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CXO > 正文
 

浙江企業遭遇瓶頸 傳化徐冠巨痛陳浙商軟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9日 11:01 瞭望東方周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慎海雄 報道

  外國公司用品牌而不是產品打敗我們

  “浙江經濟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正在悄悄地發生巨變,創業時期留下的后遺癥日益凸顯。”

  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面對新的挑戰,浙江人需要反思:浙江民營經濟持續發展的“軟肋”何在?后勁在哪里?

  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這位浙江民企領軍人物對浙江民營經濟進行了點評。

  賣環境、賣資源、賣勞力,最后落個傾銷的罪名

  《瞭望東方周刊》:近年來,浙江省成為被控傾銷的“重災區”。

  徐冠巨:對。我們應該反思——從深層次看,浙江塊狀經濟的優勢是否得到了持續發揮?是否通過合作培育了在中國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是否有通過合作與競爭促進企業加大科技、品牌和人力資源等要素的投入?

  應該說,浙江的塊狀經濟突現了一些龍頭企業,在一定時期體現了它的優勢,創造了一批品牌,也帶動了一方經濟。但龍頭企業和品牌企業還是少得可憐,而且層面也顯得不高。

  同時,由于行業自律和行業規范的欠缺,上下、左右的合作與競爭機制沒有很好發揮,形成了無序競爭、簡單模仿。這不但擠掉了技術的投入,也擠掉了人才的培養,更擠掉了品牌的建設。

  許多企業采取低價競銷策略,不僅損害行業利益,也影響到整個行業在國際上破除貿易壁壘的努力。

  我們賣環境、賣資源、賣勞動力,到頭來落了個傾銷的罪名。面對新挑戰,浙江的塊狀經濟必須站起來、強起來。

  不足變成一個個的問題迎面而來

  《瞭望東方周刊》: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原來的模式能適應新情況嗎?

  徐冠巨:在短缺經濟時代,在市場對商品品質和品牌沒有提出要求的時代,我們抓住客戶需求,擴大產能,逐步形成了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并對產品進行了成功的銷售,許多產品在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占有了很大的比例,浙江堪稱市場大省。

  但在資源瓶頸日益凸顯的今天,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品牌競爭日益顯現的今天,浙江能否由市場大省變成市場強省呢?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原來集聚的市場優勢正在快速減弱,而原來的不足正變成一個個的問題迎面而來。

  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來看,以便宜出名的浙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

  首先,價格控制能力大大削弱,如2004年,浙江能源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了13.4%,而工業品出廠價格只上升5%,由此造成的工業減利達900億元左右。

  其次,浙江企業習慣于采取低成本的產品競爭策略,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以低成本為主要競爭力,其結果只能屈居國際垂直分布的末端,只能分得國際市場最淡薄的利潤份額,大量出口產品處于不利的國際貿易地位,屢遭各種非關稅壁壘的限制和反傾銷指控。

  據浙江省經貿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美國貿易救濟立案調查的20起案件中,涉及浙江的就達18起。

  在國際市場上,“浙貨”有多少科技含量高、勞動生產率高、附加價值高的“三高”產品呢?有多少產品不用擔心貿易壁壘、技術壁壘?

  外國公司用品牌打敗我們

  《瞭望東方周刊》:浙商為什么會遭遇發展瓶頸?

  徐冠巨:技術、人才、品牌等發展型要素的投入明顯不足,這是浙江企業遭遇瓶頸的深層次原因。

  研發投入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水平較低,是浙江經濟發展的“痛處”。即使3%的研發費用可以在稅前列支,許多企業也不愿利用這一政策。技術上主要是引進設備,模仿生產,貼牌為主,離自主創新很遠。

  不少企業卻因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淪為“打工企業”,如一個售價70美元的國產MP3,付給國外的專利等費用約為40美元左右,留給企業自己的利潤空間大約只有1-2美元,這樣的情形在浙江民營企業中屢見不鮮。

  從發展戰略來看,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才能有效避免產業技術“空心化”的危險,但我們的民營企業中有多少民營企業具備自主開發的能力,又有自主知識產權?多少企業能夠通過知識產權的許可、轉讓而獲取收益?

  人才培養意識不強,投入不夠,尤其是新興產業,人才更是匱乏。到處搶挖人才的背后是人才瓶頸。人才總量與經濟總量的增長不相適應,人才的質量水平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不相匹配,人才保護力度與日益劇烈的競爭形式不相適應。

  許多企業舍得花錢買一流設備,但不愿花錢培養一流的人才,所謂“一流的設備、二流的人才、三流的產品”,就是我們這些企業的真實寫照。

  品牌意識弱,品牌投入不夠。浙貨在世界市場占有很大的比例,卻往往打不出自己的品牌;許多企業貼牌生產、借牌生產,淪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廠。大量消耗資源與能源,甚至污染環境,賺取的卻是極少一部分的加工費。

  比如,一雙耐克鞋,生產廠商只能獲得幾個美分的加工收益,而耐克公司憑借其品牌卻能獲得幾十甚至上百美元的利潤。

  又比如服裝產業,中國是服裝大國,浙江是服裝大省,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人們都可以發現“浙江制造”的服裝在銷售。但浙江又是一個服裝小省,在世界任何高檔服裝店中,人們都很難找到浙江品牌的身影。

  最近,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博覽會上,除國際品牌之外,參展的700多家國內企業的上千個品牌中,沒有一個真正能夠稱為公認的國際知名品牌,其中包括浙江的許多企業與品牌。

  成本優勢在減弱的同時,品牌劣勢日益凸顯,并成為制約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品牌力是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國公司用品牌打敗我們而不是用產品打敗我們。

  要反思自己,我們有多少企業是國際知名企業呢?我們有多少企業具有很強的品牌力呢?我們又有多少企業具備與國際知名企業進行品牌競爭的能力呢?什么時候浙江企業出“品牌”讓別人給我們貼牌生產?

  浙商不同程度地存在浮躁的一面

  《瞭望東方周刊》:浙商怎樣才能基業常青?

  徐冠巨:浙商精神成就了浙江的輝煌,但浙商需要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短缺經濟時代有膽量就有市場;轉型時期,浙商不但要有膽量,更要有智慧。短缺經濟時代有激情就有市場;轉型時期,浙商不但要有激情,更要有謀略。短缺經濟時代單干就有市場;轉型時期,既要埋頭苦干,更要合作雙贏。

  從深層次看,浙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浮躁的一面,需要引起重視和警覺。

  如片面的追求規模,崇尚規模,強調數字,比大、比小之風曾經比較普遍。在精與專、強與大的路徑選擇和判斷上,難免存在缺乏科學與理性的思考,偏廢了決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其他關鍵要素。

  我們也存在狹隘的一面,比如在需要開放合作的今天,浙商潛意識當中仍然心存“寧作雞頭不作鳳尾”的不利于工業文明進步的觀念。一些經營管理者也常被不切實際的“老板夢”所牽掛,想做老板,炒炒房子地皮,而不想做企業。

  不是要否定浙江民營企業的過去。作為浙江民營企業群體中的一員,我當然為浙江的民營企業感到自豪。面對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浙商惟有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方能基業常青。

  只要浙江人不為過去的輝煌所束縛,只要浙江的企業家敢于直面現實,我們就有了原動力,加上政府的驅動力,在兩種力量的作用下,浙江民營經濟必將突破瓶頸。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浙商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端 午 節
快樂端午精彩圖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