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料品牌眾生相(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9日 18:19 新浪財經 | |||||||||
品牌對話:有很多的飲料廣告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劉老師從品牌的角度來點評、點評: 1、農夫山泉礦泉水:“農夫山泉有點甜” 劉永炬:農夫山泉是做礦泉水的,就要給人產品利益點。如果不選擇這個點,也可以
如果不叫農夫山泉叫樂百氏有點甜就有問題了,因為人們不知道樂百氏和礦泉水的關系,所以說農夫山泉它的名字起的好,名字就帶著山泉的概念,概念已經告訴你它是山泉,然后再說有點甜,這個點在營銷行為里面叫USP——獨特的銷售主張,這個利益是推給你的,不叫訴求。訴求是你要的,我說出來啟發你的。但這個是我給你的,是影響你的,這叫主張,它這個主張做的挺好。因為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做訴求,但它可以做主張,主張有利益結果,是因為它的品牌已經把概念體現了,所以它才能做主張,如果它的品牌不能體現概念的時候做主張就會遇到困難,所以它做了一個主張起到效果了,但這個主張別人還不好模仿,因為它的品牌里面把概念給傳達了,別人還要先說明概念。 2、樂百氏純凈水:“二十七層過濾” 劉永炬:這個應該是樂百氏做的一個賣點訴求,正常來講應該是用概念做訴求。純凈水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說是純凈水?它附合什么樣的標準?這標準是規則里面的一條線。正常來講應該強調這些,但它沒有說,而是強調了過濾程序,這是工廠的程序,這個程序就形成了它的一個賣點,它賣的是一種服務,是一種認真態度,它在認真的態度上又做了一些文章,它給了消費者一個賣點,但這種賣點消費者是接受的。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理解的話就會有問題,因為現在做純水,消費者更關心這飲用的水源是從哪里來的。比如,自來水它離純凈水并不遠,可能不需要二十七層過濾,可能只需要幾層過濾就能達到純凈水的標準了,那么樂百氏要二十七層過濾,這就容易讓人懷疑水源的問題。這是一個階段性的賣點,它表現的是一種責任,消費者只要認同它,它作為一個賣點還是可以成立的,但有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誤解。 3、王老吉涼茶:“怕上火,喝王老吉” 劉永炬:這個訴求是蠻直接的,表現的也比較到位。這個產品是一個有功能性的產品,功能性產品是不能說功能性的,如果說功能性賣得就慢了。如果它說這個不是怕上火,而是防治上火的,那立刻就慢了,就變成理性了。“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就變成感性了,這個消費速度就加上來了,它并不是說怎么好喝,而是它的訴求語言上還是蠻到位的。不要從自己的角度上去說功能,而要從消費者的結果上去說,一般的消費者只為結果去購買。 4、健力寶的“第五季”飲料。 劉永炬:這個名字跟產品關聯度不大,它是直接做情感的。是選擇產品之外的一個情感利益,就像他加她是一樣的新的情感概念一樣。“第五季”如果做情感一定是時代流行的,也就意味著你的產品一定是在流行的時間里邊,過了這段時間你就得出“第六季”,就是出另外一個東西來替補它。如果你的企業沒有這種文化和這種能力的話,那就要做長效的,不要做這種短效的。短效的都是一個臨時性的,為了一個結果當時做一個。可樂經常為了一個事件做一個臨時性的產品,但不能用一個大品牌去做臨時性的,投入巨額廣告費做臨時性的是不對的。 5、健力寶的“爆果汽”飲料。 劉永炬:健力寶的“爆果汽”我認為是可以做起來的,但它沒有。雖然是引用的東西,但要做出概念,在一個成熟市場里做一個空間,空間一定是用概念支撐的,要做賣點的話就等于是懸在市場空間之上的,臨時性賣的,它抄襲的時候在國外的概念已經被消費者接受了,抄襲的只是一個賣點過來,我們只是用一個賣點去做,要強調產品理由,產品理由強調了,把它深入的做,把市場做大了,這是可以。因為我覺得這個產品是有特點的,是可以做起來的。但是它沒有做起來,因為它只做了“爆果汽”,是懸在上面的,那個就是流行的,因為消費者是喜歡流行,所以落不了地就容易造成那種結果。 