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和資本僅是工具 人才海外引進不如本土培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5日 14:30 中國經濟周刊 | ||||||||
★光華控股集團董事長 邵明路 總裁名片 邵明路,香港光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后創辦光華置業有限公司、光華服務產業有限公司、北京光華管理研修中心、光華教育管理中心。今年3月,聯合人民大學商學院推出 與那些牢牢占據報紙、電視頭條的財富500強相比,其實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才占據了GDP的更多份量;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也不是少數幾個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著的人,這些人中有經理人、企業家,還有創業者。 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卻被時代的浪潮推到管理的崗位上,或是推到了創業的道路上,成為企業家。這些人現在做著一攤事業,提供著就業機會,也掌握著一些資源,他們中很多人渴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績效,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國內管理教育和培訓的現狀卻是道道門檻,學歷、入學考試、學費、時間安排、課程編制、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老師的授課方式,都將MBA、EMBA和一些短期課程變成了少數人才能享受的“精英”教育。中國的中小企業主更需要去學習、去成長,他們必需從生存型創業者向創新型企業家轉變。 不是你要生存 而是別人要你生存 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的領導者,他們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企業能更好地發展,但是發展的前提是生存,那么首先要明白的是,誰能讓你的企業生存下去。 一個企業往往是從滿足了某一類需求而誕生的,但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漸漸就忘了這個“本”,只從自己的需要出發,需要擴張就多元化、需要賺錢就向高利潤區進軍、需要資金就上市……而做這些的理由就是: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其實這時候最該向自己發問,誰需要我生存?如果是“你要生存”,那被動局面就隨之而來了,要為生計發愁,要為競爭苦惱;而如果是“別人要你生存”,主動性就體現出來了,被需要就已經成為生存下來的理由和發展的動力,在相互依存的關系中,你會在滿足別人需要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當然,主動與被動轉換的真正動力并不來自“別人”,而是來自“你”,只是你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而已。 因此,所有中小企業在進行投資或者多元化發展的關口應該先明白的一個理,“不是你要生存,而是別人要你生存”。 管理者不在引進而在培養 “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德魯克曾經對我說,“你的責任不是幫助財富500強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是幫助那些中小企業,以及不是特別強的公司,幫助他們去轉變、成長。”我也意識到,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管理滯后,稱職的管理人才嚴重缺乏,這也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因為中國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國外的技術,也容易吸引外資,但技術和資本僅是工具而已,它們必須通過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發揮作用和功效。而管理者不同于技術和資本,不能依賴進口,即便引進也只是權宜之計,而且引進的人數也是寥寥無幾。 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們應該知道如何去領導企業并促進它的發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勵員工,讓他們的工作卓有成效。中國的管理者只能自己培養,他們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國的文化、社會和環境當中。 中國企業的職業化進程只是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無論是國有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還是民營企業的創業者,都需要完成由積累階段到科學管理階段的演變。也正因為這一現狀,創業者和管理者們仍然需要面臨管理科學與企業操作的融合歷程,這種融合注定是一個漫長和沖突的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