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集團整體上市是其轉型的重要節點,但遠未抵達終點
● 規模與轉型的悖論,或成為困擾方洪波的頭號難題
美的告別美的
文_本刊記者 馬鉞 編輯_房煜
看看上市公司美的電器(000527.SZ)的2012年年報,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母公司美的集團要讓其成為歷史。
去年美的電器營業收入約為681億元,比2011年的931億元直線下降了26.89%,還趕不上2010年的745億元。而另一邁過千億門檻的中國家電標桿企業格力電器去年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將美的電器遠遠拋到了身后。須知,與美的長長的產品線不同,格力所專注的不過是空調這一單一品類。
4月1日,美的電器發布公告,宣布美的集團擬以換股吸收合并美的電器方式來實現整體上市。美的集團發行A股,換股吸收合并美的電器,美的電器的法人資格將注銷。
新的上市公司美的集團和美的電器最大的不同,在于多了三塊優質資產:小家電、電機和物流業務。去年這三塊業務總營收逾300億元,其中小家電業務年營收為257億元。
雖然和格力、海爾并稱為白電三強,但格力擁有技術優勢,海爾底蘊深厚,家電行業觀察家、夸父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步塵指出,近年來美的過度擴張導致傷筋動骨,在空調冰箱洗衣機領域暫時難與爭鋒。新注入的三塊業務也許將為美的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另辟蹊徑。和大家電業務相比,這三塊業務的毛利率更高,市場潛力更大,在合并后新公司中收入份額占比將達到30%,凈利潤貢獻占到45%。尤其是小家電業務,毛利水平在30%以上。按照美的集團董事會主席方洪波的說法,“美的小家電是國內小家電行業的絕對龍頭,擁有中國最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品類齊全,多個產品市場份額長期處于絕對領先。”方洪波表示,這三塊優質資產的注入,將有助于美的“進一步鞏固集團的行業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整體上市完成后,美的將坐上家電股中的頭把交椅。方洪波說,2012年美的集團營業總收入1027億,上市后“預計成為中國制造銷售規模最大,品類最多的家電上市企業”。
方案公布之后,美的電器接連四個漲停。
只是在股市中挽回顏面,這并非美的集團此次整體上市的意圖所在。事實上,這次上市是美的戰略轉型過程中重要的一步,轉型的迫切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如何破解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關系的難題。第二,如何打破家電企業的千億魔咒,暨企業一旦跨過規模千億元的門檻,公司發展卻開始停滯不前。
首先,整體上市符合何享健的利益。業內人士猜測,整體上市的最大推手,便是何享健。在中國,老板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沖突歷來層出不窮,黃光裕家族與陳曉,馮軍[微博]與曲敬東[微博],都是起初相敬如賓,最后反目成仇。何享健將美的集團的經營管理權交給了方洪波,但美的的大股東仍然是何氏家族。劉步塵認為,美的集團整體上市,讓何享健與何氏家族對職業經理人的監督更易實現,原本難以監督的非上市業務,隨著美的集團整體上市,自然透明而可控;另外,上市之后,美的集團成為公眾公司,職業經理人處在陽光下,受到的監督不僅來自于大股東,也包括投資者、媒體和其他公眾,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對于方洪波等職業經理人來說,這次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同樣獲利匪淺。據副總裁黃曉明透露,美的集團47名中高層員工將獲得公司3%的股份激勵,這些股份來源于何享健。目前美的集團持股高管共有7名,方洪波持股占比最多,為3.6%。此外袁利群、黃健、黃曉明、蔡其武、栗建偉、鄭偉康等高管均持股3%至1%不等。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后,這7名集團高管均將身家過億。
對于第二點,2010年,美的集團繼海爾之后躋身“千億俱樂部”,2011年初,美的制定了新的五年規劃,董事長何享健表示要“再造一個美的”,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美的規模急劇擴張,產品品類達到了兩萬種,其中甚至包括足浴盆這樣的產品。
市場很快證明,何享健的計劃過于樂觀和激進了。在家電下鄉政策取消與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雙重打擊下,美的吃到了盲目擴大規模和過于依賴營銷的苦果。2011年底,美的庫存達到了歷史最高峰,不得不大規模裁員,銷售部門遭辭退的人員達到上萬名,其中不少是當年剛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
2011年7月,何享健正式提出轉型。美的追求的核心不再是規模,而是利潤;導向不再是營銷,而是產品;美的的關鍵詞不再是多和大,而是整合與重組。
美的轉型涉及股權治理、公司架構、經營模式、渠道等多方面。2012年8月,何享健交棒,方洪波接班,美的實現了從創始人時代到職業經理人時代的順利過渡;2012年10月,美的集團控股股東美的投資控股將其所持有的美的集團15.3%的股權轉讓予融睿投資與鼎暉投資兩家投資人,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為集團上市做好了準備。
美的的產業體系也開始調整,旗下制冷產業集團、日電集團和機電集團等二級產業集團被取消,實現了“集團——事業部”的兩級架構,事業部形成“9+2+1結構”,此外,制冷集團和日電集團各自旗下的中國營銷總部也隨之撤銷,渠道回歸事業部大代理模式,現在,方洪波已經表示,美的的庫存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方洪波也指出,美的已經“放棄過去盲目追求規模的發展模式”。過去一年美的砍掉多項非家電業務及低毛利產品。比如400元以下的微波爐。不過,在業界看來,美的一向喜用并購手段追求規模。4月1日,曾被美的租用五年之久的洗衣機品牌榮事達脫離美的,回歸合肥國資委并交由合肥三洋管理。合肥三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友華留下一句話頗耐人尋味:“榮事達為美的集團的白電事業已鞠躬盡瘁。”意指美的集團洗衣機業務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都很擅于用并購手段去借雞生蛋。若整體上市成功后,隨著資金的充裕,美的通過并購增加規模的籌碼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方也說,要通過改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實現盈利最大化——但同時強調,必須“在適度的規模基礎上”。
話說回來,拋卻規模,美的目前還缺乏與競爭對手一爭雄長的利器。在品牌國際化方面,美的無法與海爾相比,2012年年營收驟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美的戰略性放棄了一些利潤微薄的海外訂單。在技術研發上,美的則遜于格力。雖然美的2011年投入4億元巨資成立制冷研究院,集團規定各事業部每年必須將收入的3%投入研發,但格力的研發支出達到了全年營收的5%到10%,而且董明珠放言,對技術方面的投入“不設上限”。
即使論規模,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后,家電股營收第一的交椅恐怕也坐不了多久,因為2013年美的的年收入預計為1187億元,而格力預計將在去年基礎上增長20%,也就是1200億元。如果不想被格力又壓一頭,方洪波必須拿出更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