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優雅馬雪征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21:29 《中國商人》雜志

  文/李匙

  4月下旬,出現在亞洲博鰲論壇上的馬雪征依然優雅。

  她就是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馬雪征,在業界和傳媒的口中,她甚至有“亞洲女性第一人”的稱呼。她曾經連續3年榮登《財富》雜志所評選的全球最有權力的商業女性的
榜單,因主導聯想與IBM個人電腦部的并購案而名聲大噪。

  一位香港的分析人士指出,“楊元慶信任她,在很多事情上依賴她。聯想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聯想,馬雪征功不可沒。”

  但在馬雪征看來,“沒有聯想就沒有我,不是我特別強,而是聯想特別強。我幸運,因為我坐在了這個位置上。”她很謙虛。

  平日里的馬雪非常低調,對于公眾來說,她具有相當的神秘感。說她神秘,因為較少接受媒體采訪的她被太多的“傳聞”籠罩,比如傳言馬雪征持股兩倍于柳傳志,身價早已過億等等。對于這些“傳聞”,馬雪征總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了之,依然堅持一貫的原則———只談聯想、拒談個人。

  現在的馬雪征對自己在聯想的定位很明晰:“一個企業是不是成功的,CFO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部分。在聯想并購案之后,是否能將兩個企業真正合并到一起,作出一個成功的事業呢?可能更重要的它的戰略發展計劃。有一步、兩步三步的戰略發展計劃,以及在戰略之后堅定不移的執行,這點恰恰是聯想原來的團隊最強的兩個部分,就是戰略的制定和執行。這兩點可能是對管理層最大的壓力,當然也是CFO的巨大壓力。”

  歷史定格的時刻

  2004年12月8日,馬雪征帶領的團隊完成與IBM長達數月的艱苦談判,聯想正式宣布收購IBM全球PC業務,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PC生產商。

  這次跨國并購,使得聯想在國際化的征途上邁出了很大的一步,收購IBM PC業務為聯想提供了開拓全球市場的契機,在這個過程中,馬雪征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起那次談判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馬雪征依然記憶猶新,“我們在價格上的談判,非常辛苦,當時IBM的這個價格到了13億美元,而聯想就在11億美元那不動了,當時的壓力很大,不只是談判條款的壓力,還有一個競爭對手的壓力。我們時刻可能丟掉了這單交易,在13億和11億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東西,就是說很小的一件事,其實不是什么大事,IBM就突然終止了所有談判。”

  馬雪征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她和她的同事在紐約一個叫DownTown的地方談判。談崩了,然后就IBM所有的團隊全部撤回,然后所有在各地的談判都終止。因為馬雪征她們不僅在紐約,在其它的幾個城市談判全部終止。談判結束后,整個一個周末禮拜六、禮拜天馬雪征都處于一個非常困難的一個境地。

  “當時非常的焦慮,因為那個時候已經確認這個交易的確對談判雙方是互利的。這個交易是不能丟的,但是我們又不愿意這樣輕易地加價,所以很焦慮。最后的辦法是我們只好非正式接觸。所以當時談判團隊的核心團隊的4個人和對方核心談判的3個人在一個中間的酒店,我們自己做了一次秘密會晤,大家坐下來以后呢,還是做了一個妥協,就是我們把價格加到了這個12億美金,最后降到12.5億美金成交。”

  長久以來,IBM一直被看作是計算機的代名詞,1981年,正是“藍色巨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當后起的聯想將IBM龐大的PC部門并入自己麾下時,怎樣順利整合兩種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盡早發揮協同效應,是新聯想必須經歷的一次考驗

  當IBM中國部的員工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后,有人哭了,但馬雪征覺得這并不奇怪。因為在中國,能加入有百年歷史的IBM這樣的公司是一種榮譽,一種很高的榮耀。“當突然被一間中國公司給買掉的時候,就在中國的市場上產生了一個震驚。另外聯想在中國市場也確實是有很大的聲望和很大的競爭力,所以會覺得有被整合的個人風險。”

  馬雪征感覺聯想是一個創業文化的公司,用她的話說,創業文化的公司意味著一種強烈的學習愿望,因為它有強烈的上進的要求,所以會不斷地接受新東西去學。“只要好就學,學得像不像慢慢來。在這種創業文化指導下的企業,學習的速度和融合的速度是挺快的。”

  馬雪征說,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在宣布了交易之后,曾給大家提出3個要求———第一個叫做“互相尊重”,第二要“坦誠”,第三是“妥協”。她解釋說,在兩個大家都認為是文化不同的公司,就算是文化相同,做法也未必相同的時候,確實要考慮雙方對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該妥協的地方就要妥協。所以在交易宣布之后到現在,馬雪征感覺雙方團隊的磨合進展是令自己驚訝的。

  分析師和管理人士認為,有待觀察的問題是一個擁有值得驕傲的歷史但沒有管理大量海外業務經驗的中國企業如何整合一家同樣具有鮮明色彩的美國旗艦企業。在這方面,馬雪征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為了和行業領頭羊戴爾公司一決高下,馬雪征采取了務實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削減運營成本方面。

  博雅公共關系公司的沃爾夫表示,馬雪征手握大權,她向所有員工都發出了這樣一個清晰的信號──如果沒有我,你們恐怕連飯碗都保不住。

  身份的轉變  

  1990年,在仕途上順風順水的馬雪征決定離開中科院,加入聯想。當時聯想和中科院所處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與今天的聯想更是相去甚遠。這里沒有以前接觸的學者、大使、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要融入商界,必須要把自己變成商人。

  當時的柳傳志(原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不能想像一個中國科學院的正處長而且馬上就要升更高一級的這樣一個位置的人,能夠離開科學院,進入他這個當時只有十幾個人的公司,他不相信。他總覺得這個背后有問題,所以征求了大家的意見,但是沒人反對。

