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品牌管理 > 正文
 

劉永炬品牌問對:業界現象透析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4日 18:28 新浪財經

  按:商場如戰場,經營如用兵。昔日唐太宗與李衛公的兵法問對,揭示了用兵致勝的真義;如今來與中國實戰營銷領袖人物劉永炬問對品牌,是為我們在品牌經營方面釋疑、解惑、求證,以期撥開迷霧見真章;《品牌對話》有幸數次與劉永炬老師促膝長談,并將他二十年的實戰經驗與智慧來和大家分享。

  問對嘉賓:劉永炬(中國實戰營銷奠基人、中國廣告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品牌問對:由《品牌對話》與業界大家以問對的形式,拋磚引玉,為企業的品牌建設建言建策,并釋疑、解惑、求證品牌方面的困惑,希翼對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有所啟發和幫助。

  《品牌對話》:我們現在看到業界的品牌咨詢和培訓有諸多怪現象。一種是品牌的概念比較混淆,似乎有以偏概全的傾向;一種是感覺品牌的功能和作用好像被無限的放大,仿佛做了品牌就能怎么樣怎么樣;還有一種是聽著很有道理,但是不能解答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您對這些現象怎么看?

  劉永炬:要說對別人的看法,我不敢多說。但是現在我看到很多不同的人在講品牌,他們很多確實是在單方面地講一個側面,比如講品牌運營,品牌怎么叫運營?用這個詞,就是說你的品牌已經在市場上被認同了,你才能去運營,如果你的品牌還沒有,怎么去運營?你是要塑造出來品牌,然后才能去運營,就是利用你的品牌去獲得更多,在你已經存在的價值上怎么去把利潤賺出來。但是如果你的價值本身還沒產生,你如何賺取價值?怎么叫運營呢?應該是先塑造出品牌,在塑造的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內容去運營。

  另外我們談品牌管理,其實是我們在塑造品牌的過程中,或者運營品牌的過程中去管理,所以有很多類似的現象讓我覺得很多人在談品牌的時候,都是一個點,或者一個側面。我覺得現在大家對品牌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基于國外理論的一種認識。一些專家的觀點有些是國外理論的一些翻版,把它演繹了。從國外的一本書拿過來,把那個話改變一下,那個意思改變一下就變成自己說的,就能出一本書,但是實際上這里面有些偏了。我覺得我們有時候太迷信了,因為國外很多書的作者,他在國外可能就是一個產品類別,一個產品階段的專家,他也是片面的,是獨立的,在某一個方面比較在行,是專家。不能把它認為是全部。我們要學習的應該是他們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內容本身,中國的文化一定會產生中國的內容。

  企業來找品牌咨詢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會用自己的觀點去演繹,但是企業由于各種現狀不一樣,那么這些觀點確實很難在企業的過程里面去做,而且企業都恨不得一夜之間讓自己的品牌成名。但實際上品牌不是你一夜之間的事情,它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也許你需要三年,如果按照這個步驟走了三年的時候,也許你就是一個不得了的品牌,你的價值就做起來了。但如果你急于求成,找個人出個點子,好像當時見效,其實就是一個蒙古大夫的猛藥。

  中國企業的這種急功近利,確實迎合了某些人的需要,所以他們面對這些企業的時候,就會用他們的觀點,去迅速把企業的案子接過來。有些人是真懂,也有一些人是真的不懂,并且現在不懂的人是太多了,但是也有確實能把企業忽悠住的,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的企業在面對這些現狀的時候,在尋找咨詢公司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是困惑的,因為不知道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品牌對話》:剛才談到了我們的理論大多是來自于國外的理論體系,其中比較著名的美國品牌專家戴維•阿克在《創建強勢品牌》一書中重點圍繞 “品牌識別”,談到品牌認知度、認知質量、美譽度及品牌聯想等的理論體系,好象當前業界比較認同這種觀點?

