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航線 企業家容易迷失的四個節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4日 15:07 中國經營報 | |||||||||
北京錫恩管理顧問公司總裁 姜汝祥 任何一個新年來臨的時候,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用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話來說,最悲哀的事,莫過于用最高的效率做錯誤的事。所以,不要迷信你的車跑得快,如果你的方向是錯誤的話,那么小心,你可能正面臨被淘汰。
誤區1:戰略不明時的做大做強 沒有什么比迅速做大做強更吸引企業家的了,特別是有盛大、百度、蒙牛這類奇跡存在的時候;特別是企業所處的宏觀行業環境,是在一種想不高速增長都難的時候。我們的總裁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不在三五年成為億萬富翁,不成為幾十億的大公司就是失敗。 最近在讀福特公司的傳記,我是帶著一個問題讀的:是什么力量讓福特在一夜之間,把工人的日薪提高到5美元——那幾乎是當時工人工資水平的一倍。讀完之后我發現,在實行這一政策之前,福特一直受到工人經常離職,招不到熟練工人的困擾。在決定提高工人工資,以吸引足夠優秀工人的前夜,福特也痛苦不已,因為那畢竟是一筆錢呀。但最后,他還是決定把工資提高到日薪5美元。因為他知道,有種神秘的力量決定他的行為——那就是戰略:他明白了決定企業強大的不完全是他,而更多的是那些似乎默默無聞的員工。 所以,有歷史學家評價,福特這一做法,把美國的工業民主主義進程加快了至少30年。試想一下,如果福特是在侵占員工利益,在忽視客戶價值的情況下迅速做大做強,會是什么結果?所以,當我們的總裁渴望迅速做大做強的時候,問問自己,你憑借什么做大做強?沒有遵循時代發展趨勢,遵循規律的做大做強,無異于自廢武功。 誤區2:權力來源不明下的民主管理 正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我們,異常反感權力集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老總,正在熱心于民主管理——提倡員工對企業不合理的現象大鳴大放,提倡管理人員與員工打成一片,提倡企業解決問題的時候百家爭鳴。 作為研究企業的專家,我很奇怪一件事:沃爾瑪憑什么成為全球第一?創造一天銷售額突破15億美元的奇跡,這真的難以想象。我在研究沃爾瑪時,發現有一件事非常吸引我,那就是它的“三米微笑”——那是在一個圣誕節,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把所有員工召集在衛星電視前,要求所有員工與他一起宣誓:“從今天起,我莊嚴宣誓并做到,只要任何顧客,走進我的三米線內,我必定笑臉相迎,必定看著他的眼睛,微笑問候:有什么可以幫你的嗎?” 幾十年過去了,全球上百萬的沃爾瑪員工,仍然在實踐著這一宣誓。像這類東西在沃爾瑪還有很多,比如每天清晨全球所有沃爾瑪員工,都會聚集在沃爾瑪大旗下歡呼“沃爾瑪口號”,比如沃爾瑪對所有顧客要求做到“日落前必須完成”。 所以,我覺得,認為企業不需要強權,那是一個假話。問題的關鍵不是需不需要強權,而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強權——如果你的權力像沃爾瑪一樣,源于客戶價值,源于員工成長,源于公平交換等等市場公理,那么,建立在這些原則之上的權力,當然神圣不可侵犯,否則如何幾十年如一日?而這不是強權又是什么? 誤區3:以人為本 我覺得在商業上,以人為本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概念。這個概念在中國的流行始于諾基亞的廣告:以人為本。但我查了一下諾基亞廣告的原文,發現原文是“connecting people”——直譯是“使人聯結”。不知道譯成中文,一個手機怎么就成了莫名其妙的以人為本了。 萬科是頗講“人本主義”的公司之一,這從它的創始人王石處理一個事件中可以看出:一個員工下班后,偷開公司的車與女朋友外出,結果出了事故,女孩死了。王石覺得很內疚,決定每月從自己工資中拿出一部分,資助這位女孩的父母,直到二老去世。 但這種處理方式據說受到萬科管理層的批評,因為這違反了萬科提倡的職業化原則:總裁行為不僅代表著自己,也代表著公司,在一個與萬科有關的事件中,總裁的“以人為本”,要遵循公司的商業倫理而不是一般社會倫理:因為公司不是社會福利慈善機構。 顯然萬科是“以本為人”,而不是“以人為本”:萬科強大,并不是由于王石的“人文心腸”,而是王石在萬科強調的陽光透明體制、社會公平回報、企業公民責任,而這一切,才是萬科強大之本。以這樣的“本”來要求萬科的人,這才有了萬科核心價值觀之——“尊重人”。 所以,我覺得只有政府與社會才有資格談“以人為本”,而企業還是談實實在在的“以本為人”比較好。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遵循它的經濟組織屬性:企業是靠正道賺錢來支持社會正義的。在遵循市場經濟原則與法制規則之下(注意這個前提要成立),做公司,還有什么比不賺錢更能夠傷害社會的?沒有了這個本,企業的員工又能夠從企業獲得什么? 誤區4:打垮競爭對手 我看到許多中國公司一成立,就會提出把××公司打倒或擊垮××洋品牌的目標。 看到這些豪言壯語,我覺得很奇怪,本來做企業就是為客戶提供價值,通過提供價值獲得回報,你打垮對手干嗎?難道你打垮對手,客戶就一定購買你的產品?你就一定能夠持續? 我覺得,把競爭對手作為戰略的起點,是戰略理論與實踐中一個最大的錯誤。全球商業應用軟件的領導者,SAP的副主席哈索·普拉特納說過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值得企業家們珍藏:“我對我們是否超過競爭對手不感興趣。真正的考驗是,即使我們并未推銷我們的產品,仍會有許多買主找上門來嗎?” SAP公司的強大就證明了這一點,能夠成為全球商業應用軟件的領導者,并不是他們打敗了IBM或是微軟,而是時勢造就了他們:企業需要信息化溝通與控制來減少管理成本,而SAP公司是滿足這種需求最快甚至最好的公司。 這就是戰略的出發點。決定企業長盛不衰的并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市場規律和客戶價值。懂得了這一點,經營企業的思維就會完全不一樣。有時候,我們不僅不打擊對手,甚至還要有意幫助對手,扶持對手,甚至與對手合作。道理很簡單,如果這樣做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大價值,并且公司也獲益的話,為什么不?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最悲哀的事,莫過于用最高的效率做錯誤的事。所以,不要迷信你的車跑得快,如果你的方向是錯誤的話,你可能正面臨被淘汰。 2006年,企業家將要面臨四個誤區: 1.沒有明確戰略的情況下迅速做大做強。 2.在沒有明確權力來源的情況下推行民主管理。 3.以人為本,把企業當成一個福利慈善機構。 4.集中資源打垮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