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C”、“E”、“O”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0:1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朱長城/文 2001年,戴偉民砸掉了自己的美國鐵飯碗——大學終身教授,創立了芯原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這家IC設計公司以數據庫知識產權許可費及專利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實現了跨國布局,并已擬好了上市計劃。 從教授到企業家,戴偉民認為轉換事業跑道的主要動力在“相信中國人能搞好IC的信念”。當時,擁有工程師技術背景的戴偉民發現,大陸從事IC設計的歷史和人數都要超過臺灣,但IC產業卻并沒有在大陸蓬勃發展起來。由此產產生了創業的愿望。 但創業需要的不僅是抱負,也需要謹慎理智的運作。戴偉民首先在全球布局時,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狀況的差異化。每一個區域設計有不同的戰略。他逆勢操作,在大陸IC設計業高潮正旺之時,仍然謹慎的將分公司先開設在臺灣地區,積累服務大陸客戶的經驗。經過幾年的積累,然后才在上海張江開設分公司。而此時競爭對手才發現大陸IC設計市場的紕漏在“能生產,不能銷售”的困境。這為芯原奠定了很好的市場基礎。 在全球布局基礎上,戴偉民考慮的問題是,“有的時候不是技術創新,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由于國內IC設計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期,企業間的淘汰賽不可避免,而剩下的公司,也存在公司不大不小,無法上規模的窘境。戴偉民的解決之道是,堅守設計的原則,不做制造,也不貼牌,“貼牌以后,你和客戶成為競爭對手了”。而設計服務則追求可重復性,背后要有優秀的IP,包括自行開發以及收購而來的IP。而這些核心 堅持設計服務的優勢在于,設計服務沒有中心產品,也沒有市場中心,可以應用到很多行業產品之中。芯原就可以在德國為BMW和Mercedes設計汽車電子產品,又可以在國內為mp3、mp4等消費電子提供設計服務,數量多達每月300萬顆。在這個IC設計業的戰國時代,“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戴偉民強調芯原的成長之道。 持續的成長自然引發了 在公司的成功要素面前,戴偉民將自己放在了客戶和員工之后,“C代表客戶,E代表員工,O代表投資者。這個順序也代表了一種價值的順序。首先,這個公司一定要有很好的客戶,對他們有很好的服務,這對競爭非常重要。第二個就是團隊、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盡管CEO要對董事會,對投資者匯報,但我還是把O放到最后,前面兩個做好了,自然就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回報。” 就設計服務來說,人是更重要的財產,要服務于各種客戶。所以,如果說人走,設計的IP也會帶走。員工的價值在芯原至為重要。“對我們來說,技術和人員是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除了人以外,我們沒有什么的資產。特別我們在上海,關鍵要把人這方面搞好,穩定這個團隊。”而他的競爭對手,往往直接采用薪水加倍的辦法,挖取更好的人才。因此,單靠薪水的誘惑,不能保證員工隊伍的穩定。“很多公司實際是利益管理、權利管理。而我最寶貴的經驗就是人性管理、文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