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晴
與A股市場相比,B股市場簡直不值一提。但正是這個不值一提的袖珍市場,卻孕育著比A股市場大得多的投資和投機機會。
首先,我們看到,新的開放行情已經開始預演。
7月初,在深市B股的帶動下,深滬兩地B股聯袂走強,開始演繹一波獨立于A股市場的強勢上升行情。7月3日,深B成指收于1506.97點,較7月1日猛升了7.3%;上證B指收于156.72點,較7月1日收盤也上揚了5.47%。兩市B股在A股縮量整理的情況下成交量急劇放大。深市成交金額從7月1日的12370萬港元大幅增加到7月3日的92949萬港元,增幅高達6.5倍。滬市B股7月3日成交金額也從7月1日的25245萬元增至7月3日的87099萬元,增幅也有2.45倍。就目前情形來看,深滬兩市B股強勢已經基本確立。從深層次看,這輪行情的發動是去年上半年開放行情的繼續,是新的開放行情的預演,行情很可能還要向縱深發展。
其次,相對A股市場而言,B股市場投資價值凸現。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B股公司業績較為穩定,深市B股更是如此。根據統計,2001年深市B股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在扣除ST石化B、ST中華B等巨虧個股后接近0.10元。其中大部分公司業績并沒有出現明顯下跌,個別公司甚至出現良好的增長勢頭。
二是B股與A股的價差較大。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已經周年,但由于配套政策未能跟上,開放成果已所剩無幾,不少股票的股價已接近開放前的水平,A股股價與B股股價之間存在較大差異。6月26日的B股平均股價僅為A股的48%,盡管相比B股去年2月向境內投資者開放前要高,但與去年6月1日相比(當日占比為65%),B股股價已明顯偏低,其中鳳凰股份、深賽格、南?瓶氐裙镜腂股股價僅為A股股價的1/3左右。
此外,按6月26日的收盤價計算,深市B股平均市盈率為22.9倍,不到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49.33倍的一半;滬市B股平均市盈率為40.54倍,也較滬市A股平均市盈率43.89倍要低。
三是有不少B股公司已經和將要推出較為優厚的分紅方案。2001年年度深滬111家B股公司中,共有61家公司擬推出或已實施分紅方案,其中三成B股公司派息率高于同期銀行外幣存款利率。據統計,在萬科B、中集B等61家實施分紅方案的B股公司中,超過50家的股息收益率高于1年期港元或美元存款利率(分別為1.4375%、1.25%)。其中粵照明B、中集B、魯泰B、深南電B每股派息超過0.3元。至今尚未實施分配方案的B股公司尚有37家。
第三,B股市場以往政策欠帳較多,國家隨時都有補償的可能。
一是近期B股市場資金不僅不會流出,反而有了流入的可能性。有跡象表明,前段對B股市場沖擊頗為強烈的QDII,即所謂資金“北水南調”的方案現已被擱置起來。上交所有關負責人曾公開稱“推QDII為時過早”。還有,日前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舉行的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第27屆年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提到,我國正在研究論證允許合格外國機構投資者(QFII)在中國投資的可行性。中國證監會另有官員也表示,QFII規則已完成草擬工作,將在適當時間公布。這標志著困擾B股市場的QDII方案已被雪藏起來,而且,還可能有外國機構投資者進入。這對B股市場而言,無異于吃了一顆定心丸。
二是B股市場的融資功能有望得到恢復。B股市場融資自前年10月雷伊B發行至今近兩年的時間內,沒有再發行一只股票,包括增發及配股也都全面停頓下來,可謂“顆粒無收”,隨著PT水仙、PT中浩、PT金田的退市,B股上市公司家數已經從原來的114家減至111家。這顯然與B股市場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定位是不相符的。B股既然是改革開放“試驗田”,那就應該在這“試驗田”里種出豐收的莊稼。其實,管理層對此曾有考慮。去年證監會與外經貿部就曾聯合發文,允許外資股份公司發行A股或B股上市,不過未曾盡早兌現。今年5月中旬,國家計委主編的《2002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白皮書中指出,“要推動境內企業發行H股和B股,擴大股票境外融資,加強H股和B股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盡管這僅僅是一個建議,但不能排除其可行性。此后,證監會就新股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答記者問中還專門提到,“作為證券市場的組成部分,B股市場應該可以在資源配置方面起到其應有的作用。”這些跡象表明,在A、B股市場短期內難以自然并軌的情況下,繼續發展B股市場、允許合規企業發行B股上市應該被提上議事日程,B股市場停滯已久的融資工作可能會得以恢復。B股市場籌措外資的功能一旦重新發揮,不僅能促進B股上市公司的發展,同時也能激活B股二級市場,從而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三是境內機構投資的B股市場禁入令會要解除。去年B股市場開放后投資者結構散戶化、本土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從股東平均持股量來看,以24家純B股公司為例,平均每戶持流通股數從2000年年報的29905股銳減至2001年中報的6319股,再減少至2001年年報的5604股。這是限制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B股的必然結果。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管理層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的指導思想相悖。而日前已經正式實施的外資參股券商和基金的兩個規則,對B股市場來說,是更具實質意義的利好,這說明B股市場向境內機構投資者開放已為時不遠。
總之,在A股市場連續出臺政策利好的情況下,面對B股市場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管理層不可能長期坐視不理。政策欠帳一旦得以償還,B股市場必然空前地活躍起來。這樣,小小B股,大有作為的時代就要到來。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