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韜略 運通“安靜而迅速”伺伏商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0日 11:4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美國運通 2003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第176位 2002年營業收入238.07億美元
“在全球統一的范圍內,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保證美國運通的品牌,運通不賣汽車、不賣飛機,這張塑料卡片真正也就是兩塊美金,我們主要是賣服務。 美國運通79年回到中國,我是86年回來負責中國市場的。概括來說,在過去的這些時間運通是“安靜而迅速”的發展。“ 優勢 《21世紀》:美國運通在全球五百強企業中排名一直很穩固,你們的產品有什么獨特之處吸引顧客? 賈立軍(美國運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美國運通在世界范圍內財務、旅游、投資服務領先,我們針對高端客戶精心提供便捷、完善的一系列服務。同時美國運通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客戶群體——公司卡客戶,運通不僅為他們的員工提供了便捷的服務,也為這些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財務開支監控。在《財富》雜志全球100強企業里,90家都是用美國運通的公司卡服務。沃倫。巴菲特是美國運通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他的公司持有美國運通近10%的股票。他認為美國運通對客人高質量的服務和運通的品牌是一切公司在競爭中取勝的成功經驗。 《21世紀》: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市場上,與競爭對手相比美國運通的獨特優勢在哪里? 賈立軍:我們有自己全球范圍的商戶網絡,任何美國運通的刷卡授權,都會在兩三秒、四五秒鐘之內通過各種線路到達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美國運通全球風險管理授權中心,我們授權中心的電腦是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數據雙備份、自己有發電設備、萬無一失的授權中心;所收取的信息來自全球數百萬商戶、持卡人,這些信息是競爭中至關重要的資源。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發卡公司有這樣的功能。這是美國運通獨特的競爭力。 美國運通公司在中國捐資、贊助、分發印刷品,從教育到旅游再到文化領域……安靜地滲透著 本報資料 《21世紀》:眾所周知,從事信用卡業務要進行風險控制。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市場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善,并蘊藏巨大風險,美國運通如何看待市場的風險并盡量降低風險? 賈立軍:中國市場發行的大部分還是借記卡,不是貸記卡。中國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貸記卡肯定有很大發展余地,但是如果風險管理做不好,信貸評估做不好,肯定不會有太大的開展。中國要在支付工具方面與國際接軌,還需要一個質的飛躍。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目前上海已經有了信貸評估中心,其他城市也在做很多的工作。 美國運通在全球范圍有自己封閉的商戶網絡,尤其每一筆消費都能收進信息網絡里頭,我們有全球最先進的風險管理的模式,在鳳凰城有幾百個人整天負責風險管理模式的制定和評估,很多國內去美國的經濟數學博士,都在美國運通鳳凰城的全球風險管理授權中心工作,我們的風險管理模式是在業界最先進的。目前,在這方面我們和國內同業也有著多種多樣的合作。 戰略 《21世紀》:那么,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美國運通在全球范圍堅持什么樣的公司戰略? 賈立軍:美國運通的產品在市場上有獨特的高檔次的定位、有全球統一的高水準的顧客服務,這是我們吸引客人使用美國運通產品的原因。美國運通稱客戶為“會員”,而不是“持卡人”,因為運通提供了包括支付工具在內的一整套會員服務。在全球財務銀行業中比較,美國運通盡管不像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那樣大,但資本回報率我們是最高的。我們采取的是“小而精”的戰略,但又不是單干的做法,而是全方位和伙伴展開業務合作。目前在亞太地區十三四個市場都是既有自己的業務,也有和各國銀行合作,采用“兩條腿走路”。 將來肯定會有競爭對手以新的方式和我們競爭,競爭其樂無窮,但是要學會在競爭中取勝是很重要的,也許會走點彎路、偏點方向,最重要的是不斷投入資源把基礎設施搞好和不斷創新。 