  劉永炬:品牌識別只是一個品牌被認識的條件,它沒有定位。比如說一個人,他留什么樣的頭型,長什么模樣,穿什么衣服,慢慢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認知,就像現在有很多策劃人做的識別,留胡子的,戴帽子的,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誰,這是做識別。但是他沒有體現出內涵,因為沒有定位,誰都可以穿這身衣服,戴這個帽子。所以,你首先要定位然后才能做識別,比如說一個女士,我定位為一個淑女型的,我就應該穿什么衣服,這個識別就比較合理;如果我是一個潑辣型的,我穿什么樣的衣服比較合理,就符合潑辣型的定位。

  但是現在廣告公司做識別,他恨不得拿一件衣服給所有人穿,就是他缺少定位的識別,這不叫品牌識別,應該叫表現,識別只是品牌的一個方面。

  品牌識別我們說有視覺識別,當前國內做的大部分都是視覺識別。實際上我們還有其他感覺上的東西,比如感覺上他的思想是怎樣的,這個人是個什么樣的人,是一個高尚的人?是一個潑辣的人?或是其他什么樣的人,這里也有識別,識別是多方面的,剛才我們講的是中國廣告公司做的識別,主要是視覺識別。

  《品牌對話》:也有人提出品牌核心價值論的觀點,您怎么看?

  劉永炬:品牌核心價值是肯定需要有的,因為你的價值是包含了這些,品牌在人的心目中必須有一個感覺。比仿說你是一個什么人,我愿意跟你交往。就是感覺從你的穿戴、言談舉止、修養,各方面我都能認同,但是這種認同肯定是有我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是什么?這個標準就是你的核心價值要做出來的。跟我們平時交朋友一樣,我就愿意交這樣的朋友,他就愿意交那樣的朋友,這里總是要認同一種核心價值,這種價值是綜合很多方面,在你心中產生的一種價值。所以說品牌一定是有核心價值的,但是這種核心價值是綜合各方面的,但我覺得說這些話太理論了,對中國企業來說可能有點不懂。

  《品牌對話》:現在提 “品牌戰略”概念的也很多,并且各有各的觀點和體系,劉老師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劉永炬:如果不是從企業戰略上來講,從品牌戰略來講,品牌戰略又小,品牌是建立在產品上面的價值,它的戰略,就是你的品牌形成過程里的一個策略。所以我們講品牌戰略,是怎么發展你的品牌、保護你的品牌以及如何利用你的品牌,是指這些行為的策略點。

  從個人來講,我覺得這個跟市場是有關系的,它不是一個營銷過程類型的戰略,不是獨立的戰略,怎么講呢?比如說我想做一個品牌,但是我給誰做?不是給我自己做,而是給我的產品對應的人群去做,那么這個人群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樣的戰略。有了戰略就有了品牌塑造的規劃,有了規劃就有執行的計劃,有了計劃就要保證計劃執行的品牌管理和運營機制。

  進行品牌的管理,還要有合適的品牌組織,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連續的。而不是說一上來就品牌管理,要知道品牌怎么去塑造,先有策略,然后才能有一切一切的行為。品牌戰略定位,是什么概念呢?是說在做一個品牌的過程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戰略協作中,也是策略先做,它說的是過程。其實剛才我們所討論的幾個點,其實都不矛盾,都是從一個角度在說,有的人說做品牌什么是最重要的,有的人說做品牌里邊核心價值是最重要的,都是孤立的在談這么一個點。

  《品牌對話》:在這里邊引申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企業做品牌,應該從哪些方面,以什么樣的步驟來進行呢?

  劉永炬:肯定是先有戰略,品牌發展的策略,有了這個策略之后,才能根據這個策略制定出品牌的規劃。有了這些規劃才能知道應該怎么具體去做,具體做里邊有行動計劃,有組織管理,具體運營的步驟等,都是按部就班的,后邊的一項都依附在前面的一項成功的基礎上,而不能說后邊一項先做。所以說不能先弄一個什么品牌計劃,因為你品牌都沒形成,你怎么計劃?品牌不是計劃出來的。

  《品牌對話》:還有一種觀點談到跨國公司和國內企業有很大的區別,這種區別可以用“科學性”和“藝術性”來做比較,比如說國外的企業可能80%是科學的、理性的、規范的,20%是藝術的、感覺的,而中國企業正好相反。一個企業長遠的發展,它需要很多東西是能夠復制的,能夠形成規則的。如果品牌是一種過于感性,或者說是感覺上的東西,但是感性、感覺上的東西無法復制,那么它怎樣才能有效地去塑造自己的品牌呢?

