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為你歡喜為你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3日 10:26 東方網-文匯報 | ||||||||
沈堅 ●中華老字號是積淀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品牌,是中華商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工商業的精英,是中國名牌經濟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強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老字號同樣有著無法回避的弱點: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產品滯后,設備落后,
●凡是青春常駐的老字號皆有明顯的共性:都能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創新,經營理念創新,產品創新等;都注重文化內涵的充實;都有稱職的掌門人 這幾天,一大批中華老字號企業“掌門人”聚會杭州,參加中國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并舉行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老字號掌門人的高峰論壇。眼見得一張張國人耳熟能詳的金字招牌,耳聽得掌門人和專家們對老字號的評說,心里是一半歡喜一半憂。 老字號是什么?老字號就是品牌,是消費者對某一產品或商家的認可和傳誦。筆者十分贊同專家對“中華老字號”的詮釋:中華老字號是一個輝煌的稱謂,一個積淀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品牌。老字號的開創和發展,蘊含了幾代民族企業家的艱辛和傳奇,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慧的頭腦,憑借著堅韌不屈的性格和誠信重義的美德,創造了璀璨耀眼的品牌。老字號是中華商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工商業的精英,是中國名牌經濟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強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這一詮釋是對“中華老字號”的精辟概括,合乎“中華老字號”的基本特征。茅臺、胡慶余堂、同仁堂、萬隆、景陽觀、全聚德、吳良材、恒源祥、東阿……無不合乎這一特征。 老字號雖然都無一例外地擁有一塊金字招牌,但這金字招牌卻并非是天然的聚寶盆。解放初,我國各地的老字號有上萬家。1990年,當時的國內貿易部對老字號進行了篩選,重新確認了1600家“中華老字號”并授予金字招牌。今天再來看這些老字號,用“慘淡經營”作描述并不為過。一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在1600家老字號企業中,勉強維持現狀的已經占70%左右,長期虧損、面臨倒閉破產的約占15%,而效益良好、已形成規模效應的僅有15%左右。在全國馳名商標企業中,只有10%的企業是中華老字號企業。 當然,老字號中并不乏佼佼者。3年前,上海恒源祥公開拍賣第一億斤絨線,拍賣價高達89萬元,獲得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毛線”的美譽。而差不多與恒源祥同時進行拍賣的上海另兩家老字號品牌拍賣卻以流標告終。杭州市也曾將一些老字號的商鋪產權公開拍賣,有些商鋪成交后買家卻將商號改了名,老字號品牌價值蕩然無存。 杭州河坊街有兩家老字號:萬隆和景陽觀。萬隆火腿莊創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專營火腿鹽肉萬隆醬鴨。景陽觀創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銷售自制醬菜出名。由于體制和機制的問題,民營性質的萬隆生意十分紅火,而國有性質的景陽觀則在1990年代初開始走下坡路。2002年,萬隆公司控股了景陽觀,為景陽觀注入了新的機制和活力。如今,兩塊金字招牌都是老樹新枝,煥發了青春的活力。 俗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老字號亦然。老字號既能成為企業前進的動力,也可以成為滯緩企業發展的包袱。老字號確實是金字招牌,確實具有上文中專家詮釋的輝煌內涵,但老字號同樣有著無法回避的弱點: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產品滯后,設備落后,觀念陳舊,并且大多有人員老化、虧損負債的歷史包袱。如果囿于傳統的體制和機制,抱守老字號的招牌,靠著單一的傳統產品做生意,那么,金字招牌也會黯然失色。這是多數老字號衰落的根本原因。 但老字號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財富,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不管是老字號的傳人,還是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都應該為老字號的傳承作出不懈的努力。研究那些青春常駐的老字號的成功秘訣,發揚光大這些老字號的成功經驗,也應該成為政府部門和經濟界人士的新課題。 筆者以為,凡是青春常駐的老字號,皆有明顯的共性:都能創新;都注重文化內涵的充實;都有稱職的掌門人。 要保持老字號的活力,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創新,經營理念創新,產品創新等等。幾年前,經營不善的老字號杭州胡慶余堂由于被青春寶集團兼并,體制機制全面創新,僅僅一兩年時間就扭虧為盈。胡慶余堂返老還童的秘訣就是創新。 老字號其實也是一種文化遺產,它們是記錄和傳承中華商業文明的鮮活載體。我們這一代有義務將老字號接過來,傳給后人。這就需要讓老字號吐故納新,吸收各種新的文化元素,使老字號綻放新芽,返老還童。前不久,全聚德投資1000余萬元拍攝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樓》,再現全聚德的歷史和輝煌。此劇在央視播出半年來全聚德聲名更盛,銷售額猛增50%以上。這就是文化內涵充實之后的碩果。 稱職的掌門人是老字號再現輝煌的關鍵因素。創新和文化充實需要有人執行,老字號的掌門人就是這執行人。筆者發現,在占總數15%的成功老字號企業中,幾乎無一例外地有一位稱職的掌門人或者掌門的團隊。文匯報記者曾經寫過一篇《百年名店看興衰》的特稿,就杭州兩家同類型的百年老字號作了對比。其中,樓外樓的掌門人20年未變,這位掌門人以發揚光大樓外樓的金字招牌為己任,將一家百年老店執掌得四海揚名,連鎖店逐年遞增,樓外樓的品牌價值達到了歷史的極至;而另一家老字號卻連年換帥,掌門人如走馬燈似地換了五六茬,最后到了摘牌易主的地步。 當然,政府在老字號的保護和發展上也是有所作為的,比如制訂老字號保護的政策,為老字號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牽線搭橋、鼓勵成立老字號企業協會,組織專家為老字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把脈,等等。 “中華老字號”遇到了一個好時代,應該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作者為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