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B股市場 > 正文
 
港股反彈曇花一現 國企再度領跌后市何去何從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27日 09:17 證券時報

  □西南證券 周興政

  上周末香港股市的上升行情僅曇花一現,本周第一個交易日恒指再度遭遇重挫,全日大幅下挫2.03%至12132.68點。包括前期走勢一直強于大盤并且多次逆市收紅的公用股在內,恒指四大類股的跌幅均在1%之上。中資股再度成為重災區,恒生國企指數以5.67%的單日跌幅高居港股各主要板塊榜首。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51精彩無線大獎等你拿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金犢獎大陸初審揭曉

  未見新的利空

  導致香港股市再遭重創的利空因素并無新意。其一,內地確認了兩宗的“非典”個案和6宗疑似個案。市場擔心若疫情惡化,勢必打擊五一黃金周到香港旅游的內地游客,相關航空和零售股必然受到影響。其二,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上表示,為了保證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切實抑制投資過熱,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要自覺配合央行的宏觀調控措施。此言論加劇了投資者對緊縮政策將波及相關企業盈利狀況的擔心,也成為中資股遭遇資金大手筆拋售的借口。

  不過,這些利空因素產生的實質性影響卻難以經受推敲。

  首先看“非典”疫情,其產生的影響和去年不能相提并論。內地官方多次表明有信心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而且內地居民并不為此感到恐慌,世界衛生組織也不打算發布旅游警告,因此疫情的影響范圍將非常有限。

  其次看內地宏觀緊縮政策對企業獲利造成的影響。且不說這些調控政策對鋼鐵等行業健康發展有利的方面,退一步講,即使一系列的調控政策對相關企業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令盈利動輒出現數倍增長的中資企業的業績平均增幅減半或者僅可保持在原有水平,也足以對其股價構成強勁的支撐。同時,管理層明確表示經濟要實現“軟著陸”,不會允許GDP的大幅波動。此外,一些知名外資機構的觀點還認為,美國和中國緊縮貨幣政策的任何舉措給香港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可以應對的,投資者并無必要感到擔心。

  這些并無新意的利空因素對股市影響之深的原因是耐人尋味的,不過也不難從近期各種媒體對內地緊縮政策的大肆宣揚方面找到一些答案。此外,以外資基金為主的資金主體在近期港股下跌行情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值得關注的。從近日聯交所披露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一些外資基金對相關重磅股份的集中減持,顯然是造成前期市場沽壓沉重的重要原因。

  為何不見上漲

  從昨日盤面上看,市值最大的兩只藍籌股———匯豐控股和中移 動的跌勢是令恒生指數受到拖累的主要因素。匯豐控股和中移 動的收盤價分別為115港元和20.85港元,移 動市盈率分別為17.6倍和12.2倍。德意志銀行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近日分別給予這兩只藍籌股"買入"和"優于大市"的投資評級,目標價分別為130港元和28港元。這在一定的意義上表明港股上升的動力并未缺失。

  國企股這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除中國人壽之外,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國電信目前的市盈率分別只有9.4倍、11.3倍和7.9倍,遠低于國際同業股份和香港主流藍籌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投資價值是非常突出的。除了業績方面的概念之外,在正常情況下中石油和中石化未來兩年之內可望最終被恒指服務公司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之列,屆時其股價翻倍也不無可能,目前介入的市場風險非常有限。而重慶鋼鐵等一些可能受內地緊縮政策影響較大的股份,市盈率水平竟然跌至5倍之下,更是令人拍案驚奇。

  國企股經過此輪回調之后,不可能象荷銀證券等機構預測的那樣被打回原形并回到2700點,原因除了國企個股突出的投資價值之外,還在于經過去年的強勢飚升,國企股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矚目的焦點。此前數年國企股價值被長期大幅低估的現象已在去年的飚升行情中被宣告成為歷史。

  同時,在近期港股回調的過程中,市場又秉承“跌勢中一致看空,升勢中一致看多”的慣常風格,看淡市場的聲音此起彼伏。不過,日前ING Financial Markets在其報告中卻預期國企指數跌至4000-4300點的區域后,可收回部分失地重上4700~4900點水平。報告指出,部份國企股市盈率約10.2倍,股息率及股東資金回報率分別為3.6%及16.5%,故并不認為國企股價過高。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港股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