品牌對話:娃哈哈新出的兒童酸奶叫“爽歪歪”,在網上有人說“爽歪歪”在臺灣地區是一種很成人化的、有性指向的說法,用這種名稱做兒童飲料不大合適,您對這種說法是怎么看? 劉永炬:對于兒童產品,品牌名字引起兒童的一種興趣從品牌來講是一種很正確的想法,它容易進入市場。弄一個兒童比較容易接受的,而且還可以跟產品利益有聯系的名字,這是對的,但要考慮區域的發音和理解也很正常。但它如果不賣那個市場只賣這邊的市場這也是可以的。關鍵是要做大,做大了就是標準,那別人的習慣就會隨著你去改。 品牌對話:“屈臣氏”的礦泉水瓶外觀設計的很有特色,我們沒怎么見著它的廣告,但銷量仍然很好,這是為什么? 劉永炬:這個瓶型跟概念是裹在一起的,比如說純凈水,如果瓶型讓人感覺到跟純凈有聯系,感覺到跟你的概念有聯系,這樣實際上是節省了大量的廣告費,它用產品做廣告,是傳達了它的一個理念,這樣產品擺在那消費者就會有認同,在產品的概念設計上它做得比較完整。 品牌對話:飲料品牌的廣告是經常變化的,代言明星也頻繁換,但承德“露露”用許晴做廣告代言,一做就是幾年,卻沒有什么變化,這是它的一種廣告策略還是操作上的欠缺? 劉永炬:一般的飲料廣告是跟著消費者的情感來做的,做到一定程度它的情感就連接到一定的程度,廣告也是一步一步的做,一直做到最后的情感,它不脫離這個人群,也不脫離這個人群接觸的時間段,最后做品牌的一種感覺,這是做飲料廣告的一種方式。“露露”從市場操作行為來講,它是有很多欠缺的,因為首先它是一個國營企業,決策上會存在一些問題,另外它的產品可能是區域性,它沒有跟著情感走,完全是一直在賣產品,然后用不同的決策來提升它的銷量,它是一種簡單的營銷行為,比較落后,還沒上升到品牌理念上來。 品牌對話:企業或品牌請明星做代言,是廣告的常見做法,那么在請明星時企業通常依據什么樣的規則? 劉永炬:這有幾種方式,一種是老板喜好,老板覺得這個演員不錯,他不考慮這個演員和他的群體之間的關系,比如可樂肯定會請中學生比較崇拜的年青人,它絕對不會請三十多歲的明星做代言。現在請明星做廣告的時候很亂,他們不考慮消費群體和品牌針對的群體的情感,他們考慮的最多是老板自身的情感,這是第一; 第二,大家更多的考慮的是明星的知名度,但品牌是做情感的,明星的知名度雖然很大,可是你的群體不一定接受,你的品牌情感就會往下降的,企業就會浪費錢,這是第二點,光靠明星的知名度; 第三是靠表決,大部分人喜歡的,比如企業的銷售人員、經理等; 第四是廣告公司的推薦,有可能廣告公司只能推薦這個人,其他人他們找不到,就會說服企業用這個人,再給這個人加一些虛的東西; 第五是價格問題,有的明星價錢太高企業就不會去用,如果剛好明星的這個價格企業還可以承受就會用這個。比如趙本山做內衣代言,本來內衣代言是需要模特來做的,趙本山可以做知名度但不能做內衣代言。所以這里面有很多關系,到底是那個演員更適合你的人群,你的產品與這個演員的關系是什么,這所有的溝通環節企業想得都不是很深入。 品牌對話:企業在選擇明星代言時您認為的依據是什么?當被請的明星同時在代言多個其他企業的品牌時,會不會對本企業的品牌造成影響? 劉永炬:群體的情感依賴。比如可樂的群體是激情、動感,運動可以造成動感,所以就會找這方面比較適合的情感做代言。同時也要考慮這個明星是否代言其它品牌,因為國內現在比較亂,本來是這個企業適合用這個明星,但別的企業已經用了,那么這個企業也許最后還是用這個明星,因為他還是比較適合這個企業,這是一點;另外明星代言的這部分不僅是因為有很多企業不懂而用了他,還有一種是情感的依賴性。比如化妝品,人都希望年輕,為了賣產品要找年青人,但是為了做品牌就要找年青人的偶像,因為品牌是要建立在它的那種情感之上的,而不是情感本身。 品牌對話:您認為中國飲料市場的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趨勢? 劉永炬:趨勢不敢妄談,但是我覺得中國市場太大了,有一堆產品不會做,有些產品做了,但不會把自己的品牌做的像國外品牌那么大,未來的趨勢還會是那種“群龍無首”的狀態。如果中國總是讓國外品牌來壟斷是不現實的,等到中國的營銷水平能夠讓一兩家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時候,估計就會帶動一批飲料去模仿、去學習。雖然現在有幾個品牌做的挺大,但并不是它的品牌的情感凝結和它的概念之間的關系做的真正到位。如果真的做到位了才能使它成為領頭羊、行業巨頭。現在大家都是在渠道啊、廣告啊這些簡單的行為上做,只是誰做的比較大,誰做的比較小的問題,中國飲料現在是處于這樣的一種現狀。 稿件來源:品牌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