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B股隨A股全線漲停。近期B股走勢唯A股馬首是瞻,大盤大幅震蕩,B股似乎成了A股市場的一個板塊。從消息本身而言,不管是前期“打假”利空抑或昨日的“暫停國有股減持”利好,對B股來說均是中性消息。這些消息對B股的影響是通過A股傳遞的。從表面上看,B股缺乏獨立性是B股市場散戶化本土化的結果,但從深層次看,B股市場政策定位不明是B股走勢缺乏方向的根本原因。
|
1992年,真空B股及深南玻B的發行上市標志著我國B股市場正式成立運作。當時A股發行上市處于剛起步階段,額度非常有限,無法滿足企業上市融資的需求,便另辟途徑打破國界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B股設立的初衷是在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既要從境外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又要避免外資對中國證券市場造成沖擊。這就是當初B股的定位。而今,A股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主體部分,成為國內企業融資及資源配置的主要載體,是國內重點發展的證券市場。自1997年紅籌股H股大量發行上市以來,B股市場作為內地企業籌集外資的窗口功能受到極大的沖擊。這種模糊的市場定位使其在國際新興市場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因而受到國際投資機構和投機性資金的冷落。2月20日管理層對B股市場進行了重新的定位:一是向境內投資者開放B股市場,吸引部分境內居民合法持有的外匯資金,以達到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二是把B股市場作為對外開放的試驗田,積累經驗,逐步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積累實踐經驗,為A股市場對外開放在政策和監管等方面作過渡準備。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此后B股市場“只聞樓梯響,不見玉人來”。期間,有關負責人先后表示:為使B股市場成為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的市場,證監會要在規范和發展兩個方面作出積極的努力,將研究允許現有B股公司繼續增資發行,并安排質量較好且具有外匯需求的企業到B股市場發行上市;考慮設立B股基金。據了解,大成、華夏等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近期也已向證監會申請設立B股基金。市場人士認為,有關B股的后續政策遲遲未能出臺,似乎并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關于B股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窗口的功能,人們可能沒有太多分歧,但就是否還應該通過積極的制度創新恢復其籌資功能,就存在較大的分歧:由于目前B股市場內多是國內資金,最初吸引外資的定位已經發生變化,因此只有確定了B股市場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才能談及擴容。換句話說,如果決定準備發展和壯大B股市場,那理所當然應該加快擴容;但如果準備合并或取消B股市場,則現在擴容越大,將來操作難度就越大。相信這就是B股有關后續政策難產的根本原因。
B股何去何從,B股到底是一種什么產品?是一種過渡性安排,還是作為一種產品長期存在?是作為歷史遺留問題有待解決還是將作進一步深化改革?對此,至今管理層仍未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僅是強調A股B股五至十年內不會合并。
筆者認為,由于政策缺乏穩定性、規劃性和可預見性,B股市場面臨著較大的制度性風險。這也使B股市場心態極為浮躁,投資者走一步看一步。故B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擺脫A走出獨立的行情。預計近日B股仍將隨A股反彈,但相信“9·11事件”前的八月平臺密集區將會對大盤構成較大的壓力。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