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聯姻GEOX 第三條道路攜狼共舞探索品牌推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11:21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喻春來發自北京 “我們將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一。”這是意大利的最大制鞋企業——GEOX公司總裁馬尼蒂給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的親筆信中所寫的一句話。 不過,與海爾、TCL、聯想不同是。奧康品牌國際化所走的這種道路,不像TCL與聯想
根據奧康與GEOX公司的合作協議,在國際市場方面,GEOX則將允許奧康通過其全球的網絡銷售奧康品牌產品,并首先積極推薦奧康品牌;在中國內地市場方面,奧康將為GEOX加工全球市場產品,并參與其在亞洲市場銷售產品的設計開發;同時,還將負責GEOX在中國的品牌推廣、網絡建設和產品銷售。 奧康聯姻GEOX 回想奧康與GEOX的合作,王振滔說,當時GEOX亞洲公司將GEOX公司創始人波萊加托的中國之行安排得滿滿的,來溫州考察只有20%的可能性。而當時的奧康集團也正醞釀國際化的新布局,積極尋找國際品牌的合作機會。 對于GEOX的中國意圖,奧康并沒有過多關注。可沒想到,正式這20%的可能性成就了最終100%的合作。波萊加托臨時改變行程,突然決定來溫州看看。奧康的發展勢頭讓他當場就作出了選擇。 GEOX與奧康集團走到了一起。奧康開始負責GEOX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推廣、網絡建設和產品銷售,GEOX借奧康之力布網中國,而奧康也借助GEOX的全球網絡走向全球。 現在,許多中國企業的生產規模及能力、市場運作能力、人力資源都是世界級的,但是打造世界品牌是個系統工程,其核心環節是技術開發能力,這是中國企業邁向國際的短板。 “因此,國際化的關鍵還在于與國際品牌在設計開發領域展開合作。”王振滔說道,GEOX亞洲研發中心從中國香港地區移至中國東莞,并有可能在未來放在上海。 第三種模式 與眾多知名的世界品牌相比,中國皮鞋品牌在產品款式、品牌、營銷、技術開發、企業規模和戰略等方面均處于下風。中國的企業在與世界品牌合作中,更多充當的是OEM的角色。 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在展望未來10~15年的發展規劃時,力創3~5個世界名牌。王振滔認為,除了在國內做強做大外,關鍵是找到一條國際化的路徑。目前,中國皮鞋廠商在國際化道路上,主要采取了純外貿和開設專賣店的做法。前者,是在犧牲品牌,而后者,在進入外國市場時已凸顯瓶頸,更多體現的是華人圈的“國際化”,背離了“國際化”的本意。 閻峰說:“奧康與GEOX合作的模式可以說是中外合作的第三模式,體現的是一種對等合作,平等合作;這個合作是以保存、尊重彼此品牌國際化發展資格;中國本土品牌不再出現用讓市場換生存的窘迫狀態。 在品牌的合作中,雙方有責任維護、發展對方品牌。因此,對方的網絡和維護責任將使“MadeinChina”擺脫以往遭遇發達國家消費者對中國貨的文化排斥,中國品牌有了國際化成長機遇。 與狼共舞之道 盡管王振滔表示未來與GEOX不排除合資的可能性,發展自我品牌始終是奧康的目標。但是,奧康與GEOX都有不足與優勢,奧康了解中國市場有強大的市場網絡和生產能力,GEOX則擁有尖端的技術。 GEOX曾表示亞洲市場可以由奧康來操作,但奧康目前還不具備這一實力。王振滔說,一旦機會成熟,奧康借GEOX進軍亞洲市場也并非遙不可及,這對奧康品牌的國際化都是一個契機。 市場沒有永遠的朋友,有人質疑奧康是在“引狼入室”。 王振滔笑稱與GEOX合作有“三手準備”,進一步,也要退一步想一想,冒險容易,也要思考退路是什么。他認為,奧康不只是“與狼共舞”,也是在“攜狼共舞”,只有跟最好的對手“共舞”才能提升自己的實力,也學到更多的本領。 奧康資料 奧康集團是一家擁有10億多元資產,以皮鞋為主業,并涉足房產、商貿開發、生物制藥、金融投資領域的全國民營百強企業。集團的前身為永嘉奧林鞋廠,創建于1988年。奧康集團在溫州、廣州及米蘭設立三個鞋樣設計中心,每年開發出3000多個新品種。 2001年,奧康集團開始多品牌經營,先后推出康龍休閑鞋和美麗佳人高級時尚女鞋,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同行業前二位。2003年,集團實施多元化投資,先后在重慶市璧山縣投資10億元、征地2600畝、建設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在四川成都建立康華生物制品公司,在湖北黃岡建設高檔商業步行街,在浙江溫州聯合其他八大行業龍頭企業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民營財團——中瑞財團,公司在穩健經營國內市場的基礎上,聯合意大利鞋業第一品牌GEOX等跨國公司,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記者手記 品牌國際化才有生存空間 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中國的優勢一直是低人力成本,商品廉價競爭力,全球加工基地和生產車間,這既是中國的幸運,也是不幸。 在產業鏈中,產品設計和經銷方(一般是品牌擁有者)掠奪了豐厚利潤,而制造方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利潤有時非常微薄,人家吃肉,中國絕大部分企業“喝湯”。 聯合國《1997年投資報告》統計,全球有44000個跨國公司在國外有280000個子公司和附屬企業。所有的著名品牌都是為跨國公司擁有。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世界十大著名品牌中無一有中國品牌。“MadeinChina”僅僅是價格低廉和質量粗糙的代名詞,低成本勞動力聚集的“血汗工廠”的象征。 當我們喝著可樂、穿意大利服裝、開寶馬車的時候,我們為什么欣然接受而無反感?這些國際品牌已經成功地超越了文化、地域、民族、國家的界限,成為一種全球共享的時尚和流行。 因此,中國本土企業必須品牌化,品牌必須國際化!在能帶來高利潤的品牌體系中,如何、何時能夠出現中國本土品牌的身影? OEM就是通常稱“定牌生產"或"貼牌生產”。OEM的委托方擁有產品設計和品牌營銷方面的優勢,制造方則在制造成本上有明顯的優勢。 但是,OEM并不能走通品牌國際化的道路。OEM企業不擁有生產自主權、不擁有核心技術和原創能力、缺少市場的了解、最主要的是缺少自己的品牌,與國際消費者隔離開了。 中外合資合作經營模式則更多見。包括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以及外商獨資企業的合作伙伴(上游供應商、下游銷售代理商)。在這類合作模式中,可能出現中方控股,也可能出現外方控股;在市場操作中,可能是采用中方品牌,也可能采用外方品牌。 但這類合作模式已經出現了兩個讓本土企業異常困頓的癥狀:一是諸多外方通過高超的技巧,把本土品牌冷藏、或者做窄、做死,并最終以國際品牌取而代之;二是市場上形成一種頑固的消費者反應,即對本土品牌的冷漠,而崇拜國際品牌。 但是,這類合作模式的最大問題,還是本土企業和本土品牌始終無法通過合作走向真正的國際化,在國際品牌體系中占據位置,獲得高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