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鼎財經/李智慧
回顧2001年風云激蕩的b股市場,最令人感慨,也最富有戲劇化色彩。受2月份向境內開放的重大利好影響,深、滬兩市b股曾經井噴上漲,最大漲幅分別達到251%及190%,6月1日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進一步開放,機構趁勢派發,股指急瀉,深滬b股最低曾下探到225.64點和130.10點,回吐幅度高達49.39%和46.15%。b股在將近半年的調整后,11月底開始了一 輪反彈。正當人們以為b股終于熬出頭,可以走出一輪獨立行情之時,滬b到了177.2點又不上去了。周三b股強勁反彈使投資者振奮了一下便重歸失望,這兩天又走出小幅調整格局。
b股反彈為何難以持續?市場觀望氣氛為什么總是那么濃厚?這與目前b股市場面臨的四大尷尬分不開。
一、定位象是“霧里看花”。管理層對b股市場的定位決定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盡管前段時間b股市場看起來政策暖風頻吹,如允許外資企業發行ab股,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降低小額外幣存款利率,放寬境內外幣劃轉限制,t+0交易變為t+1交易,最小交易單位由以前的1000股減至100股,外資券商可直接交易b股,中外合資基金投資范圍明顯限定在b股、h股及債券市場等等。這使人們從朦朧之中看到了管理層發展b股市場的希望。但不可忽視的是,截至目前,管理層對b股日后的發展定位尚無明確的表示。這也正是資金觀望氣氛濃厚,難以堅定做多信心的原因,也是引發其它方面尷尬的根源。這同時使目前b股的價格也比較尷尬。如果將來市場有較好的發展機遇,現在的價位就是低的,如果以后政策面不予支持,投資者不積極介入的話,現在的價位可能還是高的。特別是隨著a股新股發行價持續下降,可能引起a股市場整體價格中樞的下移,目前a股市場上幾塊錢的股票也越來越多了,b股短期價格優勢能維持多久呢?
二、擴容只聞樓梯響。自從b股市場對內開放以后,b股擴容的呼聲一度很強烈。但管理層對此問題卻鮮有反應,眾多公司仍在b股市場門外徘徊。自去年10月17日深市雷伊b股發行至今,滬深兩地的b股市場的新股已整整一年“顆粒無收”。目前市場規模太小、上市公司質地差和籌資功能弱是b股市場的致命傷。b股市場現在遲遲不能有效的擴容是制約b股發展的重要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市場如果沒有擴容,必然很沉悶,不能發展,是不健康的市場。雖然人們對入世后b股市場抱有良好的預期,認為它將成為證券市場開放的試驗田,但是在開放b股市場后,公司基本面并未有根本的改變,又無新鮮血液輸入,b股投資基金只是紙上談兵,如何能吸引增量資金特別是外資的大舉介入呢?開放b股市場的本意為了激活市場、促進融資,但實際效果卻事與愿違,當然這與b股政策不明朗有很大關系。
三、外資減持沒商量。b股開放后,外資來了個“勝利大逃亡”,使在6月1日合法入市的境內投資者在高位被套牢,市場進入以散戶為主導的投資格局,已被公認為管理層政策的一大尷尬。在12月的反彈行情中,外資大股東舉牌減持b股行為也不少。僅僅12月18日和19日兩天,就有大江b股、深華發b股兩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其外資大股東通過交易所系統減持b股,比例超過5%。據統計,從3月28日至12月19日,外資大股東共舉牌減持b股19137.2萬股。作為以外資大股東為代表的境外投資者在上半年的井噴行情和下半年反彈行情中高位減磅乃至全身而退的現象,不僅為個股表現帶來壓力,也易使在6月1日合法入市的境內投資者在高位被套牢。同時也折射外資對投資b股信心不足。這對設立之初就是為了吸引外資的b股市場,不能不說是一個大大的尷尬。
四、qdii構成致命威脅。11月時從香港高官口中冒出了一個新詞匯——“qdii”制度,意即通過必要的機構和渠道,開放境內投資者投資海外股市,重點是港股。此消息傳出,香港股市上漲,特別是h股和紅籌股,漲勢還很不小。反過來,境內的b股市場卻應聲下跌,投資者的信心又一次受到打擊。不能說“qdii”制度有什么不好,中國境內的資金最終還是要走向世界的,但很多香港股票價格低,市盈率低,投資價值高于境內的a股和b股,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如果把境內的外匯資金引到香港去,這不可避免地對b股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雖然短期實行“qdii”制度的可能性不大,境內居民要買賣港股也并不容易,但如果是從投資b股的角度出發,就有必要考慮可能會出現的這個因素了。在b股市場還很脆弱的情況下,b股市場面臨尷尬——靠什么留住投資者呢?
正因為b股市場存在這幾大尷尬,短期在沒有政策上的利多信號,年底資金面偏緊遏制多方買盤力量,投資者裹足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震蕩整理,上下兩難格局很難改變。如果這幾大尷尬能能盡快消除,則b股市場明年走出獨立行情可期。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