  劉永炬:我覺得那種觀點,是在表達一種表面的現象,為什么呢?剛才我們說到了,品牌認同階段一定是感性的,管理階段一定是理性的。國外品牌它已經被認同,它在做品牌的管理,它如何在這個市場上能夠存在下去,有一步一步理性、科學的東西。但是在認同階段,它一定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去感性地對應群體,去讓別人接受的。如果說我們把感性的成分去掉,就變成理性的,就很難被認同。國外的品牌,它也是經歷了感性認同階段,在中國,是把它移栽過來的,它不需要讓你再感性認同,只需要就讓你理性接受:我就是這么一牌子。

  我們是帶著一種“崇洋”的情感在接受別人,因為我們一直很窮,所以當未來我們中國經濟成為世界老大時,我們就不會把別人的品牌看在眼里,這就是人們的一種情感的東西。

  國外公司的這種品牌管理也有它的弊病,為什么呢?因為國外的文化特點,感性的方面就會涉及到文化,就跟中國的文化會有很大的區別。中國講無極,講究很多道家思想,講儒教,這是根深蒂固的,國外就講辯證法。所以在國外的小孩能看懂畢加索,而中國的小孩未必懂。也就是我們在這種環境里長大,如果我們的文化影響到全球的時候,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到世界第一的時候,那時品牌塑造的方式,就會以我們的方式為主。

  國外品牌現在在中國市場占有了這么大的份額,比如說一個品牌的西裝可以賣到兩萬元一套,但是當中國在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時候,兩萬塊錢一套的東西,會被我們兩千塊錢一套的東西打敗,也就是說自然而然地會使它的品牌價值整體降低,全世界品牌的價值會整體降低。因為那時候會因為我們的品牌成長沖破它的很多壁壘,就象現在我們的很多產品走向世界一樣。但現在不可能,是因為國外的收入非常高,它這個品牌造出來有這個市場。

  中國人口密集,勞動力必然要全面經濟化,必然要全部有飯吃,全部富裕起來,必然要讓大家都去工作。這時候你讓他們去賣兩萬元,就產生不了頻率,自然會受到中國產品的沖擊。現在中國的產品到美國市場,照樣美國人會買,甚至拋棄掉他們原來認同的品牌,大家誰不愿意買便宜又好的東西?品牌是有價值的,我們要做品牌,不能變成只是做加工企業,將我們的價值做大,未來中國的品牌一多,選擇的機會就多,品牌的整體價值會整個往下拉,這是一個趨勢。

  《品牌對話》:在探討品牌這個話題時就離不開營銷,而我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往往是混淆在一起,而且這個混淆是理解的一種慣性。那么我們想請教劉老師:什么樣的問題才是營銷問題?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品牌問題?

  劉永炬:我認為品牌是依附在營銷上的,因為企業最終是希望賺取利潤的。我們把產品制造出來,是需要賺取利潤的,它是在營銷過程去解決的。那么我們把品牌塑造出來,也是為了賺取利潤,也是在營銷過程里面去解決的。因為品牌做出來,不是為了放在那里好看,品牌塑造出來的過程,就是我們回報和賺取利潤的過程,這就是營銷過程。我們所謂的營銷就是做市場,做市場就是做消費者的工作,產品上消費者有利益概念的需求,我們去滿足,做品牌也是把它的價值做出來,讓消費者有這種價值的需求,然后我們去滿足,道理都是一樣的。

  《品牌對話》:近幾年企業的學習勁頭很旺,對應的品牌培訓課程、品牌培訓老師也是像雨后春筍,但是我們體會到這種學與教之間錯位很厲害,學完了企業感覺沒有收獲,培訓課程也是越來越不容易招生,您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劉永炬:中國這兩年培訓炒作的比較厲害,我覺得中國老板都努力學習這是好事,但是這里邊的一個關鍵就是分不清楚,分不清楚老板應該學什么,業務人員應該學什么。現在我們的業務人員也學老板的東西,老板也學業務人員的東西。尤其是外邊的公開培訓,我看到有很多培訓招生,本來是業務人員的課題,但它非要把招生對象變成老板,這是一個蠻亂的現象。現在都覺得缺少知識,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要學一遍。其實時間上也有限,你就要選擇,老板需要學什么,中層干部需要學什么,然后你的下層人員需要學什么,要有選擇地去進行學習。