《21世紀》:美國運通自1979年回到中國,是如何調整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的?怎樣擴展業務來適應中國市場需要? 賈立軍:盡管很早回到中國市場,但對美國運通而言,目前在中國市場還處在探討、調研的階段,現在很難有所結論。但是在大的原則下,我們要在中國市場成功就一定要符合這里的情況,不能把外部的東西硬搬進來。 在全球統一的范圍內,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保證美國運通的品牌,運通不賣汽車、不賣飛機,這張塑料卡片真正也就是兩塊美金,我們主要是賣服務。我們的服務是品牌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有利于品牌的增強、有利于向客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有利于經濟的回報,在這個大的前提下,一定要使我們的產品在當地市場推廣開,一成不變是不可能成功的。 美國運通79年回到中國,我是86年回來負責中國市場的。概括來說,在過去的這些時間運通是“安靜而迅速”的發展。“安靜”是因為由于政策的原因我們很多東西都不能做,不能使顧客期望太高而拿不到產品。在過去的時間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我們力爭和國內合作伙伴把工作做好,在競爭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有針對性地提高品牌知名度。近兩年業務發展比較快。隨著世貿時間表的逐步開放,我們會在中國業務越來越多。 《21世紀》:那么,在七十年代末返回中國以來,美國運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和業務? 賈立軍:一開始是做海外團隊到中國來旅游,我們七十年代在北京開始就有聯絡人員與國內合作伙伴進行合作。現在運通和國際旅行社在北京、上海、廣州有合資旅行社業務,業務增長很快。美國運通銀行在北京、上海開設了代表處,業務都是從小到大。目前美國運通在中國所有代理銀行銷售旅行支票的數量超過70%的市場份額,增長率也很快。運通卡在外卡消費方面占了很大市場,美國運通的會員的消費能力比競爭對手高三到四倍,在國內外卡的消費額中運通占有40%。同時我們也花了大量的精力、人員在中國做一些應盡的事情,通過美國運通基金進行對古文物的保護和維修、培訓中心的建立、對文化藝術事業的支持等等。 執行 《21世紀》:在戰略清晰的前提下,美國運通通過什么來保證公司戰略能得到有效執行呢? 賈立軍:一方面是企業文化。每當全世界運通的客人談到運通,都會有很重的感情上的回應,而不僅僅是在談一個信用卡,這是因為美國運通有很重要的價值觀。全球公司的價值觀使得美國運通成為個很有凝聚力的公司。美國運通一直被評為最佳雇主之一,也經常被評為給少數民族(比如我)、女性員工發展機會最多的公司之一。美國運通的CEO是黑人,很少有大型跨國有這樣的情況。美國運通所有的運作中都貫穿著這種價值觀,每個人力爭用這種價值觀來衡量自己,同事間待人處事都是有很強的團隊的精神,工作不能說永遠一帆風順,但是總的來講做事心情舒暢,所以人員外流不大。 另一方面是公司員工。美國運通選人一定要對照運通的價值觀,你一定要決心向顧客提供好的、高質量的服務,有團隊工作的經驗、能力,但也要全部負責自己的決定,而不是推卸責任,對人誠懇、尊重他人、多元化很重要,我們的員工來自全世界,都要互相尊重,對于社區有所回報,要有必勝的信心,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在企業價值觀的引導下,我們有很多的制度保證人員表現出成績的機會,在人事管理中也有很多保證使人敢說話、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力的制度安排。 《21世紀》:具體到運通的業務層面,美國運通在中國市場是一個什么樣的業務組合? 賈立軍:外卡收單是很主要的業務。外賓到處換現金不方便、在柜臺數票子也不安全,接受各種國際信用卡消費,這是中國和國際水準接軌的表現。我們這方面沒有營業執照,是靠國內銀行伙伴作為收單代理行。 旅行支票也是很重要業務。中國因私出外旅游人員、因公出外訪問人員的越來越多,我們要使中國出外人員能夠比較放心,不用到哪里都要捂住錢包、怕被搶怕被偷,這是個很大的業務。 商務旅游也是很大的業務。要讓跨國公司到中國來的客人,打個電話到美國運通商務旅游服務中心,票、飯店、迎送一切就都能安排好了。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使跨國公司人員到中國來和到其他國家進行商業活動有一樣的體驗,商務旅游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們希望隨著中國經濟不斷高速增長,中國的消費者、紅籌公司以及在中國進行業務活動的跨國公司都能夠有一個美國運通這個品牌和水準的支付工具,來使他們進行海內外消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業務。