具企業的創牌意識和品牌建設急待提升。

  鎖具行業最權威的巔峰對話本月上演, 7月4日至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鎖具行業品牌年會在素有“南方鎖城”之稱的中山小欖拉開帷幕。與會各方將共話中國鎖具行業發展趨勢,剖析全球鎖具的形勢。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鎖具生產國和消費國,在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鎖具行業急待產業升級與品牌自主創新模式更新的背景下,此次鎖具行業盛會備受各方關注。

  鎖具行業呼喚創新

  一把鎖看似簡單,但要經過110道工序才能完成,鎖具行業既是傳統行業,又與高新技術有密切聯系,在制鎖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不掌握先進的設備和設計水平,不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企業很難在行業中領先。整體而言,中國制鎖業相對國外先進的技術落后不少,且鎖具生產商以中小企業為主,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嚴重。一些小企業設備落后,尚處在純粹的機械制造階段,離集光、機、電一體化的新型鎖具領域距離尚遠,給整個制鎖行業帶來了質量難以提高的隱患。鎖的互開率高、防范性不強也造成了許多消費者的不滿。

  目前國內許多制鎖企業的競爭力來自于低成本,價格戰打得“熱火朝天”,鎖業的利潤卻越來越薄,一些低附加值的掛鎖需要幾十道生產工序才能生產出來,但是一把鎖只有幾分錢的利潤。

  制鎖行業急需技術和產業升級,更新品牌創新模式。鎖具行業的創新,需要企業轉變觀念,改變以模仿為主的想法,掌握自主技術,加大設備、技術、研發的投入和專利創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加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企業應注重提升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以此改變自身處境,搶占中高檔市場份額,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贏周刊·贏生活》:與您共同見證3C數碼、家居行業成長

  《贏周刊·贏生活》隸屬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每周五出版,以家電、數碼、IT、家居報道為主的《贏周刊·贏生活》通過對這些領域系統化、品牌化的案例報道,已經初步形成了聚合、延伸的傳播效應,在業界受到廣泛關注。

  記者聯系電話:020-87302638 39715856

  傳真:020-39713309 E-mail:yingshenghuo@gmail.com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