  回憶起與柳傳志的第一次晤面,馬雪征用的居然是“震撼”二字。

  她說:“當時聯想在香港的工作環境非常艱苦,是個坐落在破舊工業區的小公司,但柳總卻是胸懷大志、雄心勃勃,反差太大了。我為什么被震撼?聯想當年是中科院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柳總和他的部下們談宏圖、談戰略、高談闊論,如同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將軍,非常不一般。”馬雪征承認,她之所以從中科院處長的行政位置上下海,極大程度上是被柳傳志的個人魅力吸引。

  那個時候,有很多公司比聯想的知名度和實力遠遠要大的多,為什么聯想對于馬雪征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我覺得自己這個決定做的比較對。因為聯想當時對我的吸引力不是因為公司大,也不是因為看起來經濟待遇各方面都好很多,完全不是這樣。我真正被它吸引是在1988年聯想在香港開業的時候。當時我陪周光召院長作為剪彩嘉賓到了香港,給我的一個感覺是很振奮,振奮甚至于震驚的感覺——一個十幾個人的小公司在一個完全不能想像的一個辦公區里工作,實際上是一個工廠區,電梯都是貨梯。所以當我進入這個電梯的時候,是跟一幫光著膀子、搭著條毛巾的運貨工人一起上去的。”

  馬雪征沒有想到聯想會在這種地方辦公。之后她就坐在一個辦公室里聽柳總給周院長匯報公司的前景,所講的內容,確實是聯想公司的一個宏圖,如何能借助香港這個地方變成一個走向國際的公司,她當時無法想像無法將這兩個圖片合在一起——就是當時上電梯的圖片。

  這兩個圖片在她腦子里一直是非常強烈的黑白對比。但隨著柳總的介紹,馬雪征還是很受觸動。在一年多之后,她做了一個決定——去聯想。

  1997年,馬雪征主持聯想香港、北京聯想合并,一個嶄新的聯想瞬間誕生于國際資本市場前沿,馬雪征也被任命為聯想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馬雪征把聯想香港總經理呂譚平的去職說成是平和的分手,“合并之后,他當時的股份就被攤薄了,因為聯想把北京資產注入到聯想香港了。他最后還是選擇了離開,臨走時大家很友好,柳總勸他別賣聯想股票,他走的時候股價是5角錢,到今天為止他仍然持有聯想的股票。”這是馬雪征在聯想親歷的第一場“事變”,之后的她愈發成熟、穩健,備受柳傳志賞識,一步步漸入聯想權力核心。

  2000年,馬雪征在聯想一系列重大行動中表現出色。其中包括聯想入主贏時通、聯想與電訊盈科合作、聯想的拆股、聯想籌備風險投資基金,以及聯想與AOL時代華納達成戰略聯盟等等。又是在她的運作之下,聯想集團以12.5億美元收購美國電腦巨擘IBM,對國際電腦業造成巨大沖擊。新聯想Lenovo同時收購ThinkPad和Think-Centre兩條生產線,令這間中國公司躍身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產商。

  馬雪征之于聯想,意義重大。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曾開玩笑說:“我是給馬雪征打工的。”因為馬雪征是幕后操作聯想資本運作的人。在香港投資界:她的聲望甚至超過柳傳志。馬雪征自己卻說“沒有聯想,也就沒有我馬雪征的施展之地。”“有柳老板在那里撐著,我有一種在大紅傘下做事的感覺。”就像《財富》雜志評價的那樣:“楊元慶信任她,在很多事情上依賴她。她是聯想之所以成為聯想———中國最好的公司之一的一個重要原因。”

  魅力女人

  在資本市場的長袖善舞、在國際交往中的游刃有余,也一舉奠定了馬雪征在業界的地位和影響。雖然她極力保持低調。

  據一位和馬雪征一起與時代華納籌建互聯網合資企業的人士稱,馬雪征自認不如柳傳志那樣具有遠見卓識,在一定程度的確是這樣的。這位人士回憶說,馬雪征有一次因為航班延誤滯留在杜勒斯機場(Dulles Airport)時就坐在地上。在這位同事眼中,馬雪征是一個把高貴和勇敢兩種氣質融于一身的人。  

  “因為我一直感覺無論是在商界、還是在政界,我都把自己看成一個中性人,沒有覺得我是一個女性。為什么呢?首先我并不覺得我在商界或者在其他領域受到了任何因為我是女性而受到的一些障礙、發展的阻礙,或者是有人對我有任何的奇怪的眼光,我并沒有這個感覺。我覺得我是在一個完全公平正常的環境里和所有的人一樣在工作。”

  馬雪征說每一個家庭的快樂都有它自己的原由,主要在于自己去怎么處理這件事,“我比較幸運,無論是先生還是女兒都很支持我的工作。當然,這也來自你如何正確處理這個關系。在我女兒剛剛4、5歲的時候也是我最忙的時候,下了班先要回家把飯做成半成品,再沖出去參加晚上的商業應酬,然后我先生做下一半的晚飯,這種事情我經常做。所以,實際上你要想使自己的事業能夠有一定的成功,要把你的工作做的更好,時間分配得更好,可能你在另外一方面就要做一點犧牲。馬雪征說,也許時間可能更緊,但是要首先有自己的思維,要有意識把關系處理好,這樣是可以做到的。

  作為女性來說,馬雪征認為她確實是可能要比別人付出更多一點的時間或是精力,特別是在一個比較傳統的觀念的影響下。“比如,女性應該照顧家庭,女性的性格應該不要像男性那樣強悍,應該更多一些柔性……所以我可能會有這樣的傳統觀念。”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