  在中國整個市場上品牌的培訓,講品牌落地的非常少,給大家講的越來越糊涂。講營銷的,在市場這部分也非常少,其實都是在講銷售,大家都打著營銷的旗號在講銷售,中國市場幾乎90%,甚至95%都講的是銷售,根本沒有人講市場。也就是說講品牌的,沒有做過市場,沒有做過市場,也就是沒有做過別人的心理,沒有做過消費者心理狀態分析的人,他如何去做品牌?因為品牌是研究別人心理對一個事情的警覺程度。

  另外還有一些培訓師,二十多歲就開始講品牌,我真想問問他,你如何去了解三十歲的女人,四十歲的女人?她們對情感的依賴是什么依賴?你的生活閱歷都沒有達到,你都沒有經歷過四十歲,你如何去了解四十歲的人如何去享受品牌?你不知道四十歲的人愿意穿什么,你自己還在打工,你出去講課,你無法去了解成功老板他愿意吃什么,他愿意穿什么,他愿意買什么,所以你根本就無法去講品牌。

  我就說這個市場非常的亂。但是有些老板,他是聽了一個概念,就認為這個人講品牌講得好,他忽略了這個老師是不是有資格和條件去給他講,那么這些老師想怎么講都可以,我真不知道他們是從哪里整來的那么多理論。

  講品牌一定是要對人有深刻的了解,有非常細致的研究的。有些人講品牌,你知道以前人家如何崇拜毛主席的嗎?你知道非洲部落為什么崇拜那種圖騰?你知道非洲部落為什么他們把臉上畫一疤,就認為是跟雄獅搏斗過,會博得女人的愛慕?你知道為什么印度人在鼻子上掛一環而認為是美?這種傳統的、潛意識潛藏在人性里面的這些東西,你研究過多少?品牌是感覺的東西,不是理智分析的東西。

  《品牌對話》:如果說對于品牌方面的理論、觀點或相關的培訓課程需要企業憑自己的感覺去判斷去選擇的話,但是我們遇到很多企業老板說是我聽得越多反而越糊涂,在這種狀況下怎么去選擇呢?

  劉永炬:現在就處于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就處于這種現象。因為大家都覺得可以在這個機會里面去混水摸魚,這就是為什么最近有很多人都出來講品牌。也有好多人跟我講,他聽了一品牌課,是越聽越糊涂。

  也有很多學員問我,劉老師您說品牌是這樣,但我認為是這樣的,他就想論證。我覺得這種問題你自己論去吧,我真的不愿意跟他們攪和。因為我要這么一說,好像我要強調我是對的。所以面對這些的現象,你要自己有辨別力。

  品牌,是要把感覺的東西和理智的東西加在一起。人本身就有很多人性的、感覺方面的東西,比如說剛生出來,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然后父母去教育你,這是美的,花是美的,然后慢慢地你就覺得這個人是美的,這是今天的理智教育,把感性的部分在磨滅。但是還有很多存在于潛意識里面的感覺。

  在唐朝的時候以楊貴妃為美,是一個胖美人,肉乎乎的,但是在今天這種女性不屬于美人,也就是當時的理性告知和理性認同,跟今天發生了區別,而不是我們的感覺發生了區別。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認同的這種美,也就是我們現在年輕人流行和追求的美,像周杰倫哇哇哇的那種。我們在十年以前,可能追求的就不一樣,感覺的東西是靠理智的東西給他教育了,最后他有一種認同,這就是說帶有時代性,品牌肯定是帶有時間性。所以我們說企業怎么選擇,要靠他的感覺。那些年輕人,他沒有經歷過什么,他認為周杰倫是對的時候,他就不會認同很多著名的歌唱家,不同的群體有他對應認同的情感,所以我們要找準對應的群體。

  那對于我來講,經歷比別人稍多一點,但總結和實踐的機會讓我明白的更多。現在的年輕人,他為什么喜歡周杰倫?他有他的時代性,你要去研究,去探討。我覺得這才是合理,因為你做的是產品,你給別人做的,不是給自己做的,就是這個道理。

  來源:品牌對話組委會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