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滬深兩地B股市場繼續弱勢整理的格局,成交量依然保持地量水平。幾乎一整天都在圍繞上一交易日的收盤點數做震蕩整理,上漲個股和下跌個股的漲跌幅差距相差無幾,市場毫無熱點可言。
從基本面上看,本周三外經貿部、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對外企上市作出具體規定,明確了符合產業政策及上市要求的外商
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境內發行A、B股,這則事實上對B股構成了利多的影響。因為外資企業最有可能發行新股的地方,就應該是B股市場,而這個市場的最大利空因素實際上是政策定位的模糊,如果能夠有外企在這個市場上發行新股,那么B股的定位將被明確在“發展”上,市場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人氣將被激活。
中國已經被列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國,我們看到了銀行業開放的時間表,也看到了A、B股正式并軌的時間在新聞中被公布出來:是2004年到2005年左右。這條新聞沒有在證券類報紙上被刊登,因此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實際上它已經指明了B股的歸宿——三到四年之后就與A股市場合并了,屆時,A、B股的差價就自動消失,B股的持有者至少還可以享受目前的一段A、B股的差價。
當然,這里涉及的問題是,究竟是B股向A股并軌,還是A股來向B股并軌?牛市中,后一個問題大家自然想都不會去想,但現在A股市場的暴跌讓投資者心驚膽顫,前一個問題倒反而會被恥笑成“幼稚”,實際上這都是心態的問題。A股市場雖然處于幾年以來的低位,但我們可以發現市場正在逐步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熱點板塊——外資合作概念股。這個板塊沒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大部分都是老的上市公司,其中很多還是殼資源,很多公司就是含有B股的。在這種背景下,用市盈率,用投資價值來衡量這個市場是不公平的,中國的國有企業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規律,我們的國民經濟正處在一個借助外力的高速發展時代,這一點恐怕照搬美國等成熟股市的一套條條框框是不適合的。
以筆者的理解,在中國入世之后,隨著開放程度的加深,外資將在各個領域中介入,對國有企業產生根本性的變革,使上市公司質地提升,因此雖然短線B股市場難有起色,但從中長期的角度看,還是有一定的投資價值的。具體操作上,投資者不妨從以下角度去考慮B股的投資:第一是由于銀行不斷降息,選擇高紅利的公司代替銀行儲蓄。第二是從A、B股合并考慮,選擇差價大的,而A股不屬于莊股范疇,并沒有多少下跌空間的股票。第三是與外資有實質性的業務合作的公司,而該介入的外資企業是實力較為強大的,同時合作的項目涉及資金龐大。從以上這些角度去考慮選股,做一些戰略投資,是只輸時間不輸錢的投資行為。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