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銀萬國/桂浩明
去年6月1日,滬深B股市場全面對境內投資者開放,但也從那時開始,B股陷入了漫漫下跌的態勢之中。一年多過去了,現在滬市B股指數比去年最高點要跌去35.5%,深市則跌去40.39%。與此同時,兩市B股的成交量也大幅減少,往往一天才幾個億,出現了嚴重的萎縮局面。顯然,這樣的市場態勢,是與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不適應的,更是和加入WTO以后的形勢不相協調的,
也有悖于向境內投資者開放B股的初衷。重振B股,不但是眾多投資者的愿望,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那么,導致B股發展受阻的原因在哪里呢?有人認為是缺乏機構投資者。根據現在的規定,境內機構投資者(包括證券公司),是不能自營B股的,也就是說他們被排斥在B股投資者的隊伍之外。過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的確存在少量境內機構(主要是證券公司)持有B股的現象。去年在公布證券公司管理條例時,明確了證券公司不能自營B股,這樣由于境內機構投資者基本上離開了B股市場,對B股走勢帶來負面影響也就不可避免了。現在,有輿論呼吁B股向境內機構投資者開放,這有利于改善B股的投資者結構,同時增加B股的資金供應,應該說是件好事,相信也能夠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這里必須指出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B股市場的不振問題,并非允許境內機構投資者介入就可以了。事實上,海外的機構投資者一直是可以介入B股的,但是在現行條件下,他們并沒有大量進入B股市場,相反卻在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之際大量退出。顯然,現在即便B股市場向境內機構投資者開放,能否吸引境內機構投資者大量參與其中也還是一個問題,而且即使是他們參與了,市場就一定能夠活躍起來嗎?恐怕也未必。滬深A股市場一直是對機構投資者開放的,近幾年還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但是市場并非就一直很活躍,也不乏低迷期。這里的問題在于,一個市場活躍與否、繁榮與否,起決定作用的并不是有沒有機構投資者,而是市場本身有沒有投資價值,以及市場本身如何定位。
顯然,從這個角度講,現在的B股市場是存在很多問題的。由于長期不擴容,上市公司結構老化,新的公司進不來,使得B股市場的投資價值不斷下降。深圳B股市場由于虧損上市公司較多,而且有的虧損額很大,以至市盈率為負值,這樣的市場是很難讓人放心地進行投資的。而導致出現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似乎缺少B股市場的總體發展規劃,甚至對B股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不知道今后是否要繼續搞。正是因為在這種基礎性問題上存在分歧,結果自然就影響了B股的擴容,而一個市場如果長期不擴容,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它又怎么能發展起來呢?因此,對于B股市場來說,現在最需要的,倒不僅僅是允許機構投資者參與(當然,如果現在能夠做到這一點,對B股還是多少有些好處的),而是盡快地給B股市場一個明確的定位,確認它在資本市場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恢復其融資功能。只有這樣,B股市場的吸引力才會增加,其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才能夠體現出來,而投資者的信心也才能夠得以重建。人們注意到,有關管理層對B股的現狀十分關注,并且多次表示正在研究B股市場所存在的問題,應該說只要政策到位,措施得當,重振B股完全是有希望的。而就現在而言,最需的不是急功近利地以"救市"為動機的短線行為,而是要有長遠的規劃。如果說去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B股只是起到了觸發一輪行情的作用,而沒有解決市場所存在的關鍵問題的話,那么這里的經驗教訓就很值得我們關注。如果只是搞一些短期行為,B股指數怎樣被刺激上去,結果還是會怎樣再下來。
熱力推薦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