在這方在我們在積極地探索,和工商銀行的戰略伙伴關系也是這方面跨出的第一步。 《21世紀》:你提到的運通最近和中國工商銀行建立的合作,是否可以看作是美國運通在中國業務活動的重大突破?今后的發展方向如何? 賈立軍:目前政策還不允許外資銀行、財務公司直接在中國從事人民幣零售業務,這個合作的確是一種突破。美國運通在和銀行、財務公司合作發行帶有美國運通品牌信用卡的過程中,選擇比較嚴格。 我們和工商銀行合作中不僅涉及到全面的美國運通的技術,還包括整個支付工具的管理經驗。美國運通派了一批人和工商銀行一起把這個業務做起來,我們要保證他成功,不是走過場。這是國內銀行與其他組織合作無法獲得的。 對美國運通而言,這個合作重要的是在現有的條件下進入了市場。市場上不僅僅只有牡丹維薩卡、牡丹萬事達卡,也出現了牡丹運通卡。在國內我們現在沒有營業執照,工商銀行的商戶網絡可以先建立起來,為未來美國運通開展獨立的業務進行基礎鋪墊,也能幫助我們學習在國內從事消費者業務的經驗。前不久兩家跨國銀行選擇國內小銀行為合作伙伴,而美國運通在長遠的范圍內有更高的戰略考慮。(記者 姜惕麒 本報記者 于保平) .記者觀察. “牌照”之前的伏筆:從香港遷往上海是第一步 “美國運通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最早‘返回’國內的跨國公司。”美國運通副總裁賈立軍自豪地說。 早在1916年,美國運通銀行首家分行就在上海成立,在中國展開了業務活動。“當年在天津、北京、上海辦事處的舊址如今都還在。” 美國運通對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敏銳洞察,促使其積極地重返中國。 “一方面,改革開放以后,會有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外國投資者到中國來,有大量經濟能力和消費能力很強的客戶來到中國;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外資引進的增長都十分強勁,中國是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很大的推動力。跨國公司要在環球范圍內成功,中國肯定要成為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賈立軍說。 1979年,美國運通在北京設立第一個代表處,此后分別在上海、廣州和廈門開設了代表處。 雖然賈立軍毫不諱言在中國市場必須做出改變和創新,但不難發現,美國運通將繼續堅持把重點放在高端消費者和公司用戶,依靠精心的服務和獨有的信息系統優勢逐步占領高端市場。 賈立軍對此十分自信:“世界上沒有任何發卡銀行有自己全球的商戶網絡,只有美國運通有。世界上只有三個環球商戶網絡,維薩、萬事達和美國運通。美國運通的是封閉的,全是我們自己的,而對于維薩、萬事達,網絡所起的作用是全球范圍內商戶網絡接口功能和品牌的推銷,他們的網絡是靠各個銀行成員在各個市場湊起來的,在信息流轉方面無法和美國運通相比。” 不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美國運通的耐心。 盡管近幾年在旅行支票、外卡消費等方面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但由于缺乏執照,美國運通的核心業務在中國市場中還遠沒有展開,兩個月前和中國工商銀行建立的合作才算是一個突破。而在此之前的近二十年里,美國運通一直“安靜”地在公益事業、社區活動中投入大量的精力。 “這些年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政府決策人、銀行業務合作伙伴、商戶合作伙伴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都知道我們運通是做什么的了。美國運通目前還沒有可能在國內從事業務,我們還得耐心等待,隨著世貿時間表的逐步開放,我們會在中國業務越來越多。”賈立軍說。 賈立軍認為美國運通的業務開展是中國改革開放走向新的層次的重要一個標志。因為中國吸引外資邁向更高檔次、增加價值、在服務產業中進行高水準的開發,是重要的投資質量提升,而運通在這個過程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賈立軍在香港的辦公室正在遷往上海的過程之中,美國運通中國總部在上海的建立也指日可待。或許,美國運通不需要“安靜”太久了。(記者 姜惕麒) .背景鏈接. 美國運通公司在中國 美國運通公司進入中國的歷史可追溯到1916年,當年美國運通公司在香港開展銀行及旅游業務,并于1918年在上海開展銀行及旅游業務。 美國運通公司是最早在中國為其全球客戶提供服務的公司之一。憑借已有的服務機構和正在發展的合作項目,美國運通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廣泛的旅游及金融服務網絡。 1979年,美國運通在北京設立第一個代表處。此后分別在上海、廣州和廈門開設了代表處。美國運通公司的四個代表處為美國運通卡會員提供以下服務:掛失及補辦新卡、掛失旅行支票、會員咨詢、協調會員賬戶付款、代收客戶郵件及旅游協助等。 在中國超過400個城市,包括酒店、餐廳、商店、航空公司等眾多行業都接受美國運通卡簽賬。