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央行決定自本月12日起,下調境內中資商業銀行美元、英鎊、歐元、港幣、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的小額存款利率。受這則利好的刺激,兩市B股都以高開的形勢開盤,但在盤面中并未激發起更多的買盤加入,后市兩市B股一路下跌,收盤時兩市B股大盤均呈一陰線,成交量也出現委縮現象。
自2月19日B股境內開放之后,一輪暴漲使得這種原有投資價值的市場短線內就發生了
變質,由于缺乏配套政策的扶助,使得一段時間的投資者出現猶豫的現狀來,B股投資者立刻感到其市場的風險所在,而當6月份對境內自然投資者徹底開放后并沒有產生大量增量資金時,這反而成了大跌的導火索,這種下跌走勢一直維持到現在。從中完全透露出國內投資者的投機習性,同時也暴露出散戶市場的暴漲暴跌的特征來。
那么,B股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其主要還是取決于政策的走向。
從開放B股的初衷來分析,其原有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外匯流失;二是激活B股二級市場,恢復融資功能,借以吸引外資。而開放之后,卻出現一些與意相背的現象:首先,B股的大漲使得一部分獲利頗豐的投資者外逃(其中有很大成為是機構投資者),而同時一部分資金突發奇想向港股流動,從而造成外匯流失反而有所加劇,這是與當前開放B股市場時所料未及的。所以從3月份下旬開始,從相關的信息來分析,管理層針對此種現象采取了相關的后補措施,才使這種現象有所遏止。這就可以從上周五《證監會要求券商對B股業務自查》中的相關調查表中的多項違規行為之“違規將境內居民B股外匯資金匯到境外,違規將B股資金境外運用”的現象。其次,難以吸引外資。由于B股的大漲,使得僅剩的外國投資者借機逃脫,而數倍于人的現有市場對于外國投資者根本不具備吸引力,而且,流通市值的限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外國投資者更避而遠之。而最為重要的是,融資難以進行,若強行推出,可能導致B股成為另一個以外幣為交易貨幣的“A股市場”,這可能也是管理層為何遲遲不對B股市場擴容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從這些分析來看,對于B股政策面是什么態度?冷處理的可能性較大。
由于B股市場流通值相當小,一旦再度出臺利好,有可能重演“2。19”的暴發性的行情,然后再監管期難度更大。因此,冷處理可能是最好的措施。從“證監會要求券商對B股業務自查”信息中可以看出這點:一方面規范,“凡是券商不查不糾或只查不糾、繼續違規經營的,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另一方面,保持原有的狀態,在B股市場的投資者不作松口。因為調查表中的違規行為包括“吸收外匯資金進行B股經紀,違規代理境內法人B股交易,違規為境內投資者開立境外投資者B股賬戶,違規進行境外投資,辦理不同投資者之間的資金內部轉賬,違規自營”等。從這來看,B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處于一個“政策真空期”。
鑒于此,B股應有一個合理的定位了,相對于A股和H股來說,一方面,由于投資者的特殊性,即國內散戶投資者(主要的成份)和國外投資者(極小比例),市盈率應比A股低,差價總會存在;另一方面,也正是國內投資者能參與,由于投資者的習性和巨額的外匯存款存在,B股的定位會比H股更高。因此,B股總是在H股和A股之間尋求合理的定位。從市盈率來看,A股和H股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40倍和15倍左右,因此,B股在20倍左右的市盈率較為合理,低于15倍就可介入。從這來看,現深B股調整空間比滬B股要小一些。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