另外,美國運通公司還與中國銀行分別簽署了共享自動提款機合作協議,使美國運通卡會員在中國逾3000臺自動提款機便捷地提取人民幣。美國運通旅行支票通過28家銀行的420個銷售網點銷售。 2002年1月,美國運通公司與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國旅)一起創建了國旅運通旅行社有限公司,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家中美合資的商務旅行公司。合資公司為跨國公司、地區性公司以及國內公司提供商務旅行管理服務,包括辦理簽證,國際及國內機票預訂,酒店預訂,會議服務以及其它地面服務的安排。第二家及第三家合資旅行社也分別于2002年12月在上海、2003年2月在廣州成立。 2004年3月,美國運通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了信用卡合作協議,中國工商銀行將在中國發行首張帶有美國運通標志的信用卡———牡丹運通卡。牡丹運通卡將充分發揮美國運通公司的著名品牌、雄厚的產品開發能力以及全球網絡等優勢,結合中國工商銀行在國內的業務經驗及強大商戶網絡和服務資源,為持卡人提供境內以及全球的服務。 銀行卡業務之三國演義 美國運通中國大事記 ●1916年 在香港開展銀行及旅游業務 ●1918年 在上海開展銀行及旅游業務 ●1979年 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成立 ●1986年 美國運通銀行北京代表處成立 ●1992年 美國運通銀行上海代表處成立 ●1993年 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及廣州代表處成立 ●1994年 美國運通卡成為中國官方旅游信用卡 ●1995年 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廈門代表處成立 ●2002年 首家中美合資商務旅行公司——國旅運通旅行社有限公司于1月份在北京成立;12月份,國旅運通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與國旅總社簽署了特許經營協定,以大力拓展中國日益增長的休閑旅游市場 ●2003年2月,國旅運通華南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在廣州成立 ●2004年:3月美國運通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了信用卡合作協議,首張帶有美國運通標志的信用卡———牡丹運通卡將在中國發行。 VISA國際組織(VISA INTERNATIONAL) 1976年啟用“VISA”名稱的時候,美洲銀行信用卡公司授權其他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已經多年。早在198年,初具VISA形態、有藍、白、金三色帶標記的小卡片BankAmericard就已開始發行。 雖然VISA國際組織本身并不直接發卡,但通過授權特約商戶、ATM機和會員金融機構建立了龐大的網絡,并擁有VISA、ELECTRON、INTERLINK、PLUS及VISACASH等品牌商標。VISA目前在全世界會員機構數目超過21,000,發卡逾10億。通過遍布世界各地的2,000萬個特約商戶和超過84萬個ATM,VISA提供超過150種流通貨幣的支付、結算服務,年刷卡交易金額近3萬億美元。(2003年數據)1993年、1996年VISA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成立代表處,目前在國內擁有包括銀聯在內的17家中資會員金融機構和5家外資會員銀行。截止至2003年6月底,Visa在中國大陸發行的Visa國際卡近86萬張,自動柜員機達10,000臺,Visa在中國大陸國際支付品牌中的市場份額為74%。 MasterCard國際組織(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1978年由“MasterCharge”組織更名而來的“MasterCard”組織,是在美國銀行卡協會(InterbankCard Association)1969年向“西部各州銀行卡協會”(Western States Bankcard ssociation,WSBA)購下MasterCharge專利權之后,才擁有統一的信用卡名稱和式樣設計的。 擁有MasterCard、Maestro、Mondex、Cirrus等品牌商標的MasterCard國際組織和VISA國際組織一樣,也不直接發行信用卡,但截至2003年底,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在世界各地的25,000家會員金融機構已經發出超過6.324億張MasterCard卡片,并擁有特約商戶及ATM機超過2100萬家。全球持卡人在2003年進行了近150億次交易,總交易額達到12,700億美元。 1986年MasterCard在中國大陸發行首張國際信用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